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豬鏈球菌病該病主要由致病性豬鏈球菌引起的,患有該病的豬群呼吸道會發現病變,同時還會衍生心內膜炎以及腦膜炎等疾病,嚴重威脅著豬群的健康生長。該病一年四季均會發生,主要傳播途徑是傷口感染傳播,養殖密度大的豬場是該病的高發場所。該病主要分為腦膜炎型、關節炎型、化膿性淋巴結炎型和急性敗血型四類。為了降低該病的發生率,需要加強接種免疫工作,可采用弱毒活菌疫苗進行豬群的免疫,菌苗和病菌血清型保持一致,從而達到良好的免疫效果。此外,還要強化豬舍的消毒處理工作,及時清理垃圾和糞便,保持豬舍衛生、整潔。此外,還可以在飼料中添加適當的中草藥,能起到很好的預防效果。在養殖過程中,養殖戶對于感染鏈球菌病的豬,應該及時采用青霉素、氨芐西林等藥物進行治療;對于感染敗血型、腦膜炎型鏈球菌病的豬,可采用地塞米松和青霉素進行治療;對于感染淋巴結膿腫型鏈球菌病的豬,可等膿包成熟后將其切除并擠出膿液,用雙氧水清洗患處,然后涂抹碘酊[1]。
1.2 豬氣喘病豬氣喘病屬于慢性呼吸道疾病,并且傳染性性較強,病原主要是豬肺炎支原體。豬群在感染該病之后,常見的臨床反應為咳嗽、氣喘等,該病主要分為急性、亞急性、慢性三種。患有急性的病豬極易形成肺水腫、肺氣腫,亞急性和慢性的病豬極易導致肺部病變。要想減少該病發生的幾率,就要做好有效的防控措施。首先要做好豬舍的消毒處理工作,并使用各類消毒劑進行交替消毒。其次,要對豬群做好定期的接種免疫工作,并在接種前半個月和接種后2個月內,嚴禁注射土霉素等藥物,避免不良癥狀的出現。針對病豬可肌肉注射四環素,對于咳嗽癥狀發展嚴重的病豬,可注射止咳因子。
1.3 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屬于慢性呼吸道疾病,該病具有較強的傳染性,豬群患病會出現鼻血、鼻炎等一系列臨床反應,嚴重威脅著豬群的健康生長。該病產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國外引種導致的,因此在豬群的引種過程中要做好嚴格的檢疫及隔離工作,在保障引種豬群健康達標之后再引入豬群混養。同時,要對豬群做好定期的免疫接種工作,并按療程注射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滅活菌苗,能夠提高豬群的免疫力。對于哺乳期的仔豬,可以采用土霉素對該病進行防控;對于即將分娩的母豬,可在產前15~20d在飼料中添加磺胺二甲基嘧啶和磺胺噻唑,來起到良好的預防效果。在治療病豬時,可采用金霉素等藥物進行治療[2]。
2.1 加強養殖培訓,提高預防和檢疫意識養殖戶要提高科學合理養殖的意識,并重視科學養殖對養豬業疾病預防的重要作用,全面認識到疾病防控和檢疫工作的關鍵作用。在對豬群檢疫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各地區的相關防疫部門應該加大對豬病防控措施的宣傳和推廣,并增派相關的專業人員加強對各鄉鎮養殖人員進行防控措施和檢疫知識的講解與培訓,并向養殖人員傳播科學養殖注意的事項及日常養殖的問題,提高養殖戶對豬病的防控意識。
2.2 完善防治與檢疫制度,并具體落實到實處為了更好的落實疾病防控與檢疫工作,就必須建立完善的防治與檢疫制度作為各項工作落實的重要保障。建立該制度的重要依據要結合養豬行業的實際發展情況,同時要做好養殖戶的養殖情況記錄,并加強對豬群健康狀況的檢查工作,建立系統的情況記錄表,為今后防控與檢疫工作的順利實施奠定良好的基礎。此外,還要建立完善的交流平臺,以便于養殖人員在養殖過程中對豬群存在的異常情況和疑似感染豬病的情況能第一時間向免疫部門進行反饋,從而有利于進行及時的防治與檢疫工作的開展,將養殖人員的經濟損失降到最小程度。
綜上所述,在養豬行業發展的過程中,豬病的出現嚴重阻礙了養豬業經濟的平穩運行,并威脅著豬群的健康成長,給養殖戶帶來了不可估量的經濟損失。因此在生豬養殖的過程中,通過對常見豬病的臨床反應及防治措施進行分析,并加強對養殖人員的培訓,提高養殖人員的防控和檢疫意識,建立完善的防治與檢疫制度,可以有效降低豬病的發生概率,提高豬群的免疫力,保障豬群的健康成長,促進養豬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