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師范大學 北京 100080)
最近很多人轉發了習近平總書記全面深化改革第十三次會議的內容,即關于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近年來,青少年的體質逐年下降。在五次大規模的學生體質調查中,有數據表明我國青少年的體質正在呈現著不斷下降的勢頭,肥胖和視力問題依然嚴重,肺活量、引體向上的體質測試指標持續下降。相對應的是我國兒童超重和肥胖的檢出率的正在上升,城市男生肥胖和超重占1/4。正是這些原因,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青少年體質下降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如學習任務太重,體育活動時間少;體育教學模式僵硬、運動訓練方法和形式單一等問題。本文希望能夠探究循環訓練法在兒童身體素質鍛煉和運動技能訓練中的意義和應用,為運動訓練和體育教學的實踐過程提供實踐意義的參考。
循環訓練法的應用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訓練變得高效。在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過程中,教練或者教師可以通過設置多個站點通過循環訓練的形式使學生各項身體機能有序的運轉起來,運用積極休息提升學生身體機能恢復速度,如在訓練過程中通過低強度的有氧運動讓機體得到更加徹底的恢復;在教學過程中多站點的設置可以給予兒童不同部位的刺激以及在體驗上帶來多種多樣的變化。這種方法能夠符合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兒童正處于半幼稚和半成熟,精力旺盛能力水平較低的階段,對于運動參與他們注意力不集中,易疲勞、易興奮、易沖動。因此,要避免單一、枯燥的運動形式,要使用趣味性大、變化多樣的方式進行青少年的訓練。循環訓練法能夠很好解決這一問題,原因在于循環訓練法在體育教學中是具有獨特性、有效性、靈活性的。循環訓練法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令兒童主動參與到體育教學活動中。循環訓練法在訓練隊中應用頻率高,但是在體育教學中算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處于初步應用階段。它具有很大的訓練價值和應用優勢,對幫助學生練習體育技能、提升學習興趣、豐富學習內容有很大的參考價值。這種新穎的方式也符合學生對于新事物感興趣的特點。就運動訓練中強化耐力素質來說,眾所周知,耐力訓練具有周期長,動作單一的特點。訓練過程中不斷重復動作模式很容易使人疲勞,原因是此階段兒童注意力不集中,易疲勞、容易產生身心疲勞。循環訓練法中多站點的設置,每站的訓練內容,訓練時間都是可變的,帶來更多變化如同游戲般具有趣味性。最后,通過深挖該訓練法的優勢,培養兒童在運動過程中的專注力和興趣、提高身體素質能力,代替傳統的單一體能或技能的訓練方法,為循環訓練法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提供參考。
以青少年中長跑訓練為例,目前業余訓練還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基層教練的教練水平參差不齊,存在對于訓練方法掌握較少,技能知識儲備有限,對運動技術理解不深刻等問題。如青少年在速度和耐力訓練方法中,訓練內容過于單一會導致過程過于枯燥、吸引學生興趣的難度大,同時還存在制約訓練成效的情況。因此,教練員有必要在訓練過程中多加入多元化、趣味性強、科學化的輪轉方式。嚴格控制好組間隊員的休息時間。持續為訓練帶來新鮮感,保證學員參加訓練的的動力。在此基礎上,教練員不止要革新自身對于訓練方法的理解,而且有必要增設多個訓練內容,如循環訓練法這種方法不僅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從而有效提升青少年的耐力訓練成效,單位時間內能高效率鍛煉多個身體部位。再者,以青少年網球訓練現狀為例,網球青少年的訓練現狀并不如意,教練員具備先進的思想理念不足,在教練員主觀因素的限制下,學員的綜合素質能以體現,層次不齊,所用的巡練方法多為重復訓練法、分解訓練法、完整訓練法、多球訓練,所采用的訓練方式、內容同樣存在單一、落后的情況。上述訓練方法不可否認他的有效性。但是這些訓練方法不適合長期用于兒童訓練,不符合兒童心理規律,容易使兒童產生疲勞的、枯燥的心理。
(1)骨骼與關節。
兒童時期骨組織中有機物成分較多與成人相比,因此兒童在此階段骨骼彈性較大而硬度較小,容易發生形變,但不易骨折有很好的韌性。兒童的關節活動范圍也大于成人,其關節靈活性與柔韌性都易發展,但是關節牢固性較差,容易在外力的作用下發生脫位。
(2)肌肉。
此階段兒童肌肉中含水分較多,脂肪、蛋白質、以及無機鹽較少。與成人相比,易疲勞,力量小,但恢復速度比成人快。
(3)神經系統。
兒童時期神經過程中興奮與抑制發展是不平衡的。存在第一信號和第二信號發育速度不同的情況,表現為活潑好動,注意力不易集中,學習和掌握動作較快,但是興奮容易擴散,多余動作較多,動作不協調、不準確。
(4)心血管系統。
兒童心臟的重量和容量較小,此階段心臟發育速度比血管發育得快,因此會出現青春期高血壓的情況,其次是兒童新陳代謝旺盛,交感神經興奮性高、心率快。
(5)呼吸系統。
兒童肺容量小相比成人,氣道狹窄,呼吸機肌力量弱。但其新陳代謝旺盛,對氧的需要多,因此呼吸頻率快。
兒童天生具有活潑好玩的特點,他們喜愛被人夸獎,喜歡模仿動作。兒童對于英雄人物是存在崇拜心理的。兒童還有強烈的參與感以及好勝心,喜歡自己為主,對于做對的事情高興的又蹦又跳。最后兒童的精力很容易分散,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于一個事物上,喜愛多種變化。
隨機在東莞市某著名俱樂部挑選4名10歲以下的兒童 (男3名,女1名)。作為實驗組,為避免兒童身體素質自然增長的特點所帶來的影響。對上述實驗對象進行為期2個月,每周2次,每次45分鐘的循環訓練法訓練。不斷改變練習內容,練習方式。如由跑動變為靜止,有側身跑變為急停滑步;兩個月的身體能力訓練后對效果進行測試,將實驗前與實驗后的對象本實驗以增進10歲以下兒童的身體素質為主,目的在于提高兒童身體素質、改善運動能力。運用運動員長期發展模型發展小球員運動能力,該模型是按照人的出生,成長,發育和成熟不同年齡階段提供一個在不同階段應該注重發展哪些運動技能和能力的有規律可循的框架。該發展的模型分為6個階段:基礎階段、成長階段、學習階段、為訓練而訓練的階段、為比賽而訓練的階段、為贏而訓練的階段。本注重前兩個階段,即基礎階段和成長階段。基礎階段內容為5-7歲注重運動能力的培養,自身體重負荷練習,具備趣味的內容;成長階段主要內容在于7-9歲更注重運動技能大發展,逐漸加入團隊因素。基礎階段以基本動作技能為主,可分為移動技能,原地技能,控制技能。位移技能是指身體從空間一個位置到另一位置,如爬行、跑動、跳躍、雙腳跳、跨步跳、滑步、滾動、閃躲等;非位移技能包含坐、站立、旋轉、轉動、伸展、彎曲、靜態平衡等;操作技能則分為抓、握、拉、推、踢、投擲等。按照各個每個技能的內容,安排訓練內容并且嚴格按照訓練內容進行,制定訓練計劃嚴格按照訓練內容執行。2個月的訓練計劃包含進退階的訓練方案,遵循循序漸進的訓練原則,由易到難逐漸進階,每一進階訓練方案包含上一階段的訓練內容。每訓練一個月就對學生進行階段性的檢測,收集數據,形成訓練前和訓練后的對比。關于運動能力的測試是通過測定10歲以下的孩子的一分鐘俯臥撐、立定跳遠、體前屈、無氧耐力能力。并且對比前后各項指標說明該訓練方案確實是能夠有效提高兒童的速度、靈敏、力量、耐力和柔韌。同時通過對比實驗組前后的指標發現指標的增長速度超過了兒童正常發育的水平由此說明此方案的效果。
對于10歲以下的兒童來說,在進行身體素質訓練時要考慮到兒童的生長發育規律,科學合理的設置訓練計劃,同時訓練計劃要具備合理性,針對性及全面性。訓練內容具備多元化,加強趣味性避免枯燥無味和靜止的練習方式。充分調動孩子訓練中的興趣使其保持在極高的專注度。
在日后的訓練設計中需要設置與技術動作相似和相應的競賽場景,同時在進行評價時不但注意提高兒童的身體素質和體育知識技能,還有培養兒童的道德和心理意愿素質。為了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應該改變傳統的枯燥網球訓練模式,應融入更多的科學,生動新穎的訓練手段,促進孩子身體素質的全面生長提高其專注度,多設置相聯系的身體素質練習內容并用循環訓練法串聯。
實驗組歷時兩個月的循環訓練法練習。使10歲以下的孩子的一分鐘俯臥撐、立定跳遠、仰臥起坐、無氧耐力(30秒快速折返跑)能力明顯加強。每位兒童進步的幅度都不一樣,但是總體來說相對于原來都有很大的提升,若是能長期進行下去兒童身體素質肯定能得到更大的發展,訓練中的專注度得到更多的提升。根據研究發現速度素質平均會以1-3%的速度增加,肌肉耐力增長速度為2-3%,柔韌性隨著年齡的增加肌肉橫向增長柔韌性下降,快速力量增長速度為2-3%。通過兩個月的訓練后通過自評和他評兩種方式綜合評價兒童在訓練中的專注度,利用運動表現評估對力量、靈敏、速度、無氧耐力進行測試并且對比前后各項指標,實驗后兒童速度力量增加15%,肌耐力增加48%(一分鐘俯臥支撐由41秒增加至1分11秒),柔韌性明顯增加,無氧耐力增加46%說明該訓練方案確實是能夠有效提高兒童的速度、靈敏、力量、耐力和柔韌。同時通過對比實驗組前后的指標發現指標的增長速度超過了兒童正常發育的水平由此說明此方案的效果,能夠提升兒童身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