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瑤
(廣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縣者保鄉水產畜牧獸醫站,廣西隆林 533421)
養殖過程中,動物可能會出現一些病癥,嚴重影響養殖戶的經濟效益,同時也影響了食品安全。為此,養殖過程中動物疾病防治十分關鍵,其重點在于“防治結合,以防為主”。獸醫應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和能力,科學預防疾病,從而有效的降低牲畜疾病發展與傳播的概率。
當前動物養殖過程中,個別獸醫存在著一些防治誤區,缺乏臨床經驗,用藥不合理、用藥盲目等問題突出。
牲畜的藥物種類較多,且藥理較為復雜。動物疾病防治過程中存在著盲目用藥問題,有的獸醫在未確診的情況下,僅僅結合自身經驗來進行用藥,最后可能會起到反向效果。每種動物的形態、體質等具有顯著差異,用藥不同,個別獸醫在用藥過程中僅僅是結合說明書進行用藥或者是僅結合病情程度用藥,存在著用藥不科學的問題,加重了動物的病癥,還容易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動物疾病防治過程中存在的一個顯著問題為抗生素的濫用,抗生素的濫用使得患病牲畜自身的抗藥性不斷提升,動物腸道內部的菌落也出現了紊亂,使得動物自身的機能下降,加重動物的病癥,還容易出現消化道癥狀。
用藥劑量關乎疾病防治情況,還關乎飲食安全。動物疾病防治過程中藥物劑量問題十分突出,很難科學的確定藥物的劑量。動物疾病防治方面,用藥劑量通常是基于動物的公斤體重計算,但是動物的體重往往是估計所得,因而藥物劑量問題也隨之而來。當前用藥過程,存在著病癥加重就加大藥劑量,病癥好轉就立刻停止用藥的狀況,容易加重牲畜的病情或者是導致病情的反復,可能給養殖戶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
動物疾病防治過程中用藥方式主要包括靜脈注射、口服以及肌肉注射三種。當前動物疾病防治過程中,用藥方式不恰當的問題仍舊存在。用藥方式不恰當將會直接影響動物疾病防治效果。例如,如果動物自身不容易對藥物進行溶解,而采用口服的給藥方式,則會導致藥物的效果降低,且毒素長期存在著動物的體內,可能會誘發其他疾病,嚴重影響了食品安全。因此,在給藥過程中要充分的結合病癥以及動物的身體特征選擇最為合適的給藥方法。一般而言,消化道疾病通常是采用口服藥物,肌肉炎癥則是通過肌肉注射。
獸醫自身的專業水平和專業技能直接影響著動物疾病防治工作的開展和效果。為此,應該注重對獸醫的專業培訓。培訓過程中首先要加強對其專業知識的培訓,包括各種疾病知識、藥物的藥理以及用藥重點和注意事項等,確保獸醫能夠結合實際和藥理科學的選擇藥物,以提升動物疾病防治的效果。另外,除了加強理論培訓之外,應該邀請專家和技術人員給予其實踐指導,動物疾病防治過程中,應該要結合病癥程度、動物體征等科學的確定藥物的劑量。加強獸醫實踐培訓,從而提升獸醫自身的專業素質。另外,獸醫在工作中要注重積累動物病癥防治經驗,同行之間要強化交流,彼此分享動物疾病防治經驗,以確保獸醫動物疾病防治的科學性。
藥物的使用在動物疾病防治中作用突出,為此,應該加強用藥監管,以確保科學合理的用藥。獸醫在工作中要嚴格要求自己,熟悉各種疾病癥狀,熟知藥物的藥理和使用注意事項。在實際的用藥過程中要結合病程程度、動物的體征等科學的選擇用藥種類、劑量以及給藥方式,從而發揮藥物治療的最佳效果。當前藥物種類較多,且新藥物的研發速度較快,為此獸醫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斷學習,不斷學習動物疾病防治的專業知識。抗生素藥物在預防和治療動物疾病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獸醫在防治動物疾病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科學、合理的應用抗生素。長期應用抗生素容易導致動物產生抗藥性,為此,在動物疾病防治過程中一定要謹慎使用抗生素,避免長期使用抗生素。
動物疾病的防治其重點在于“預防”,為此,獸醫應該結合動物的常見病癥制定科學的預防方案。另外還要科學選用疫苗,以此來提升動物的抗疾病能力。在接受疫苗時可以選擇免疫空白期來進行接種,以促使動物能夠獲得對病原體的免疫能力。另外,疫苗接種時要注意接種時引起的應激反應,當出現過敏癥狀時,獸醫應該指導養殖戶使用腎上腺素等藥物解除,并及時補充維生素C和充足的飲水。
動物很多疾病具有傳染性,因此在引種時一定要確保質量。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是采用自繁自養的養殖方式。如果需要外入養殖牲畜,一定要嚴格的把控動物的來源,對引入的動物進行仔細的檢疫,從而避免傳染性疾病的爆發,確保養殖安全和食品安全。
獸醫在基層動物養殖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獸醫應該不斷學習新的動物疾病防治方法,以更好的為基層養殖戶服務。動物疾病防治過程中要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加強養殖動物的精細化管理。對于動物疾病,要采取相對應的預防和治療措施,合理的選擇種苗,科學用藥,科學的選用疫苗等,以此來有效的降低傳染病的發生,確保養殖戶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