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是謀劃“十四五”發展的關鍵之年,應該建立完善更加有效工作機制,在落實落小落細上下功夫,在抓主抓重抓早上求實效。
一是在落實上下功夫。“十三五”以來,我省制訂了一系列規劃計劃和意見辦法,特別是圍繞發展十大生態產業、搶占“五個制高點”提出了新舉措新辦法,呈現出產業發展勢頭比較好,十大生態產業漸成氣候的新氣象。但是對照實現全面小康和趕超追趕的繁重任務還有較大差距,不同程度存在著宏觀上看得不遠,謀得不深,缺乏階段性的回視評估機制,缺乏及時的考核督導機制;微觀上抓得不細、做得不實,項目儲備質量不高、結構不優,有的推進機制不管用,產業長時間沒有大的突破。應該對“十三五”重大規劃計劃來一次大回顧大檢視,對照提出的目標任務找差距找短板,加快補齊補足短板弱項,通過“左顧右盼”學習借鑒,“瞻前顧后”尋求突破,為“十三五”交一份滿意答卷,為“十四五”展開新的畫卷。
二是在落細上下功夫。近年來我省制定了一系列促進改革發展的政策文件,有的被冠以“l+n”的政策體系,有的稱為“黃金白銀”多少條,但是基層反映一些政策文件不配套、不協調,缺乏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沒有真正發揮出最大的政策效應。關鍵在于落小落細不夠,缺乏政策落實反饋機制,也有照搬照抄、“花拳繡腿”、大而化之等現象。比如在優化營商環境政策落實方面,但許多企業仍然反映落不實、落不細的問題,缺乏對具體項目具體政策的跟蹤跟進督促。一項政策的制定在方法上必須有調查研究、專家咨詢、基層問政等環節,更要在文風上堅持言之有物、有的放矢,在作風上堅持求真務實、狠抓落實,增強政策文件的含金量。特別要通過全程跟進跟蹤政策落實情況,提供完善政策的意見建議,提出優化營商環境政策的舉措。
三是在抓重上求實效。我省從縱向比較成就很大,但橫向相比差距有拉大的趨勢,補短板、強弱項的任務十分艱巨,按照現有財力物力不可能平均用力、一齊發力,謀劃“十四五”發展規劃,必須認真審視最突出的短板弱項,明確重點領域、重點產業、重點行業,加快實施一批重大項目、重大工程、重大平臺。比如我省還有23個縣不通高速,53%的國道和55%的省道需要改造提升,抓“暢通甘肅”“暢通蘭州”應該是當務之急;還比如對照國家發改委等十八部門印發《加大力度推動社會領域公共服務補短板強弱項提質量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行動方案》,我省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還有很多短板弱項,加快民生和社會事業發展應該是重中之重、加大推進力度。
四是在抓早上求實效。從各種資料和材料看到許多專家學者為甘肅未來發展建言獻策,提出了許多好建議好思路。但一些對策建議僅僅提出了是什么、為什么,對于怎么樣、怎么辦論證還不夠。比如提出大力推動文旅融合發展,總結歸納了甘肅文化資源內涵,對于怎么樣變文化資源為文旅產業優勢辦法不夠;還比如提出優化科技創新環境,總結分析了甘肅科技成就和比較優勢,對于通過什么途徑和辦法優化科技創新環境建議不多。謀劃甘肅“十四五”發展,要把發展機遇研判準,把困難挑戰分析透,既需要各地各部門及早部署、全面布局,也需要專家學者建言獻策、出謀劃計;既需要匯眾智聚眾力,回答是什么、為什么的問題,更加需要提出怎么樣、怎么辦的真知灼見和“技術路線”;既要立足省情實際,深入研究國家政策取向,跟進學習外省市經驗做法,更要出高招、出實招,為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描繪新的發展藍圖。
(作者系甘肅省人民政府研究室一級調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