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隨著全面停伐,大興安嶺進入了全面轉型發展的“陣痛期”。近年來,大興安嶺地區逐漸加大了文旅產業發展的步伐,把文旅融合發展作為有效提升旅游產業的重要抓手。大興安嶺該如何充分利用好森林、冰雪、界江、北極、鄂倫春文化、知青文化、開發建設文化等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和旅游資源,做好文旅產業融合發展這篇文章,真正成為大興安嶺地區全面轉型發展的替代產業?
吳超
吳超同志:
文化和旅游產業相互融合、相互支撐,已成為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大興安嶺位于祖國最北邊陲,作為鮮卑文化發源地之一,具有獨特的地域和歷史文化優勢。應該充分利用好特色文化資源,化冰天雪地的“劣勢”為金山銀山的“優勢”,把旅游作為林區轉型發展的重要引擎,做好“文化+旅游”這篇文章。
一是深度挖掘,找準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定位。找準文化與旅游的契合點,真正推進文化與旅游的有機融合。加強對大興安嶺歷史文化的梳理研究,加速成果轉化,提升文化旅游水平。充分利用和整合鮮卑文化、鄂倫春文化、知青文化、冰雪文化等資源,深度挖掘文化底蘊,激活文化元素,講好大興安嶺故事,展現大興安嶺魅力。
二是科學規劃,明確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目標。結合區域旅游發展的新形勢、新階段和新要求,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文化旅游規劃,實現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文脈相承、內容相關、業態互補。文化旅游產業具有資金鏈長、成本回收慢、對生態要求嚴、土地使用多等特點,要制定務實管用的支持政策,強化要素保障,引導品牌和品位相互補充,錯位發展。
三是項目帶動,打造文化旅游融合發展龍頭。立足本土資源優勢,按照特色鮮明、定位準確、規劃科學、富有創意、效益突出的建設標準,做好項目規劃設計,開發一批輻射面廣、帶動力大的文化旅游精品項目、龍頭項目。嚴格規劃設計、科學論證,防止盲目開發、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破壞性開發,形成多元化、系列化旅游產品體系。
四是創新發展,豐富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內容。文旅融合發展不能停留在喊口號、貼標簽上,要通過現代手段將文化創意元素滲透到旅游產品中去,利用現代化技術提升旅游商品的文化創意,提升森林版畫、樺樹皮手工藝品、民俗文化產品等特色旅游商品文化內涵,提高旅游紀念品的文化價值和競爭力。
五是完善配套,提升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品質。完善景區基礎設施,加強景區內公共廁所、停車場、通信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重要的大型景區要建立游客服務中心,為游客提供更多的一站式服務。完善交通路網,加強市區與景區之間交通設施建設,實現從機場、車站到主要景區公路交通無縫對接,實現旅游路線合理布局、各旅游目的地之間安全暢通。
責任編輯/趙嘉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