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
摘要:文章以產品“休息時間”為視角,介紹了產品“休息時間”的概念,剖析出產品在“休息時間”的“安全性”“價值象征性”和“藝術性”這三個設計要素,并提出了基于這些設計要素的創新策略。目的在于呼吁工業設計師在進行產品設計時,除了關注產品使用時的效果,也不應當忽視產品“休息時間”的考量,應當通過產品“休息時間”的設計要素去發掘更多新的設計創意。
關鍵詞:產品“休息時間”;工業設計;產品設計要素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20)11-0119-02
1產品“休息時間”的概述
日本nendo設計公司著名鬼才設計師佐藤大提出產品“休息時間”的概念。他談到,正在運作的產品就好比人類一樣處于“工作狀態”,而停止工作空閑下來的產品就如同人類一樣在“休息”。例如,人們在使用眼鏡的時候會戴著眼鏡去觀察事物,而當人們摘下眼鏡放置于桌面,這個時候眼鏡又應該是什么樣子?眼鏡又以何種狀態出現才是最佳?再如,就餐所使用的碗筷,在人們睡覺休息的時候,這些餐具被擱置于碗櫥、消毒柜中,它們此時又該被賦予怎樣的意義?碗筷被閑置下來所呈現的狀態(形狀、顏色、材質、方式等等)是否合適?然而,對于當前的大多數產品設計師而言,他們更多地只會將注意力集中在產品使用時功能的實現上,并賦予一定的外觀造型,而未對產品靜止時的狀態即:產品的“休息時間”給予充分地關注并加以深刻地思考。
一個工業產品不外乎有“使用”和“非使用”兩種情況,這是相較于產品的操作者――“人”而言的;而擬人化地對產品而言,則體現為“工作中”和“休息中”兩種狀態。傳統思維認為,產品“休息時間”代表著產品使用功能的暫停,產品的作用直至下次啟用才會被激活,產品在使用過程之中所呈現出來的功能、情感、交互、語意、安全等產品附加屬性在產品“休息時間”則全部停息,從而讓人們直覺地認為產品的功能至此結束(如圖1)。
人們身邊充斥著各種各樣、司空見慣的日用品,如電腦、電視、洗衣機、自行車等等,用佐藤大的話來說,假如人們能夠利用產品的“休息時間”對這些產品加以思考,就一定會有新的創意可能。
2產品“休息時間”的設計要素
2.1產品“休息時間”的安全性
產品的安全性是指產品在使用、存放、運輸或者銷售等過程中,能夠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免受傷害或損失的能力。從程度上來說,包括可能引發的死亡、傷害、職業病,或設備損壞、財產損失和環境危害。
當一個產品停止“工作”進入了它的“休息時間”,對于用戶來說,很可能會把停用的產品直接等同于“靜止的”“不活動的”,進而判斷為“無害的”“安全的”,往往此時存在的安全隱患較大。馬斯洛提出的關于人的五個需求理論中將人的安全需求定義為:人們需要穩定、安全、可以受到保護,并有秩序、能免除恐懼和焦慮等。這種需求是持續的,應當是貫穿于整個產品生命周期的,顯然也包括了產品的“休息時間”。日常生活中,大多數工業產品更多的只是在產品的“工作時間”注重了產品的安全性考慮,而往往特別容易忽視產品在“休息時間”的安全性。比如,一張造型前衛的辦公桌,很可能會因為突出的桌角設計而碰傷人;一輛靜止的吊車,很可能由于不合理的設計而有砸落重物的危險;一臺關機了的化學儀器,可能由于設計的疏忽,從而導致有害物質的泄露和揮發。人們周遭的很多產品雖然看似已經關閉、停止了使用,但是,產品仍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和衛生問題,對人、物、環境都有可能產生不利的影響。所以,產品“休息時間”應當被賦予安全性設計要素。
2.2產品“休息時間”的價值象征性
象征原是文學修辭中的一種手法,是根據事物之間的某種聯系,借助具體物象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該手法可使文章立意高遠、深刻含蓄,將抽象的思想情感轉化為可感知的形象。象征手法的運用可以充分調動觀者的思維,用到產品設計中則可以使用戶通過產品啟發聯想,體會產品背后所蘊含的主題思想和精神內涵。
作為一個工業產品,其核心價值是功能價值,產品的功能更多的體現在它的“工作時間”,而產品的“休息時間”又是怎樣的呢?縱觀當今市場,超市貨架上所陳列的商品、4S店所售賣的汽車、服裝店櫥窗中所展示的衣物,可以說這些產品都處于“休息時間”,它們通過一定的外觀造型、顏色、質地、工藝等設計表現吸引著消費者,向他們傳達其在被使用時能夠帶給人們的價值。有的產品通過獨特的外觀造型,反應了產品擁有者獨特的個性與生活情趣;有的產品使用奢華的材料和精密的工藝制造,能夠象征用戶背后的社會地位和經濟狀況;還有的產品通過靜態的設計語意能夠象征其背后所蘊含的哲理與文化內涵。
如今,人們也習慣通過產品在“休息時間”所呈現的狀態直觀地判斷產品價值的優劣,憧憬著擁有該產品后生活方式所能帶來的改變。所以,產品的“休息時間”是產品展現其背后的價值象征的重要契機。例如,深澤直人的果汁包裝盒設計,他將三款果汁的包裝設計成所對應口味的水果外皮樣式:草莓、香蕉、獼猴桃,讓消費者一目了然,對其包裝背后所象征的“原汁原味”“新鮮榨取”直接產生聯系。作為果汁產品自身而言,它們在被飲用前(“休息時間”)就做到了其價值象征信息的有效傳達。
2.3產品“休息時間”的藝術性
所謂工業設計就是對工業產品的功能、外形、顏色、材質、結構、工藝等屬性從社會、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進行綜合處理,既要滿足人們對產品物質功能的需求,又要符合人們對產品審美的精神需求,其本質就是用藝術性的造型語言體現造物文化,是一種藝術性的造物活動。然而,一件產品更多的時間是不被人使用的,產品會靜止的出現在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等環境中。所以,產品的“休息時間”應當是具備藝術性的,它不僅能夠帶給用戶視覺上的審美愉悅,而且能夠裝點用戶的活動環境。“休息時間”的提出者設計師佐藤大曾在為ILLOIHA OMOTESANDO健身會所所做的設計項目中,將一面空曠的墻面改造成了一個攀巖壁,墻面的各種抓握道具被設計成了各種生活中常見的藝術化了的物象,有鹿頭、鏡子、畫框、花草、鳥籠、器皿等等,且具有不同的攀巖難度設定。對這面閑置的空白墻面進行攀巖改造,為會館增加了收益,而當墻面無人使用時,布滿墻面的各種物象的道具,又裝點了整個健身館的環境。由此可見,藝術性地處理產品“休息時間”可以直接提升產品價值。
3產品“休息時間”設計要素的創新策略
3.1完善產品在“休息時間”的安全性
設計師在設計產品的時候,不妨可以設想產品一旦進入“休息時間”后會出現怎樣的狀況。
第一,對于人而言,首先要思考產品的“休息時間”是否會對人體的生命健康造成危害或威脅,包括產品所涉及到的造型、結構、顏色、材質、工藝等因素。譬如,兒童產品的外形設計要盡可能圓潤;飲食類的產品在材質選擇方面要多考慮食品級的材料等等。同時,要用心觀察、研究產品處于“休息時間”時周邊的人群行為,規避產品在“休息時間”對人體存在的安全隱患。
第二,對于物而言,產品的“休息時間”對產品本身和其他物品都要有安全保障,預防因時間推移、空間變化而引發的問題,做到未雨綢繆。
第三,對于環境而言,產品的“休息時間”應當是綠色的、環保的、友好的,如涉及水資源的產品不會污染、泄露,涉及動植物的產品不含有輻射和干擾等等。
3.2提升產品“休息時間”的價值象征
首先,設計師在進行設計創作之前,可通過調查問卷、訪談法、個案法等手段,充分研究產品的“休息時間”會與目標人群、其他物品、周邊環境產生的直接、間接聯系,并結合目標用戶的生活習慣、情感訴求、思維習慣、文化背景等,推斷產品在“休息時間”用戶的心理價值取向,再針對角色的差異進行具有象征意義的產品設計。
其次,積極思考產品“休息時間”與“這件產品能干什么事”之間的聯系,從靜態的產品中去挖掘其背后所蘊含的思想、哲理、精神和情感,尋找其中的共通屬性,并賦予到產品設計上。比如,把煙灰缸的外形設計成肺部造型,就是將煙灰缸這個“物”與“吸煙有害健康”這件事聯系起來,以此來提醒吸煙者要注意健康。這就是以象征的方式提升產品價值。
3.3增強產品在“休息時間”的藝術性
對于獨立的產品而言,設計師在對產品進行外觀設計時,不光要探究產品在被使用時功能的可實現性、制造成本的可行性,還要對產品處于“休息時間”的形態進行藝術性包裝。比如,產品停用時的外觀造型、色彩、質地、表面工藝等涉及審美相關的視覺因素。
此外,有必要分析產品的“休息時間”還會與其他產品、周圍環境產生什么的樣的作用。例如,產品與產品之間在空間上的收納、包容、組合、排列、堆疊等等是否還會產生新的藝術形式?即使產品不被使用,也要從美學、藝術角度去審視它們是否與使用場景相和諧,是否能夠融入使用環境,也就是讓產品“休息時間”的審美性能夠得到整體性、和諧性的提升。
4結語
文章主要分析了產品“休息時間”的“安全性”“價值象征性”和“藝術性”這三個設計要素,并總結了創新策略。希望今后工業設計師在設計產品的時候能夠多多觀察、分析產品在“休息時間”的狀態,并從中尋找新的創意突破口。也希望利用產品“休息時間”的設計要素進行創新的這種設計分析方法,能夠得到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