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景淼
(鎮遠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貴州鎮遠 557700)
在牛羊養殖過程當中,常常發生一些疾病,特別是一些細菌性疾病比較多發,這類疾病發病時間較短,而且具有很強的傳染性,致死率非常高,常常導致大量牛羊死亡,給養殖戶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為了有效控制和減少此類疾病對牛羊養殖帶來的不利影響,增加養殖戶收益,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治牛羊細菌性疾病,更加凸顯出其重要性。
母畜傳播途徑,主要是由于懷孕階段的母畜受到外界環境因素影響感染病菌,而母畜由于抵抗力相對較高,有時不會出現明顯的癥狀,然而牛崽和羊崽,由于自身抵抗力較弱,感病風險較高,就極易導致幼崽發生細菌性疾病。母嬰傳播現已成為細菌性疾病傳播的主要方式之一,而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不重視母畜飼養或者疾病檢疫所導致。
養殖環境優劣,對牛羊換細菌性疾病有著密切聯系,在悶熱潮濕的環境條件下,更容易滋生病菌,而且牛羊排泄物中存在大量的病菌,這些都極大地增加了牛羊換細菌性疾病的幾率。
變質的牛羊飼料中會產生肉毒梭菌,而這些變質的飼料,被牛羊食用之后極易引發感染。防治這類疾病,必須要對養殖場飼養管理工作給予充分重視,飼料應當科學保存,定期通風換氣,確保飼料干燥,充分考慮當地氣候特點,保證牛羊飼料的干凈衛生。對牛羊食槽內的剩飼料需要及時的進行清理。當牛羊感染該病時,采取有效措施及時治療,可以肌肉注射多價抗毒素,充分考慮牛羊體重,注射3到5ml,間隔兩天重復一次,對牛羊體液進行補充。
這種疾病發生發展速度較快,防治難度較大。一旦發現該并及時對患病牛羊進行隔離,避免對健康牛羊造成傳播。針對羊梭菌性疾病制定完善的防治預案,備足常用的土霉素等藥物,當發現該病時,采取措施及時隔離情況下,對患病牛羊灌服土霉素(0.2g)并聯合應用1%高錳酸鉀溶液10ml灌服,每六天灌服一次。對工作人員加強相映的技術培訓工作,使其對該病的預防與治療知識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提高其防治技能,做好牛羊圈舍消毒工作,并合理接種預防疫苗。
巴氏桿菌感染是一種急性傳染病,牛羊感染該病之后,伴有明顯的炎癥與內出血癥狀,病情進一步發展,引發肺炎于敗血癥,傳染性較強。在感染該病潛伏期內沒有明顯的癥狀,所以也極大地增加了防治難度。當患病牛羊有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情況出現時,工作人員必須要提高警惕,對牛羊的舌頭頸部有無發炎情況進行檢查,同時對牛羊口鼻當中有無白沫和呼吸困難情況進行檢查,另外檢查牛羊排泄物是否存在出血情況。有上述這些癥狀出現時,感染該病的幾率很高。為了控制傳染,當牛羊出現以上癥狀時及時隔離,并選擇應用恩諾沙星開展治療工作,肌肉注射時,根據1kg 2.5mg 進行肌注,為了避免病情潛伏,對同圈舍飼養的牛羊也應當進行牛出敗氫氧化鋁疫苗注射,死亡的牛羊應當無害化處理。
水食物是引發沙門氏菌傳播的主要媒介,被污染的水源和食物,會導致牛羊感染該病,牛羊感染該病之后發病通常較為迅速,嘔吐腹瀉癥狀非常的突出,而且病情進一步發展會導致腸炎敗血癥等疾病,特別是一些養殖場會引發大規模的爆發流行,加重防治難度。防治過程當中應當是錢防治于事后防治相聯合。日常牛羊飼養過程當中必須要保證水源飼料干凈衛生,在為牛羊提供飼料時,應當通過高溫進行殺菌,確保水源干凈衛生,可以增加一些水凈化設備,為牛羊提供干凈衛生的水源。同時為了減少該病患病幾率,氫氧化鋁甲醛菌苗對牛羊進行注射,將預防措施充分做好。養殖場中有患病牛羊發生時,可以選擇應用黃類藥物進行肌肉注射,應用3d。為了有效提高治療效果,可以利用磺胺嘧啶讓牛羊口服,每日5g。對牛舍展開全面消毒處理,能夠有效減少該病的發生。
針對牛羊舍進行徹底清掃打掃,保證衛生并全面消毒。過氧乙酸石灰乳等消毒藥物對牛羊舍進行全面消毒,控制和減少病菌滋生。消毒主要分為兩部分,首先要使用配置好的藥物噴涂羊舍牛舍地面墻壁,消毒完成后清理羊舍牛舍的食槽和草墊,消毒時間為每周1 次;羊舍牛舍的清理主要包括糞便清理和食槽中剩余食物清理兩部分,清理完牛羊糞便和食槽后應用清水洗凈,防止細菌滋生和食槽中食物腐敗。
在養殖行業中,預防細菌性傳染是養殖工作的重要一環,必須引起重視。如果不對細菌性傳染病加以控制,很容易在整個養殖場中大規模傳播,給整個養殖場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在養殖場內制定有針對性的細菌性傳染病預防策略十分重要,只有建立預防措施,才能降低牛羊細菌性傳染病的發病概率,提高牛羊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