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涵 王航 車宇寧
摘要:高校環境設計畢業生在就業方面很容易出現一系列問題,并且專業與實際工作難以匹配,容易造成資源浪費,項目課程的推廣和整改勢在必行。文章著重分析了當前高校環境設計專業項目課程的存在問題,并根據現存問題提出對應的建議。以期高校教育的整體進步。
關鍵詞:高校;環境設計專業;項目課程;存在問題;建議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20)11-0054-02
隨著我國社會的轉型和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發展,高校教育越來越注重培養技能型人才。在項目課程尚未普及之前,高校環境設計畢業生在就業方面容易出現一系列問題,并且專業與實際工作難以匹配,造成資源浪費。因此,項目課程的推廣和整改勢在必行。本文以研究項目建設與高校課程的融合為主,依托現代化先進教學理念,針對當前環境設計專業項目課程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可供參考的建議。
1高校環境設計專業項目課程的現存問題
1.1課程內容設置寬泛并缺乏針對性
環境設計專業課程內容設置廣泛,它既包括建筑設計的內容,也包括平面設計和藝術設計的內容,是一門綜合性非常強的學科。項目教學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能夠結合當前的社會經濟形勢和行業行情,根據市場構建環境設計學習體系,并進行針對性地專業知識和技能訓練,從而使得學到的東西能夠在將來實際工作中應用。但是,在普通高校當中,環境設計專業項目課程學習內容過于寬泛且沒有針對性,專業技能的專業度在某些方面也存在欠缺,這樣容易導致學生“樣樣會一點卻又樣樣不精”,影響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
1.2項目課程的課時和內容設置不合理
在當前高校教育中,項目課程的課時和課程內容設置不夠科學合理,課程安排沒有符合循序漸進、因材施教的原則。有一些方案設計類的課程設置在部分設計軟件的學習之前,導致很多學生根本不知道如何利用軟件去高效地學習、練習方案設計和項目核算。而項目課程與專業基礎課程分屬兩個類別,在教學資源上匹配度不足,這導致兩者無法真正結合起來成為完整的學科體系,大大制約著教師在專業課上的發揮以及學生的吸收度,從而導致具有延展性的專業內容無法達到傳道授業解惑的目的。
1.3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差
另外,當前項目課程當中延續了部分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存在過多純理論化的東西,而對于實際操作類培訓和技能知識教學不足。項目課程教師大多數也偏向于理論化研究,相比于在設計行業的設計師而言,其創新能力和實踐實戰經驗存在差距,而項目課程的設計又不能彌補這一問題,從而造成教學效果不佳。
2高校環境設計專業項目課程建設建議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和新興信息技術對于環境設計項目課程的作用越來越大。依托項目導入進行課程優化的環境設計專業,在未來將要構建“互聯網+進課堂”的專業信息化建設之路。此外,保持自身特色的教育發展模式也是未來項目課程的大勢所趨。當前,我國技術性人才缺乏,因此培養高層次應用技術型人才既符合國家現狀,也符合高校專業的定位。針對當前高校環境設計專業項目課程的現存問題,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來進行高校環境設計專業項目課程的建設。
2.1導入項目重構課程體系
學校應該打破固有學科體系和模式,注重將項目課程完全導入學科所需的各大課程體系當中,并重新安排好教學任務,使得學生能夠進行高效的循序漸進的學習,防止出現前后知識沒有邏輯關聯的情況。環境設計項目課程首先應該設置項目開發課程模塊,讓學生能夠清楚地懂得項目的來源和開發方法,從而知道怎樣去對接環境設計與項目;然后,應當貫徹雙證要求,以雙證通融作為核心標準去構建完整的課程體系,使得項目課程的實踐環節能夠在教學中基本展示出來,培養學生在這方面的構建意識和實操能力;最后,要以項目的實際應用作為學科核心素養培養要求來模擬進行項目任務,以任務驅動的形式組織、設計和實施高校各項課程、練習、實訓和課程建設。
應當進一步細分教學方案,針對學生專業能力的重要因素,分點進行教學和考察,從而使得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更加全面,也更能夠經受不同場景下的實踐考核,能夠真正做到學以致用。要應用專業方向分類式教學與項目課程教學相結合的策略,將環境設計分成建筑設計、景觀設計和室內設計三個專業方向,并且讓學生自愿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方向,從而能夠在這個方向更加精通,并且也能夠有選擇、有層次地掌握一技之長,同時兼容性學習其他領域的專業課程,齊頭并進。課程的設置要注重理論與實踐并重,實踐指導理論,理論反作用于實踐。所以,重構具有針對性的對口課程比普及淵博性的知識點要重要得多。
2.2調整環境設計專業課程課時和內容
由于環境設計項目課程的實踐性很強,因此課程項目實踐中應當注重校企結合展開教學活動,這樣能夠促使學生一分為二地看待問題,同時注重專業課程課時安排和知識內容學習能力的培養,培養出真正適應社會發展的專業性人才。應當調整基礎理論知識和實踐項目的課時比例,按照每學期都進行項目形式,基礎理論知識占30%,專業項目實踐知識占70%,讓學生在課程設計的實訓中逐步接觸到企業環境設計當中需要實施的內容,這樣的設置課時比例更具有科學性與合理性。
另外,還應當開啟雙主模式,實現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性與學生參與的主體性,教師給學生布置令其能夠獨立自主進行鍛煉的教學內容任務,充分發揮他們的才能并進行磨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僅提供必要的項目內容實踐指導,而不是全程操作讓學生進行模仿,如此便能夠讓項目課程發揮最大的價值。雙主模式的重點在于學生的主體性,項目課程的內容設置要想最大程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主動創造性,則應當使課程內容具有趣味性與實用性,一方面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另一方面也能展現環境設計項目教學的使用價值,讓他們明白這一教學項目的重要性,從內心深處真正重視起來。
2.3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高校項目課程應當將眾創空間理念融入教學活動當中,實行產教對接與“專業+企業+創客”相結合的一體化育人機制,培養學生的主人公意識,充分激發他們的創新潛能,并培養學生腳踏實地的品質,完善他們的實踐能力。應當聚焦產業鏈,著力于技術型學科研究,開拓環境設計專業的發展方向,優化項目課程與環境設計相融合的方法與模式,重點研究如何開發具有實踐能力培養功能的新型學科和課程,發揮學校資源的整合作用,充分引入企業環境設計的課程,將學生的能力逐步導入到該專業的工作實踐當中,使得能力能夠轉化為企業價值,實現環境設計專業的社會化接軌(如圖1)。
3結語
優化環境藝術專業教學模式,對項目課程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有利于新時期高校教育措施的完善,豐富高校教育的內涵,推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發展,促進可持續發展。更新教育技術理念,能夠將設計教育理念與現代化科學技術的發展相融合,推動項目課程建設更加具有科學性、合理性與適用性。教學方法的改革與時俱進,能夠促進教學評價體制的完善,使教學目標與社會需求更加符合、教學質量與職業能力更加匹配。當前在我國高校教育中,項目課程雖然還存在一些問題,但都并非是難以解決的,我們應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針對性地抓住主要矛盾進行各個突破,發揮部分在整體當中的影響作用,積極整改,努力學習優秀的整改經驗,并落到實處,不斷推動高校教育的整體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