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要求,堅持建設農業強省科技先行,大力推動農業與科技融合,加快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逐步構建起以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高標準科技示范帶建設、智慧農業發展、產學研融合、現代農機裝配等為重點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
一、堅持集成化攻關。加快科技資源在全產業鏈的上下貫通、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功能疊加,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價值鏈、人才鏈、增收鏈“五鏈”對接,全力破解科技和生產脫節、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等問題。以服務產業發展為主線,建設水稻、玉米、大豆、中藥材等17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協同創新體系;由17名首席專家牽頭,在科研院校建設技術攻關實驗室102個;在新型經營主體和推廣部門建設綜合試驗站80個,聚集專家480名,打造了科技創新聯合體,促進了“條塊化”研究向“產業鏈”攻關轉變。組織17個協同創新體系與20個國貧縣精準對接,開展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協同、種養加銷全鏈條集成式攻關,對300戶貧困戶、108項“卡脖子”技術精準施策,共突破關鍵性技術瓶頸60個,集成熟化輕簡技術50項,轉化科技成果30項,其中“綏粳18”轉化金額達3000萬元。目前正以共性技術為主線,推動黑土耕地保護、數字農業、有機農業發展3個協同創新體系建設,全面打造橫縱結合聯合攻關機制。
二、強化園區化示范。加快以佳木斯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創建為引領,推動科技園、產業園、創業園“三園”融合發展,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科技園5個、國家級產業園6個、國家級創業園10個、省級“三園”219個。注重加強農業科技示范樣板建設,堅持村有科技示范主體、鎮有科技展示示范樣板、縣有科技示范基地、區域有科技園區。2020年,全省新落實高標準科技園20個、總數達54個,建設農業科技示范基地350個、農業科技示范主體3000個,形成了以“農高區”為引領、“三園”為骨干、科技展示示范樣板為支撐的千公里高標準科技示范帶,示范帶動農業主推技術到位率穩定在95%以上。
三、突出數字化引領。加快推動大數據、智能化、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智移云”、“天空地人”智慧農業技術模式的集成和組裝,推動“互聯網+種植”、無人生態農場、5G智慧農場等示范基地建設。2020年,在全省建設“互聯網+種植業”高標準示范基地1741個,落實綠色有機面積450.24萬畝。創新“農業大數據+金融科技”支農模式,在26個縣域開展“普惠金融”項目,數量位居全國第四;與阿里巴巴合作,啟動建設數字糧倉6個,采用產地直供的模式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完善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公共追溯服務平臺,推動政府監管、主體生產、消費服務“三位一體”功能融合,與國家農產品追溯管理信息平臺全面對接,實現省部共建、數據互通、一網運行,全省入網追溯企業達2400多家,追溯面積3900萬畝以上。
四、加強社會化服務。圍繞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小農戶提供全程化、精準化和個性化的指導服務,加快構建多元互補、高效協同、產學研深度融合的農技推廣體系,切實打通農技推廣“最后一公里”。每年支持69個縣開展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全面完成省市縣鄉四級農技機構改革,基層農技機構優化到2528家,基層農技隊伍壯大到1.3萬人。實施基層農技骨干培訓,每年培訓基層骨干農技人員3000人。實施特聘農技人員計劃,從“土專家”和“田秀才”中聘請農技人員100人。完善公益性和經營性農技服務融合發展機制,推廣雙城區有償增值服務試點模式,支持農技人員進入家庭農場、合作社、企業提供技術增值服務并合理取酬。推動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到3.98萬個,托管面積2000萬畝次。支持鼓勵農業科研院校、科技特派員開展農技服務,放大院(校)共建、科技驛站、專家大院等創新模式效應,加快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探索農技信息化服務,積極利用視頻講解、直播、線上科技明白紙等創新模式,推動農技線上線下服務實現優勢互補。
五、推動農機化發展。推進智能農機與智慧農業、云農場建設等融合發展,在省農機智能調度指揮平臺新增免耕播種監測功能,利用人工智能手段進行作業監測,新安裝免耕播種監測終端6015臺,各類監測終端已達49063臺。落實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共計17.8億元,已補貼購置農機具11.6萬臺(套)。創建國家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項目示范縣24個、國家級農機示范社36個,現有農機合作社1411個、農機總動力達6360萬千瓦。全省農業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穩定在97%以上,居全國首位。推進施藥機械改造升級,在56個縣完成節藥噴頭補貼更換10萬套,改造打藥機車8000余臺,全省更換比例近35%。推廣使用無人機8000臺,大型直升機、無人機統防統治面積1528萬畝次,作業質量達標率99%以上。
聚焦現代農業,發展農業科技,不斷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省農業農村廳積極促進以“六率”(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科技成果轉化率、優良品種覆蓋率、農業機械化率、農業信息化覆蓋率、先進主推技術到位率)為主內涵的農業全要素進步貢獻率的全面提升。2019年,全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7.7%,高于全國8.5個百分點,2020年預計將達到68.3%,農業現代化水平繼續走在全國前列。
責任編輯/王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