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及時掌握企業生產經營效益狀況。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低成本發展戰略,確保氣田勘探開發經營目標實現。不斷摸索效益評價工作在氣田開發生產中的運行效果及價值,長慶油田分公司第五采氣廠及時組織各相關業務部門,按時完成了蘇里格氣田東區效益評價工作。
一、評價單元劃分
根據單元劃分原則,同時結合氣藏開發與財務核算單元情況對氣田進行劃分。要求對該區產量覆蓋率100%。
二、效益評價方法和標準
(一)單井及區塊評價計算方法。在效益評價工作中,我們進行基礎數據收集、基礎表格制作及對比,對所有井的投入產出均進行了計算,并對單井計算結果,按照各類效益井的定義對區塊評價單元所有氣井進行逐井檢索,統計出一類效益井、二類效益井、三類效益井、邊際效益井、無效益井。其中對邊際效益和無效益的單井生產數據和單井實際發生的分項成本費用進行了逐井統計和分析。
(二)區塊評價標準。采用股份公司評價標準和統一的評價軟件進行評價。
效益一類氣田(區塊)是指天然氣稅后收入大于生產成本和應分攤的期間費用及地質勘探費用之和的氣田(區塊)。
效益二類氣田(區塊)是指天然氣稅后收入等于或小于生產成本和應分攤的期間費用及地質勘探費用之和,且大于生產成本的氣田(區塊)。
效益三類氣田(區塊)是指天然氣的稅后收入等于或小于生產成本,且大于操作成本的氣田。
無效益氣田是指天然氣稅后收入等于或小于操作成本的氣田(區塊)。
(三)單井評價標準。單井評價標準:分為效益一類、效益二類、效益三類、邊際效益井和無效益井共5大類。
效益一類井:是指油氣及伴生產品稅后收入大于生產成本和應分攤的期間費用及地質勘探費用之和的井。
效益二類井:是指油氣及伴生產品稅后收入等于或小于生產成本和應分攤的期間費用及地質勘探費用之和,且大于生產成本的井。
效益三類井:是指油氣及伴生產品稅后收入等于或小于生產成本,且大于操作成本的井。
邊際效益井:指天然氣的稅后收入等于或小于操作成本,且大于最低運行費用(指為維持氣井開發生產必須發生的費用)的井。
無效益井:指天然氣的稅后收入等于或小于最低運行費用的井。
三、區塊效益評價結果及分析
(一)氣田(區塊)評價結果。根據結果將區塊按效益類別區分評定。
(二)氣田(區塊)評價結果分析。在對區塊進行整體分析:對評價影響因素與歷年數據進行一一對比,對重要影響因素進行注重分析:從2014年至2018年單位折舊折耗費隨著氣田開發程度的加深,氣井產量下降明顯,單位產量所承擔的折舊折耗增加。
四、提高區塊經濟效益的主要措施
(一)提高氣井精細管理水平,有效控制氣田遞減。堅持“新井管理四步法”,通過優化配產、動態跟蹤、及時調產、措施跟進等辦法,優化新井合理配產,降低新井初期遞減率,延長新井自然連續生產周期。
(二)加強油氣資產管理,降低折舊折耗。推進資產輕量化戰略實施,加強資產精細化管理,開展氣井資產現狀核對工作,分別通過與A2系統、實物資產逐一核對,對低產低效井嚴格按照公司相關規定進行報廢,有效控制折舊折耗。
(三)持續開展自主作業降低現場勞動強度。不斷擴大措施井應用規模,有效降低現場勞動強度。圍繞“柱塞氣舉、自動加藥、智能間開”三個示范點建設,近三年,通過有效措施,有效降低現場勞動強度。
(四)調動員工成本控制的積極性。一是開展“我為成本控制獻份力”活動,鼓勵全廠員工,對成本控制提出新想法;二是提倡基層員工修舊利廢,節約成本;三是加強員工各種業務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