為加強對肉品的安全利用,保障人身健康和防止畜禽疫病傳播,1959年原農業部、衛生部、對外貿易部及商業部聯合頒發《肉品衛生檢驗試行規程》,常被業內簡稱為四部規程,其名稱雖只是一試行規程,但其作為業內的標準運行時間卻不短,直到2007年才予以廢止。 這一規程對支持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加強動物衛生檢驗,保障人民身體健康發揮了重大作用。1985年,國務院發布了《家畜家禽防疫條例》,其作為《動物防疫法》的雛形,對我國改革開放后動物疫病防控起到了重要作用。其后,我國的動物防疫法律法規體系逐漸完善,現在包含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規范性文件,已基本實現了全面、豐富的法律體系,實現了動物防疫工作有法可依。
1.1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以下簡稱《動物防疫法》)現行的《動物防疫法》于1997年7月通過,于2007年8月進行全面的修訂,后在2013年、2015年進行了兩次小規模修正,在我國現行動物防疫法律體系中起綱領性作用。
1.2 《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于2005年11月國務院第113次常務會議通過, 該條例規定了重大動物疫情的監測、報告、公布,應急處理等,為重大動物疫情應急處理提供了基本政策支持。
1.3 部門規章動物防疫相關的部門規章較多,以農業部門令的形式予以發布,較重要的有動物檢疫管理辦法,動物防疫條件審查辦法,畜禽標識和養殖檔案管理辦法。這些具體在某一方面,規范了行為。
1.4 其他規范性文件以通知公告等形式公布,涉及的量多面廣,較重要的有動物疫情報告、通報和公布辦法,國家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技術規范,高致病性禽流感等14種動物疫病防治技術規范,非洲豬瘟疫情應急實施方案(2019年版),生豬等9部動物產地檢疫規程,生豬、家禽、牛、羊、兔五部屠宰檢疫規程。
1.5 與刑法的銜接刑法第三百三十七條妨害動植物防疫、檢疫罪,處三年以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2017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一)的補充規定第的五十九條修改為:違反有關動植物防疫、檢疫的國家規定,引起重大動植物疫情的,應予立案追訴。違反有關動植物防疫、檢疫的國家規定,有引起重大動植物疫情危險,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非法處置疫區內易感動物或者其產品,貨值金額5萬元以上的;非法處置因動植物防疫、檢疫需要被依法處理的動植物或者其產品,貨值金額2萬元以上的;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2.1 修訂不及時《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作為動物防疫法規體系中僅次于《動物防疫法》的行政法規,其依據是98版的《動物防疫法》,而《動物防疫法》于2007年進行了全面的修訂,故《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也應相應作修訂。
2.2 標準不完善2008年原農業部1125號公告公布的動物疫病病種名錄中,一類動物疫病17種,二類有77種,三類有63種。按照動物防疫法,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應當及時制定并公布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技術規范,到目前為止現行有效的防治技術規范有高致病性禽流感等15種動物疫病。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要求,獸醫主管部門應當分病種制定動物疫情實施方案,目前僅公布非洲豬瘟實施方案。
2.3 執法體系不健全在現行的法律體系中,縣級動物衛生監督所被賦予了檢疫及檢疫監督的權力,但在實際工作中,縣動物衛生監督所不可能承擔如此大的重任,故各地將鄉鎮畜牧獸醫站的工作人員補充為官方獸醫,行使具體檢疫工作。但鄉鎮畜牧獸醫站確沒有被法律賦予執法權,鄉鎮畜牧獸醫站的工作人員發現動物防疫的違法行為,只能上報縣動物衛生監督所等待其來執法。
3.1 加強執法體系建設目前各地正在進行綜合執法改革,而多數縣將農業執法劃轉給綜合執法局,而日常監督管理又在畜牧獸醫主管部門,管理與執法相脫節,不利于執法。
3.2 修訂整合相關法律法規對《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進行修訂,做到與時俱進。對目前過多的分病種的動物疫病應急預案進行整合,以縣為單位,制定本縣的動物疫情應急預案,囊括所有種類的動物疫情。
3.3 加強法律宣傳由于我國的養殖規模化程度還不高,散養戶的養殖觀念還比較落后,參與動物的養殖者、販運戶整體法律意識不強,老百姓經常說,自己為了生活,搞點養殖怎么就違法了,對動物防疫的重要性還認識不到位,動物防疫法規的管理對象對法律法規的認識還不夠。要加強法律的宣傳,依法依規搞養殖,遵守法律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