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紹義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系統謀劃部署“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展望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推動黑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廣泛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形成推動發展的強大合力。
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提供經濟社會發展根本政治保證
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離開了黨的全面領導和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十四五”規劃確立的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都將成為空中樓閣和海市蜃樓。
(一)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保證經濟社會發展的正確政治方向
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首先體現在政治上領航定向作用。越是形勢嚴峻復雜,越是矛盾風險挑戰增多,黨中央在政治上把關引領作用就越加重要。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同步交織,我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實現“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面臨諸多風險挑戰,特別需要不斷提高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干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確保經濟社會發展沿著正確軌道前行;特別需要以科學理論引領高質量的發展,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和諧穩定,確保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開好局、起好步;特別需要全黨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解放思想、開拓進取、搶抓機遇、頑強奮斗。
(二)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確立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價值導向
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要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黨和人民事業不懈奮斗。要把全黨思想統一到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上來,把力量凝聚到實現五中全會確定的各項任務上來,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深入總結和學習運用中國共產黨一百年的寶貴經驗,增強實現黨的歷史使命的思想自覺,堅定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根本立場,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地發展。
(三)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凝聚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組織力量
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必須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要以組織體系建設為重點,加強中央和國家機關建設,暢通“最初一公里”;加強地方黨組織建設,暢通“中間段”;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暢通“最后一公里”。形成一個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確保黨中央路線方針政策和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要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任人唯賢的干部方針,抓好執政骨干隊伍和人才隊伍建設。落實好干部標準,提高各級領導班子和廣大干部認識和把握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的能力、以系統觀念整體推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能力、統籌發展和安全的能力。完善選人用人、考核評價和正向激勵機制,使品行端正、清正廉潔、務實肯干的干部受到褒獎和重用。貫徹黨的人才政策和人才工作基本要求,培養造就一大批愛國奉獻、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創造“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用有所成”的機制和環境。
(四)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營造風清氣正干事創業的政治生態
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必須不斷推進黨的自我革命。把嚴的主基調長期堅持下去。聚焦作風建設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堅決破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推動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地見效。切實改進各級黨政機關和干部的工作作風,保證廣大干部把更多的精力投身經濟社會發展實踐中。堅持精確懲治,向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亮劍,從具體人、具體事著手,把存在的問題解決掉,維護群眾切身利益;堅持標本兼治,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鞏固發展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成果。加強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建設,以黨內監督為主導,實現黨內監督同國家機關監督、民主監督、司法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相貫通,增強監督合力。多措并舉推動形成風清氣正、干事創業的良好政治生態。
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形成萬眾一心推動發展的強大合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就是要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用制度體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在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戰略部署的同時,提出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任務要求,這對推動和保障順利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新的目標任務、推動和保障國家政治建設和各項事業全面協調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一)堅持和完善國家根本政治制度,激發和保障人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創造活力
我們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實現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最好制度形式。人大制度在實踐運行中,能夠保證人民群眾有序參與國家管理,能夠動員全體人民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建設。這一根本政治制度通過密切聯系群眾、整合群眾利益表達、保障群眾民主權利、激發人民創造活力,能凝聚起億萬人民奮進新征程的宏大力量,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根本制度保障。
(二)堅持和完善國家基本政治制度,團結和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投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人民政協制度,能夠真實、廣泛、持久代表和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能夠把各個政黨和無黨派人士緊密團結起來,為著共同目標而奮斗;能夠通過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的安排集中各方面意見和建議,推動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在新發展階段,堅持和完善人民政協工作,要把工作重點放在服務于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上,把海內外中華兒女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來,為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作出貢獻。
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這一制度加強了民族平等團結、促進民族地區發展,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進步,共同走進現代化。
健全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把黨的領導貫穿基層群眾自治全過程和各方面,實現法治、德治、自治相結合。著力推進基層直接民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健全基層選舉、議事、公開、述職、問責等機制,發揮基層職工群眾干事創業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三)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作用,組織群眾積極為現代化建設建功立業
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是黨聯系人民群眾的重要橋梁和紐帶,能夠把各自聯系的職工群眾緊緊凝聚在黨的周圍,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充分發揮工人階級主力軍、青年生力軍、婦女“半邊天”作用和各方面人才作用,把億萬群眾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四)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匯聚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廣泛力量
愛國統一戰線的實質是廣泛的政治團結,作用在于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愛國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統戰工作的本質要求是大團結大聯合,解決的就是人心和力量問題。” 偉大事業越是向前推進,越是需要凝聚最廣泛力量。實現“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需要中華兒女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需要匯聚方方面面力量。要完善大統戰工作格局,做好民主黨派工作,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做好社會各階層工作,全面做好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工作,促進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關系和諧,不斷鞏固和發展大團結大聯合局面,形成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磅礴力量。
(作者系中共黑龍江省委黨校政治和法律教研部教授)
責任編輯/趙嘉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