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初,黑龍江省七大產業投資集團組建設立,標志著我省新一輪國企改革大幕徐徐拉開。這次戰略性改革重組,給新生的黑龍江省建設投資集團帶來重大政策機遇、改革機遇、市場機遇。能不能在歷史關鍵節點,判斷準、利用好三大機遇,堅定改革發展信心,找準改革坐標,展現新作為,事關建投集團改革發展事業大局。
改革是建投集團高起點開局起步的“金鑰匙”
建投集團相較建設集團,企業功能使命、發展內涵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面深化改革是回避不了的一場大考。2019年,《建投集團改革發展近中期(2019—2022 年)規劃綱要》制定實施。緊緊圍繞打造最有使命感、最有打贏能力的基礎設施建設大型現代企業集團“強企目標”,推動實施抱一至永、遠者無疆文化立根強企工程、兩大能力建設工程、三大戰略工程“一二三工程”,構建了以房屋建筑、道路橋梁、建筑安裝、水利水電1個工程建設企業板塊為根基,以投資開發、設計咨詢、科技創新、資本運營4個新興企業板塊為引擎,以1個國賓館酒店管理板塊為服務窗口的“1+4+1”業務板塊集群。2019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20.7億元、利稅總額14.81億元、利潤總額4.2億元、新簽合同訂單50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3%、21.1%、39.9%、24.3%,位列中國承包商80強企業第28位、省百強企業第9位,實現了建投元年高標準起步、高起點運營。
降杠桿減負債、提質增效取得重大進展,成功推動實施35億元規模的債轉股項目,集團資產負債率大幅下降。中信路橋材料公司等新興企業完成并購混改,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重要突破;董事會職權試點建設、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建設、龍建股份“雙百行動”綜合改革邁出重要步伐;凝心聚力、干事創業的濃厚氛圍得以凝聚,一批優秀干部扛起改革發展時代重任。
改革也是“趕考”,必須時不我待、只爭朝夕
2020年初以來,建投集團擔當大型國企責任,出色完成疫情防控備用集中救治醫院改建等多項重大政治任務。集團上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改革發展和生產經營工作,圍繞改革定戰略、定思路、定舉措,解放思想、先行先試,各層改革“1+N”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千方百計搶市場、抓訂單,與省內13地市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截至4月末,新簽合同訂單232億元,同比增長77%;在手合同訂單720億元,創歷史新高,經營指標在疫情沖擊、經濟下行的情況下實現逆勢增長。
經過大量調研和深入研討,改革的頂層設計明晰,決心用3年時間實現建投集團大轉變,機制、管理、改革、職工精神面貌、職工生活都大上臺階,成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實現“六個強省”目標的重要力量,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全省重要基礎設施工程建設、重要民生工程服務保障的重要力量;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排頭兵,落實“走出去”戰略的排頭兵,踐行改革精神干事創業的排頭兵。
改革打響“發令槍”,“起跑”就是“沖刺”
2020年5月,建投集團全面啟動集團改革發展三年攻堅行動,統籌謀劃今后三年集團改革發展目標任務,站在政治高度、歷史高度,拉開了史上規模最大、動作最大的改革序幕。
認識更加深刻。集團上下思想認識更加深化統一,對國有企業改革是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重要的決策部署,是重大的政治要求、戰略要求,改革沒有選項、沒有退路已經形成廣泛共識,能夠保持清醒頭腦,以高度的政治意識、政治責任、政治擔當,堅決打贏這場謀未來、謀長遠的政治仗、戰略仗、改革仗。
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更加強烈。各級領導干部能夠辯證地看待改革,一方面能夠直面歷史遺留問題的艱巨性、嚴峻性和復雜性,這就是時代責任。另一方面也能積極搶抓重大機遇和“窗口期”,利用好千載難逢的機遇和超大規模的市場空間,積極地推動改革。
問題更加聚焦。《建投集團全面深化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明確,要進一步聚焦短板問題,轉思想、轉觀念、轉作風,提升改革意識、效率意識、效益意識,增強改革的使命感、責任感,實施三年集中攻堅,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目標更加堅定。聚焦短板問題,明確到2022年,企業市場競爭力、行業影響力明顯提升,資產資本結構明顯改善,盈利能力和價值創造能力明顯提高,風險防控能力明顯增強,成為品牌形象更具影響、體制機制更加優化、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大幅提升的企業集團,為推動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作出新貢獻。工程建設板塊企業實施創優爭先戰略,持續做強做優做大傳統主業,用3年時間,努力打造成為活力強、競爭力強和機制優、效率優、品牌優、效益優的“兩強四優”企業,確保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400億元、利潤總額9億元。新興板塊企業實施引領創效戰略,為實施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到2022年,新興板塊為傳統主業做強做優做大開辟新空間、注入新動能的作用充分發揮,確保實現營業收入100億元、利潤總額6億元。
責任更加落實落靠。以改革為指揮棒,以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的成效考核干部工作成效。圍繞兩個“1+N”政策體系對改革任務進行量化和細分,做到層層有指向、有專項推動。明確各級黨委書記、董事長是第一責任人,從集團層面建立督查落實機制,及時跟蹤改革進程,及時對改革進行評價。更加注重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科學性,避免單兵突進、單兵作戰。
保障更加有力。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把提高企業效益、增強企業競爭力、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作為黨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集團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把人才作為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強大引擎,進一步創新黨管干部在國有企業的有效實踐形式,集團總部機關率先垂范、立桿打樣,總部機關部門精減至10個,60%部門正職重新調整,新增設總法律顧問、總審計師;深入各權屬企業全面開展干部人才隊伍建設大調研,啟動了集團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干部調整優化,調整二級權屬企業領導班子成員163人次,一大批想改革、能改革的實干家走到前臺,為改革提供堅強保證。
責任編輯/胡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