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萍
(同心縣農業農村局,寧夏同心 751300)
豬傳染性胃腸炎是在豬養殖過程中經常會發生的腸道性傳染病,該病主要發生在秋季和春季,在夏季發生的概率較小。不同日齡階段的豬均有可能感染,其中成豬感染率較低。養殖戶要給予豬傳染性腸胃炎高度重視,掌握診斷和防治要點,有效維護自身的經濟利益。
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又被稱為單股RNA病毒,這種病毒發病速度較快,傳染性較強,傳播范圍較廣,很容易出現大規模的感染和傳播。通常情況下,仔豬的發病率高,病情更嚴重,死亡率也更高。而成年豬發病的概率會遠遠低于仔豬[1]。攜帶病毒的豬是豬傳染性腸胃炎主要的傳染源,被污染的水源、飼料可能會攜帶病毒,進入到豬的消化道內,進而導致豬感染發病。
豬的傳染性腸胃炎的潛伏期較短,最初的仔豬感染是嘔吐,隨后反復腹瀉和乳白色大便。隨著病情的惡化,糞便會變成綠色和黃色,帶有明顯的氣味。同時,受感染的豬將嚴重脫水,虛弱,口渴,并且體重明顯減輕。一些仔豬出生后的生命周期較短,該病比成年豬更嚴重,死亡率更高。新生仔豬虛弱,抵抗力差和營養不良。隨著仔豬年齡的增加,死亡率將大大降低。
康復中的病豬和病豬是豬腸胃炎的主要傳染源。患病豬的糞便奶都含有病毒,并且同時通過飛沫污染空氣。當健康的豬暴露于受污染的空氣和生病的豬糞中時,它們可能會通過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2]。母豬通過牛奶傳播給仔豬。豬傳染性胃腸炎在冬季和春季的寒冷季節經常發生,并顯示出急性發作趨勢。它傳播迅速,將在短時間內傳播到整個牛群,給養殖人員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
死豬的外觀主要表現為嚴重的脫水,胃中的乳凝塊和胃粘膜底部的充血。腸內出現水樣便,腸壁厚度減少,呈半透明狀,腸系膜充血,腸系膜淋巴結腫大。組織學檢查顯示腸絨毛萎縮并縮短,腸上皮退化。固有層中有細胞浸潤。
嘔吐是豬感染性腸胃炎的首發癥狀,然后豬會出現嚴重腹瀉。我們可以看到,生病的仔豬的糞便中未消化的牛奶凝塊,加上各種脫水癥狀,嚴重時會死亡。通過解剖,我們可以發現空腸絨毛彌漫性彌漫性萎縮。
免疫熒光診斷是一種簡單而科學的診斷方法。操作更方便,靈活性更高。它是最廣泛使用和有效的實驗室診斷方法。刮擦豬的空腸和回腸腸壁以取樣并準備涂片,或取腸管碎片制成福爾馬林石膏固定的嵌入式組織切片和冷凍切片。熒光染色后,在顯微鏡下觀察表明熒光是陽性的,檢查可以在3h內完成一次。
RT-PCR方法直接檢測病豬的糞便,這種方法可以檢查是否存在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有效區分了豬呼吸道冠狀病毒和流行性腹瀉病毒,可以準確確定各種病毒株的類型。
豬感染性腸胃炎的發生與豬的生活環境密切相關。飼養員對疾病的預防工作可以有效地大規模預防傳染性胃腸炎的傳播。為了預防豬傳染性腸胃炎,養殖人員應從飼養管理,藥物預防,環境清潔等方面著手,以盡量減少豬感染的風險和可能性,減少豬傳染性腸胃炎給農民帶來的損失。
在購買新豬之前,育種人員應進行全面的檢查和隔離觀察,以確保購買的新豬健康無病。隔離一段時間后,將新豬放在健康的豬群中。同時,育種人員要做好種豬場的環境管理,完善和優化種豬場的建設計劃,將豬舍內的水溫控制在合理范圍內,確保豬的飼料和水源的健康性。
保證豬的健康是有效預防豬傳染性腸胃炎的第一步。在豬的生長過程中,養殖人員需要在飼料中添加適量的預防藥物,以提高豬的免疫力和抗病毒能力
豬流行性腹瀉滅活疫苗是中國大規模養豬中最常用的疫苗。在秋季防疫階段,懷孕的母豬會進行免疫接種,一段時間后會產生一定的免疫力。仔豬可以通過母乳喂養獲得被動免疫力,斷奶后會消失。如有必要,請使用減毒疫苗免疫仔豬和母豬。
一旦發現豬患有感染性腸胃炎,養殖人員必須在第一時間隔離患病的豬,并對患病豬所在的豬圈進行徹底的消毒和滅菌,然后使用生物制劑治療患病豬的增強免疫力。同時,養殖人員可以口服和從外部注射健康的豬血清。在對癥治療中,重要的是要注意豬的身體狀況,年齡,感染程度。在豬飼料中添加適量的白頭翁粉和其他藥物。對于重癥豬可以肌肉注射頭孢菌素和穿心蓮。
發病后,豬會嚴重缺水,嚴重腹瀉和嘔吐。這時工作人員需要給予葡萄糖補液治療,以有效改善病豬缺水的癥狀,并合理使用抗生素以有效預防隨后的感染。
綜上所述,結合豬傳染性胃腸炎診斷情況開展疾病預防和治療工作可以有效控制疾病,最大程度減低豬傳染性胃腸炎帶來的不利影響,保障養殖人員的經濟效益,促進養殖工作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