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彥群
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和實施,有助于進一步推動鄉村文化的建設進程。在此期間,要求相關文化工作者齊心協力,積極帶動農民科學文化素養和思想道德品質的提升,日漸健全原有的農村文化設施,從而帶領廣大農民真正實現脫貧致富。
鄉村振興戰略主要是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闡述,主張借助一系列文化活動組織,來加深對基層農民的科學文化教育,激發各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活力,陶冶農民情操,提升農民文化素養。對應的表現形式包括:定期下鄉送報刊和書籍、創建和運營農家書院、深入農村進行電影播放和戲曲演出等。這些都為我國鄉村文化繁榮和社會精神文明均衡發展提供了保障。鄉村振興戰略為我國農村文化建設指明了方向,強調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不單單有助于持續調動各地農民的勞動激情,進一步完善他們的思維修養,更有助于現代農村農業建設、社會主義事業繁榮發展,以及廣大藝術工作者及時了解農村、服務農村,提供豐富有力的支持。現在,該類戰略已被各個機構作為重點工作內容,并以此來加快社會主義新型農村的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設進程,形成更加完善和具有人性化的公共文化服務結構體系,為日后更好地建設文化惠普工程奠定基礎。
文化是各個民族不斷發展的血脈與動力,屬于廣大鄉村和城鎮民眾的精神家園,如今已成為帶動社會經濟發展、滿足大眾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內容。各個農村要深入推行鄉村振興活動,竭力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引領社會主義新農村走向繁榮。事實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鄉村經濟與整個社會的發展都比較迅速,而中央也開始更加關注“三農”問題,尤其關注農村的文化生活現狀。我國農村文化建設進步的空間非常大,不過和經濟發展相比,還有些滯后,還無法真正做到與時俱進。因此,有關文化機構應當再接再厲,通過和企業、院校、政府合作的途徑,來長期促進農村文化的良性發展,進一步帶領我國全面邁進小康社會。
首先,結合實際規劃出臺更加可靠的文化建設和文化事業發展方案。
其次,增強鄉村文化組織的領導地位,開拓出融合專人管理和監督的文化建設工作局勢。
最后,調整對應的文化服務質量評估反饋體系,建立起專攻公共文化服務的第三方評價機制。
首先,竭力保證農村文化事業投入經費增長幅度不少于同年同級財政收入的增長幅度。
其次,靈活利用政府購置、項目補貼、定向資助、貸款貼息等政策舉措對農村文化發展給予支持。
最后,在加大對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資金使用動態監督和審計力度的基礎上,推行村民評議制度,使村民積極加入到本地文化建設的監督和反饋工作之中,有針對性地采納有價值的建議。
首先,結合我國不同地區的民族風情、生活習俗等特色類文化資源,定期創作出不同題材的影視節目和文學藝術作品,充分吸納農村民眾的關注度和認同感。
其次,大力傳承民間表演藝術和民俗活動,將剪紙、繪畫、戲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和農村文化建設任務有機結合起來,順勢帶動本地旅游產業的發展。
最后,借助農民豐收節和一些具備地方特色的農民藝術活動,鎖定本地資源優勢,規劃好經營重點,進一步開辟出集產品開發、生態園林觀光、農家生活體驗等于一體的農村文化產業發展渠道。
首先,想法處理好有關鄉鎮文化站職員歸屬與工資待遇等現實性問題。
其次,定期安排培訓和再教育活動,大幅度提升農村文化干部、文體骨干和專業戶的文化修養,培養他們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
最后,提供豐富的優惠政策,吸引各個專業領域的優秀人才到農村基層文化機構任職,為村民設計和提供更好的文化教育和培訓服務。
首先,擴大有線電視的入戶范圍,加快數字農家書屋和農村數字電影等新興項目的建設進程。
其次,定期設置書畫展、文藝會演、體育競賽等實踐活動,為農村文化隊伍經驗交流和專業人員培育,提供可靠的支持平臺。
最后,努力推行送文化下鄉服務性工程。
為了緊跟時代步伐,實時傳播我黨在各個歷史階段的優秀實踐經驗,應在各地農村創建專業化的教育基地。以此來大力宣傳普及黨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念,并以公民道德建設工程的落實作為核心載體,努力和科技下鄉服務活動有機結合,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長此以往,使廣大農民養成重信守義、孝老愛親、愛黨愛國、勤儉持家的優秀品質,做一名有文化、有擔當的新時代公民。
目前,一些農村還存在著較多和現代文化不相符的現象,比如,聚眾賭博、迷信活動等,這些現象均不利于群眾道德情操的陶冶。基于此,需要設置適當規模的文化活動平臺,定期開展戲曲、歌舞和音樂等表演活動,依此對廣大農民群眾進行更深層次的文藝教育,讓他們及時感受到政府的關心,努力提升自身文化涵養和思想素養,當好新時代社會主義公民。
目前,我國各地農民的物質生活條件不斷得到改善,但客觀分析當前精神文明建設現狀,農村整體上還是落后于城市。主要表現在農村文化建設環境欠佳。鄉村振興戰略主張配合多元化的活動方式,向農村傳播城市最新的文化理念和文化內容,進一步帶動城鄉文化的有機融合,比如,將精彩的戲曲節目和數字電影送到農村,豐富乏味的田間生活;將一些專業化圖書提供給農民,讓他們學習并實現科學養殖。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文藝表演藝術家,當自覺地深入到農村,去接觸不同的風土民情,并將所見所聞適當引入到節目之中以豐富人文內涵,更好地滿足群眾的文化需要。
綜上所述,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國政府推行的惠民利民政策,其主張是借助多元化的活動形式來吸引農民群體的關注和參與,進一步提升他們的精神文明素養。特別是處于社會主義新文化的深入發展和傳播階段,作為新農村文化建設的領導者和引導者,當爭取和社會各界合作,及時增加物力、人力、財力等方面的投入,提供更加科學的引導和妥善的物質幫助,進一步為我國農村文化繁榮提供全面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