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瀟陽 文 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是關系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各級黨委和黨組織必須加強領導,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堅強政治保證。”去年,中共中央相繼印發了《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和《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推動了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提高了黨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質量,鞏固了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對堅持和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全面領導,打贏脫貧攻堅戰,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都具有重要意義。
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必須加強和改善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提高新時代黨領導農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提高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大意義的認識,真正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位置,把黨管農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實處。這些要求,體現了黨中央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與擔當精神,同時也是黨對農村基層黨建工作規律的深刻把握。歷史充分證明,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不可削弱。
黨的執政基礎在基層,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建設中最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也在基層。農村是基層治理中的薄弱環節,因此抓好農村基層黨建就抓住了鄉村治理的關鍵,激活黨組織的“神經末梢”就推動了農村各類專業合作組織的蓬勃發展。要抓好農村基層黨建,打造千萬個堅強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培養千萬名優秀的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深化村民自治實踐,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推動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從而確保鄉村社會充滿活力、安定有序。
鄉村振興不僅僅指的是物質層面的振興,還包括精神層面的振興。而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思想保障,抓好農村基層黨建對促進鄉風文明和開創鄉村文化振興的新局面至關重要。黨風政風對鄉風民風有著直接而強大的影響力,黨風決定民風,民風影響黨風。黨風正,則民風淳。黨員干部的一言一行對廣大人民群眾也具有很強的示范性和引導性。因此,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傳承發展提升農村優秀傳統文化、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開展移風易俗行動,都離不開農村基層黨建提供的有力支撐。
一是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不夠完善。合理設置農村基層黨組織,是加強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起點和基礎,也是農村黨員能否不斷發揮先進性作用的平臺,更是引領村級各類組織和各支隊伍充分發揮作用的“龍頭”保證。隨著農村組織形式日趨多樣化,一些村黨組織設置不科學、黨組織“空白點”不斷增多、村改社區黨組織運行不暢、跨村跨鄉經濟聯合體黨組織隸屬關系不明確等問題日益顯現且十分突出。二是農村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問題依然存在。從現實情況來看,有的黨組織班子渙散,素質不高、能力不強,難以有效統籌謀劃農村建設發展;有的黨組織與各個村級組織不協調、不團結,各自為戰,無法形成組織合力;有的黨組織管理混亂,不履行民主決策程序,缺少群眾基礎。
一是農村基層黨組織干部力量相對薄弱。部分農村基層領導干部素質能力不足的問題比較突出,選優配強村黨組織及帶頭人的難度大。村級事務繁重復雜的現狀使得村黨組織書記“人難選、無人選”的現象較為普遍;現有的一些村黨組織書記由于知識結構、業務能力所限,在帶領群眾上領頭羊作用發揮得不好。二是農村基層黨員隊伍建設有待加強。部分地方對農村基層黨建的重視程度不夠,農村黨員發展管理相對滯后。有的農村黨員身份認同缺失,黨員意識淡薄。農村青年高素質人才外流嚴重,有的村黨組織又不注重在村里發現和培養優秀年輕人,長期不發展黨員,使得黨員隊伍青黃不接,后繼無人,黨員老齡化嚴重。
一是農村基層基礎物質保障不夠。雖然近年來地方各級黨委、政府不斷加大投入,但在很多經濟欠發達地區,尤其是中西部地區,集體經濟薄弱,財政補貼有心無力,農村基層組織經費不足、基層干部報酬待遇偏低、活動場所及服務設置不完善等問題依然存在。許多農村基層黨組織干部的補貼收入遠不如外出打工或做生意的人的收入,待遇問題十分突出。二是農村基層基礎精神保障不夠。部分基層黨員干部黨風不正,以至于該地民風不純。黨員干部沒有堅守初心使命,當地社會也沒有保持在日常勞動中形成的踏實肯干的淳樸民風。
一是要創新完善農村基層黨組織體系。立足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際需要,對于行政區劃為主的單一傳統黨組織設置模式,進行因地制宜、因時而異的創新。加大農村基層黨組織組建力度,實現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兩個全覆蓋。同時要理順黨組織隸屬關系,推動黨組織功能升級,以強帶弱,共同發展,推進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創建重構。二是要明確農村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在對實際情況進行調研的基礎上制訂科學的鄉村振興考核指標體系,便于檢查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鄉村振興工作效果。通過明確農村基層黨組織責任,做實農村黨建工作,抓好農村基層黨建的問題清單、任務清單、責任清單,明晰責任體系,形成齊抓共管新“格局”。
一是要加大對現有農村基層黨組織干部的培養力度。在立足農村實際的基礎上,通過改進教育方式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干部的黨性修養,提高其業務水平和致富帶富能力,營造比學趕幫超氛圍,激發內生動力,同時還要建立干部教育培訓規劃,幫助其做到“政治過硬,本領高強”。二是要強化農村基層黨員隊伍的發展和管理工作。在推行農村基層黨組織人才保障政策的基礎上,通過制訂和落實農村發展黨員計劃將農村一線工作鍛煉與培養干部結合起來,引導人才向農村基層一線流動,吸引優秀人才加入農村基層黨組織,并定期有針對性地進行集中培訓。
一是要領導發展集體經濟實現各種資源的有效配置。單純依靠外部的經濟投入以實現農村基層基礎物質保障不是長久之計,必須堅持好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要充分彰顯農村基層黨組織在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中的領頭羊地位,發揮各類生產要素活力、激發各類組織內生力量、發揮各種社會資源的作用,提高待遇,夯實農村基層黨建的基礎物質保障。二是要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主導權。要推進黨風民風家風建設,使其煥然一新。要扎實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農村,增強人民群眾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和情感認同,切實提高其思想覺悟、道德水準和文明素養。通過有效利用思想文化宣傳教育載體和平臺把握正確輿論導向,構建鄉村文化振興的有效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