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華星
(龍南縣農業農村局,江西贛州 341700)
關于畜禽動物患病機理、病原微生物特征,以及獸藥藥物機理等專業理論知識,部分基層獸醫非常不了解。所以,在對患畜進行用藥的過程中,因為不明確藥物的適應癥,只會根據藥物標簽說明來描述病癥,并且還只會憑借經驗對藥物劑量進行隨意增減,最終造成患畜藥物中毒。
如今,我國獸藥標簽多數是根據每1kg體重給出擁有計量的,然而,該標簽很少給出用藥上限,從而為畜禽臨床治療埋下一定安全隱患。在治療中,一些基層獸醫都不會對用藥總量進行精準計算,因此,在使用藥物時也無法確保給藥總量的科學性,若沒辦法一次成功治療畜禽,則就需要開展二次治療,然而二次治療中會使藥量增加。這樣的治療方式是不科學的,則很易使動物病情加重,甚至嚴重的話會使動物死亡等。若用藥量不足,則就不會收到良好的治療效果,進而使病原微生物出現抗藥性,使療效受到影響。
很多基層獸醫的臨床工作經驗十分匱乏,因此,會在未完全確診的狀況下,就會根據自己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對畜禽進行盲目治療,通常不會有理想的結果。一些獸醫工作人員有很長的個人行醫年限,基本不會去對動物進行剖檢,同時也并未記錄以往的臨床用藥狀況,一定的臨床工作經驗不足。這種醫生通常只從畜禽的表面癥狀入手,針對不同的疾病給予不同的藥物,對畜禽問題的根源沒有深入了解。因此,會常發生畜禽表面癥狀治好后,又有問題出現埃其他環節,進而會反復患病。
只有對基層地區治療水平進行提升,才有望將治療中出現誤區的概率降低,想要使基層獸醫治療水平進行提升,則需從外部、自身兩個方面入手:①當地政府需要對培訓會進行積極開展,從而使獸醫專業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水平持續提升擁有最佳的條件。②獸醫需要持續進行學習,并通過網絡對有關知識文章進行閱讀,進而掌握最新的治療理念與他國先進的治療技術,并且對自己日常工作進行全面的記錄和及時的總結,以期正確掌握藥物用量,實現自身治療水平的提升。
若發生了畜禽疾病,為了避免防治工作中有誤區出現,基層獸醫作為關鍵的防治主體,需要對科學的專業知識進行精準掌握。而基層的確的獸醫文化水平低,加之專業理論知識不足,沒有進行專業系統的培訓就要上崗就醫,進而使疾病治療工作達不到理想效果。這時,當地政府就需要為獸醫提供全面而又系統的專業知識培訓,同時也需要聘請一些影響力大的獸醫去現場指導相應的專業知識,此種方式不但可以保證每位獸醫均可對畜禽疾病防控理論知識進行全方位掌握,也有助于獸醫間彼此有效交流,最終保證獸醫可以合理、科學的對病禽用藥治療。
在面對畜禽疾病時,基層獸醫要對用藥的合理性進行保證,針對畜禽疾病的不同,應根據病理進行有針對性的用藥,與此同時,在治療正是開始之前還應對必要的藥物做好敏感測試。在實際的治療中,不但要做好必要飼料管理的工作,以便持續加強動物的抵抗力,還要做好患畜的護理工作,采用各種手段對致病因子進行共同消除,從而達到最佳效果。除此之外,還應按照藥物的不同選擇合理的用藥方式,對藥物用量的合理性進行保障,禁止隨意增減用藥的劑量。更應注意的是,還應與不同疾病的用藥規定相結合,在治療后期還應連續給藥1-2次,保障病情徹底根除。顯而易見,只有對用藥的合理性進行提升,才能實現患畜的有效治療。
為了有效提升基層畜禽疾病防治工作效果,必須要對基層獸醫以及養殖人員防控動物疾病的意識進行有效提升。但是,大多數的養殖人員的防控動物疾病的意識不強,因此首先要加強基層獸醫防控動物疾病的意識,只有這樣才能使基層獸醫意識到自身工作的重要作用,進而向養殖人員宣傳有效防控動物疾病的重要作用,有效提升養殖人員的自身意識,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全面進行配合。另外,有關的政府部門也應向養殖人員宣傳效防控動物疾病的重要作用,以及防控動物疾病的知識,利用講授基礎知識的方式,來教會養殖人員在平常的養殖中應注意的事項,從而減少動物疾病出現的概率,緩解基層獸醫的工作壓力。
一言以蔽之,在畜禽疾病防治工作中,基層獸醫之所以會存在諸多的誤區,其主要的原因在于用藥方式或操作技能不恰當、藥物使用劑量及療程不了解,以及不明確藥物的適應證等,所以,要加強基層獸醫和養殖人員防控疾病的意識、對基層獸醫的臨床治療水平進行提升,以及豐富基層獸醫的專業知識等,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推動我國畜禽養殖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