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畜牧業數量的龐大,動物疫病數據無法全盤監測。因此,監測機構往往采取簡單抽樣的監測方法進行監測,有針對性的根據一定數量的樣本進行抽測。抽樣監測雖然效率高,簡單快捷,但是依舊存在很多問題。
畜牧業的主體不同,生活環境也有所差異,因此不同動物感染疫病的種類也不一樣,監測機構在采取樣本時,需要按照一定的周期,針對動物固定的生存環境以及該動物的既往疫病發生情況,合理采取抽樣方式。
例如,監測機構采取抽樣方式時,需要隨機抽樣方式與分層方式配合,保障抽樣數據的正確性。監測機構需要與養殖人員確認養殖的地點、生活環境等,從而方便監測人員針對外部因素的變化,制定出相應的監測方案。確認方案可以有效幫助抽樣工作減少彎路,為抽樣做好科學規劃。待規劃好抽樣方式之后,監測機構可根據數量采取抽樣的工作。在此過程中,監測機構需要采取分層抽樣的方式進行監測,傳統過程是以隨機抽樣為主要采樣方式,導致抽樣數據不夠全面具體。因此,監測人員可以將同一動物為一批,采取1/n為樣本,再將同一批動物的生長周期進行重復分層抽樣。分層抽樣中的抽樣群體差異較小,有利于抽樣數據的有效性和科學性。最后,將動物按照樣本進行逐步篩查、取樣,最后形成抽樣工作。在此過程中,監測人員需要將疫病高發地區進行單獨抽樣,高發地區樣本數量較少,因此可以采取簡單隨機抽樣即可,疫病樣本單獨標注監測。通過簡單隨機抽樣方式與分層抽樣的結合,能夠有利于抽樣工作的全面性和數據準確性。
疫病監測能夠幫助養殖人員及時發現疫病攜帶動物,從而進行防護和控制。因此監測疫病的數據分析必須精準,并且能具體反映現實疫病感染情況。但目前,很多監測機構在進行抽樣工作之后,并沒有對數據進行科學、系統的分析,從而使得監測結果無法為防治提供數據支撐,養殖人員也無法得知監測效果從而采取相關措施。因此,監測人員需要在監測報告出來之后,將監測數據進行分析整理,得出相關動物疫病發生的周期、感染率以及疫病類型。
例如,在抽樣工作結束后,監測人員需要將結果報告進行匯總,計算疫病攜帶的動物數量與總體做監測數量的比例,判斷監測結果是否在合理范圍之內,對于比例過高的區域要重點檢查數據。另外,針對監測周期對監測的影響,需要將歷屆抽查報告做出比對,探討潛在病疫的動物數量是否增減。監測報告的數據分析必須經歷檢查、篩查、對比、立項四個步驟,抽樣工作才能細致完成。監測人員通過定期檢查,能夠有效看出疫病的風險變化趨勢,并告知養殖人員。最終監測人員將抽樣數據整理成文檔報告,與養殖人員進行核對,方便養殖人員將報告與現實情況進行融合,針對有出入的地方進行糾正和再次抽測。
通過將監測數據進行系統分析,是對抽樣檢查的結果說明。抽樣數據能夠直觀的展現動物疫病的情況,方便養殖人員進行定期的疫苗治理。
抽樣監測是一集科學性、復雜性、全面型的工作,對抽樣工作人員的要求較高。但是很多監測機構缺少專業人員,導致疫病監測工作往往變成形式主義,因此監測機構需要合理把控監測人員的質量,挑選優秀且專業的監測人員。
監測機構在挑選人才時,要確保其專業性。另外,監測機構可以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對抽樣工作人員進行培訓,組建相關的抽樣小組,制定動物疫病抽樣的方案和規則,并請專家作為技術指導,確保抽樣方案、抽樣流程、完成抽樣的進展順利。另外,對于監測人員的監測結果需要進行檢查和校對,促進監測人員的反思和提高。
專業的監測人員能夠保障監測過程的科學性與準確性,促進抽樣工作的順利進行和減少抽樣數據的誤差。監測機構不斷提高監測水平,也能夠減少人力物力的浪費,高效整合資源,使動物防疫工作越來越先進科學。
綜上所述,動物防疫的抽樣工作相對復雜,因此各個環節都需要細致進行。抽樣工作的正確開展,一方面有利于動物疫病的監測順利,及時防治疫病傳染,另一方面能夠促進畜牧業的繁榮發展,對于穩定物價,維護市場經濟平和起到了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