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鹽類的水解知識是《化學反應原理》的重點,也是難點。學習了鹽類水解以后,對于某些溶液加熱蒸干后得到的固體是什么,很多學生往往無法判斷。比如,加熱蒸干Na2CO3溶液,很多學生會錯誤地認為產物是NaOH,更會錯誤地認為加熱蒸干MgS04溶液,產物是Mg(OH)2。其實鹽溶液蒸于后產物的判斷問題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下面就鹽溶液蒸干后產物的判斷規律和方法進行歸納總結,希望對同學們的學習能有所幫助。
一、考慮鹽的水解
1.不水解、不分解也不反應的鹽溶液,加熱蒸干后仍得到原來的溶質鹽,一般是強酸強堿鹽,如加熱蒸干NaCl、Na2S04、KN03、BaCl2等溶液后得到溶質本身。
2.水解的鹽溶液,但水解產物無法脫離溶液體系的,加熱蒸干后仍得到原來的溶質鹽。如加熱蒸干Al2(SO4)3。、Fe2(S04)3、CuSO4、KAl(SO4)2等溶液后得到溶質本身。以加熱蒸干Al2(SO4)3溶液為例分析一下,在Al2(S04)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Al2(SO4)3+6H2O=2AL(OH)3↓+3H2SO4,加熱時,水解平衡正向移動,但是H2SO4不揮發,當這個反應到達一定程度時,Al(OH)3和H2S04又反應生成了Al2(SO4)3和H20,加熱過程中H20會脫離溶液體系,于是又生成了Al2(S04)3。
3.水解的鹽溶液且水解產物能脫離溶液體系的,加熱蒸干后得到的是水解產物。如加熱蒸干AICl3、Al(NO3)3、CuCl2等溶液,得到的是Al(OH)3、Al(OH)3、Cu(OH)2。以加熱蒸干AIC13溶液為例分析一下,在AICl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AICl3+3H2O=Al(OH)3↓++3HC1,加熱蒸干后,水解平衡正向移動,HC1易揮發,就9jNhtCqlhlNUkNziok1Xzw==會脫離溶液體系,且Al(OH)3是弱堿是沉淀,它拽不住HC1,所以就生成了A1(OH)3。如果加熱溫度再高的話,Al(OH)3就會分解,最終得到AL2O3,蒸干灼燒CuCl2溶液得到CuO也是這個道理。
二、考慮鹽受熱時分解
加熱易分解的鹽溶液,加熱蒸干后便得到穩定的分解產物。如加熱蒸干Ba(HC03)2、Ca(HC03)2等溶液,因為Ba(HCO3)2、Ca(HCO3)2對熱不穩定,所以易分解得到BaC03、CaCO3。同樣加熱蒸干KMnO4溶液后,便得到K2Mn04、Mn02。加熱蒸干NH4Cl鹽溶液后,什么也得不到。加熱蒸于NaHC03溶液后,得到Na2CO3。
三、考慮還原性鹽在受熱時會被氧氣氧化
如加熱蒸干Na2S03溶液,在蒸干的過程中,Na2SO3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得到Na2S04。同樣加熱蒸干FeS04溶液,最后得到的是Fe2(S04)2和Fe2O3的混合物。加熱蒸干Fe(N03)2溶液,最后得到的是Fe2O3。
四、有時需要多方面考慮
例如,加熱蒸干NaClO溶液,既要考慮Cl0-水解,又要考慮HClO分解,最后所得產物為NaCl。
例題 在蒸發皿中加熱濃縮下列物質的水溶液,得到原物質的是(
)。
①NaAl02 ②FeCl3 ③明礬 ④綠礬
⑤KNO3 ⑥H2S ⑦HC1 ⑧蛋白質
⑨Na2S03 ⑩CaCl2
A.①③⑤⑥⑧⑩
B.②③④⑤⑨⑩
C.③⑤⑦⑩
D.①③⑤⑩
解析:NaAl02、FeCl3、明礬在加熱蒸發濃縮過程中,涉及的水解平衡均會向右移動。但是FeCl3+3H2O=Fe(OH)3↓+3HC1產生的HCl能揮發而離開原溶液,使平衡不斷右移,故不能得到FeCl3。而NaAlO2、明礬水解時不產生揮發性物質,故能得到原物質。綠礬、Na2S03在蒸發濃縮過程中均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不能得到原物質。H2S、HCl氣體受熱會揮發。蛋白質受熱會變性。答案為D。
作者單位:山東省鄄城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