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海驁
雖然遲到,但終歸不晚。在2020年歐特克AU全球“大師匯”上,Autodesk終于也開始談Digital Twin(數字孿生)了。只不過與行業內其他廠商討論的數字雙胞胎不同,Autodesk強調的是將數字孿生引入建筑信息模型。
已經很難考證到底是誰第一個提出“數字孿生”這一概念。其在2015年左右被提出,很大原因,是為了解決當時的工業軟件行業發展遇到了外在和內在的挑戰。其中,外在的挑戰在于企業級用戶不再關注單點軟件對效率的提高,而是更系統工業軟件能夠系統性地融入其業務,通過對業務的數字化,達到業務優化、調整和創新的目的;而內在的挑戰,則是經過多年的高速發展,工業軟件無論是在CAD、PLM方面,無論是從軟件技術上,還是功能、性能和應用模式上,都已經進入到了一個相當成熟的階段,要想實現以往從二維到三維、從單機應用到組網協同的那種“革命性”突破,幾無可能?!皵底謱\生”的理論在此時出現,實際上非常符合用戶和廠商雙方的需求:不僅為IT和業務的融合提供了一個理論依據,而且也為眾多的工業軟件廠商開辟了新的競爭場地,不必再局限在對軟件技術或者功能升級的競爭。
當時市場上的表現是:在2015年前后,整個工業軟件領域開始出現比較大的調整。有些廠商從最早關注設計和制造環節,拓展到關注產品的使用和維護,從而將觸角拓展到物聯網;也有些廠商開始強調企業中,工業軟件與工控設備的融合,從而實現數字工廠。
在這一輪如火如荼的工業軟件自身的轉型中,Autodesk并沒有急于在第一時間加入其中,而是根據自己的節奏,堅持完成自己對產品和商業模式的調整——在某種程度上,這也是Autodesk與整個工業軟件領域開始疏離的起點,因為Autodesk真正想做的,是將自己在工業領域獲得的知識、經驗和工具,跨行業向其他領域輸出。這有些像互聯網公司里的谷歌:并不在意產品的多樣性,而只在乎是否能夠在技術上實現領先;并不在意與同行的競爭對比,更關注是否有更多用戶因為自己的技術而受益。于是,歐特克重點做了兩方面的事。
一方面,Autodesk開始專注將以往應用于工業領域的工具軟件,進行重新整理,去除其過分強調專業屬性的特征,用工程技術人員的使用體驗作為標準,使其更加容易掌握。借助云計算技術,從2011年9月,歐特克就推出了整合十余種基于Web的功能、產品和服務的歐特克云(Autodesk Cloud),幾乎涵蓋在從產品生命周期管理到仿真分析的各個領域。到2014年底,又推出的基于云開發的兩款產品:A360和Fusion 360。2015年底,歐特克推出的基于云計算的平臺Forge。進而,在2016年,歐特克在業界率先推出了衍生式設計的產品:利用人工智能的算法和基于云計算的無限計算能力,由系統生成數以千計的設計方案,由人再來最終選擇確定最終的設計方案——此時,對于設計師來講,Autodesk的所有技術都成了隱身云端的“幕后英雄”,工程技術人員從此不需要再花費大量的時間,學習軟件的技巧,其只需要從專業的角度,從已有的設計中,選擇最佳的方案。
另一方面,Autodesk在2014年10月公布了對自身業務模式的調整計劃:將逐漸停止銷售軟件永久授權許可,將注意力轉移到桌面和云服務訂閱。一年后,2015年9月7日,歐特克在此發布公告稱:自2016年7月31日起,歐特克產品的新商用許可將僅通過Subscription合約發售,不再出售新的永久許可。簡單地說,也就是從此以后,歐特克將只能通過SaaS租用的方式,向用戶提供歐特克軟件。這實際上為Autodesk將產品和技術向其他行業快速推廣,鋪就了一條快速通道:2016年8月,歐特克基于以往行業知識的積累,放棄了以往將制造業作為唯一重點行業的做法,將以往品類繁多的軟件,整合成了分別針對工程建設、產品設計和傳媒娛樂三大領域的行業軟件集,將工程建設和傳媒娛樂的比重再次得到加強——同一時期,Autodesk與荷蘭藝術家 Joris Laarman合作,利用三維打印技術在阿姆斯特丹的Herengracht運河上架設了一座用于行人金屬橋梁的案例,成為工程建設行業的經典案例。后來,又在2018年,用超過11.5億美金收購了建筑工程軟件公司PlanGrid和建筑軟件平臺BuildingConnected。

“無論你的工作是在建大樓、橋梁,制造智能汽車還是在進行其他驚天動地的創造,我們都要重新設想可能性,每個人都要積極擁抱科技、我們學會了遠程協作、數字化辦公,學會了團隊工作流和項目協同,學會了根據需求的轉變來進行產品定制化生產,通過信息自動化協作豐富的手段來表達現實。我們學會了讓制造走出工地、工廠和工作室。”Andrew Anagnost,歐特克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在在2020年歐特克AU全球“大師匯”上的主旨發言中如是說??缃缛诤铣蔀闅W特克數字孿生概念推出的最重要的理由。

從這個角度看,實際上Autodesk的數字孿生Autodesk Tandem,恰好出現在Autodesk全力實踐跨行業發展的關鍵節點上,因此也是Autodesk一次將工業領域的能力向工程建設領域的集中輸出。
根據Autodesk發布的官方消息:歐特克Tandem的產品邏輯,實際上是通過“將來源眾多、格式多樣和階段各異的項目數據匯集在一起,以創建一個數據豐富的數字化中心”——其中的數據包括從設計到施工,建筑物、設施、橋梁和其他物理結構在項目交付的全生命周期內所產生大量的數據——歐特克Tandem作為一個平臺工具,通過利用這些不同來源的數據,“創建項目的數字化視圖以及各項資產的元數據”,以數字化的方式反映模型實體的最新情況,實現“數字世界與現實世界的聯結”,從而針對設施、建筑物、橋梁或任何結構及其組件提供運營支持。
“Tandem是歐特克希望打造的一個開放平臺:對任何一個全生命周期的參與者開放,不管是用戶,還是一個技術開發的團隊,都可以基于Tandem在統一的數據環境進行項目的協作、技術研發和新的一個價值的場景的創建,最終實現重新定義現實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之間這樣一種彼此對應的關系?!崩钌劢ǎ瑲W特克公司大中華區總經理在接受筆者提問時強調,這將對整個建筑行業的數字化轉型進程發揮重要的作用。
而Andrew Anagnost在回答筆者相關問題時則強調:Tandem的能力目前雖然著眼在工程建設行業,但是未來一定會向其他的行業拓展。“你看到的,還僅僅是Tandem的測試版本,還是它最初的開端。我們認為項技術不僅適用于工程建設行業,而且最終也將適用于其他行業。因為如果將企業的眾多需求對比來看,您會發現實際上最終所有行業的需求看起來都非常相似:人們非常希望能夠以有效的方式就多種類型的數據進行協作。因此,(歐特克)所有的技術和產品都將是跨越多個行業的,我們將繼續以這種方式推動它?!?h3>寫在最后
沒有人能質疑歐特克對于軟件技術的專注,同樣也沒有人能懷疑其對跨界融合趨勢的判斷。就像李邵建在回答筆者提問時所說:“不同的行業中的界限,會因為新的數字化技術的快速涌現和數字化技術之間彼此的融合,而變得更加模糊。所有行業都可以基于數字化的背景,去設想自身企業目前所處的階段和所擁有的核心能力,進而思考如何借用數字化的技術,實現創新和突破,拓展新的邊界——這個命題非常大,而且這個機會是無窮的?!边@既像是說給用戶,更像是說給歐特克自己。至于此次數字孿生到底能夠帶給用戶和歐特克自己多大的跨界融合能力,相信市場會很快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