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國初
(常德市漢壽縣畜牧水產事務中心,湖南常德 415900)
中小規模的養豬場防疫的處理方式還比較簡單、傳統,其中由于防疫的針劑等不合格、疫苗類別不全、疫苗劑量不合理等造成的防疫效果差的問題仍舊存在,由于基層的疫病防控體系不夠系統化,防控模式不能充分的滿足防控的目標需求,使得防疫工作難以全面落實。
養豬場疫病的發生條件有很多,其中管理不當造成的疫病較為常見,除了地方性的普遍流行性疾病外,養豬場的管理方式也不夠科學,管理中衛生條件不足,保溫保暖防風等處理不當,飼養的方式也比較單一,部分患病豬由于沒有得到合理的養殖保護,而發病病死,由于管理的方式不健全,導致疾病發生后很快的蔓延開來,不能及時進行疫病的控制,使得疫病范圍縮減,目前中小規模的養豬場還不能構建完善的管理體系,對原有的管理辦法進行糾正和調整,管理中有很多可指摘的缺陷,部分中小規模的養豬場更是比較隨意,養殖人員的專業技能不足,養殖中的疫病預防意識不到位。
豬疫病多為隱性感染,飼養員無法及時發生異常的情況下,將會形成大面積傳播隱患,豬場經濟損失較大。由于豬疫病潛伏期或者發病初期無典型癥狀,這就要求飼養員對于豬疫病的非典型癥狀具備極強的靈敏度,能夠及時察覺到生豬異常,及時采取治療處理措施,將患病的生豬與健康生豬隔離,疫病嚴重的情況下需要焚燒深埋。豬疫病還具有多種疫病病癥特點,當豬疫病未爆發時,無法進行檢測,一旦豬疫病爆發,由于患病生豬同時存在多種病癥,例如病毒性疫病和細菌性疫病的特點同時出現時,對于豬疫病的檢查極為不利。
養豬場中豬疫病發病具有及細節性和交叉感染性的特點,多數情況下豬疫病發病較為隱匿,但是遵循一定的季節規律。例如口蹄疫的高發季節為秋冬季節,夏季時豬丹毒和炭疽發病率較高,主要是由于這兩種疫病通過蚊蟲叮咬途徑進行傳播。由于不同季節生豬自身抵抗力不同,所以身體癥狀也不同,因此需要根據季節對豬疫病進行防控。豬疫病還具備交叉傳染的特點,一頭豬體內檢出不止一種病原體,即為交叉感染,交叉感染的現象將會導致豬疫病更加復雜,致使豬疫病預防和控制難度上升,對于生豬健康威脅較大,養豬場需要多注意交叉傳染情況,提高養殖安全,降低豬疫病發病風險。
流行病學調查通過分析養豬場發生過的豬疫病發病情況,根據發病種類、病死數量等有關數據急性分析調查后,根據數據分析結果總結豬疫病的防控方法,科學性較高。
健康狀況監測主要是對養豬場中現有豬群以及個體進行健康調查,根據豬群以及個體的健康狀況,判斷是否有生豬存在疫病,根據生豬實際健康狀況對養豬場中的豬實施疫病防控管理,通過及時發現疫病個體,降低豬疫病發病風險。
借助實驗室可檢測常見的豬疫病,例如口蹄疫、豬瘟以及藍耳病均可被檢測出,根據實驗室檢測結果可對養豬場進行科學管理,規避豬疫病發生。
為降低豬疫病發病率,需要從各個方面進行防控以提升養殖的科學性,可從豬飼料入手防控豬疫病。選擇豬飼料時需要優先選擇高質量的豬飼料,避免質量差的豬飼料影響生豬養殖質量,為保障豬飼料品質,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豬飼料檢驗制度,在選購豬飼料時,需要先進行質量抽檢,質量合格后小批量投入養殖場,經過試驗飼料質量無誤后,再大批量購入飼料已保障生豬品質優良。飼養員需要定期抽檢豬飼料質量,針對過期以及質量不佳的豬飼料,需要及時上報,進行銷毀處理。
防控豬疫病,可從養殖環境入手。養殖場要經常進行衛生清潔,定期打掃衛生保障環境潔凈度可降低環境污染問題造成的豬疫病傳播風險。養殖人員進出養豬場時,必須要進行全面清潔,避免自身攜帶的細菌造成疫病傳播風險。注射需要進行分區管理,潔凈區與污染區要劃分開來,便于進行廢棄物和污染物處理,以保障各個區域的清潔。采取分區管理還可降低交叉感染風險,可阻斷豬疫病大范圍傳播,有效控制其傳播范圍。
防控豬疫病,可從藥物預防入手,在日常養殖過程中,可在豬的飲食中加入抗病毒藥物,提高生豬的免疫能力,降低生豬感染風險。建立完善的藥物預防制度,以藥物預防為有限防控手段,一旦發生生豬感染疫病,需要將其隔離后,立即用藥治療,避免其對健康生豬造成影響。鑒于過量使用預防用藥,將會使生豬產生藥物依賴性,機體自身免疫力下降,因此使用藥物預防疫病的同時,也需要注意藥物預防用量,避免用藥過量導致生豬品質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