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立軍
(山東省陽信縣綜合行政執法局,山東陽信 251800)
豬鏈球菌病為多種致病性鏈球菌感染而誘發的人畜共患病,此病易感不同日齡階段的生豬。其中,在多見的四種病型中,仔豬多發敗血癥和腦膜炎,中豬多發化膿性淋巴結炎型。此病四季可發,春秋季節多見。而且,呈現地方性流行。
根據臨床表現,此病有四種病型。
病程急,傳播快,多數突然發病,頭天不見癥狀,次日清晨即死亡,多數表現為急性敗血型。
多見70~90日齡仔豬,初期體溫高升,達40~42℃。典型癥狀:不食,便秘,伴發神經癥——磨牙、轉圈、四肢游泳狀、昏睡等等。到發病后期,呼吸困難。治療不及時,往往呈現高致死率。
多數為前兩病型轉變而來,典型癥狀:一關節或多關節腫脹,行走不便,站立困難。病程長,在2~3周。剖檢病理,可見關節內膿腫、充血,滑腔內渾濁。重癥病例,軟組織壞死,周邊有多發性化膿灶。
化膿癥狀集中在頜下淋巴結,其次蔓延到咽喉部、頸部等處。
最急性病例在口鼻流出紅色泡沫液體,氣管、支氣管充血,內充滿泡沫液體。急性病例表現為耳、胸、腹下部和四肢內側皮膚有一定數量的出血點,皮下組織廣泛出血。全身淋巴結腫脹、出血。心包內積有淡黃色液體,心內膜出血。脾、腎腫大、出血。胃和小腸黏膜充血、出血。關節腔和漿膜腔有纖維素性滲出物。腦膜腦炎型表現為腦膜充血、出血、溢血,個別病例出現腦膜下積液,腦組織切面有點狀出血。慢性病例關節腔內有黃色膠凍樣、纖維素性以及膿性滲出物,淋巴結膿腫。部分病例心瓣膜上出現菜花樣贅生物。
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剖檢病理等等,均可作為此病診斷的要點。而確診,需結合實驗室診斷。
涂片鏡檢,是最常用的。取病死豬病料組織,淋巴、血液、脾臟、肝臟等等涂片染色鏡檢,觀察有無典型鏈球菌。
細菌分離,無菌取淋巴、脾臟、肝臟等病料組織,接種瓊脂平板,觀察有無菌落生長、有無溶血等情況。必要時,可經血清學分型鑒定。
動物接種試驗,取病料組織經細菌培養,接種家兔、鴿子等等,觀察動物發病情況,收集死亡群體,回收、鑒定細菌確診。
日常留意豬群變化,有疑似病例及早隔離,積極對癥用藥。同群中未感染豬群,用2%恩諾沙星粉,每次50g,兌水每次20升,供豬群連續飲服2周。同時,緊急接種滅活菌苗,以增強豬群抗病體質。
確診病例中,有致死的,集中深埋或無公害處理。同時,注意被污染圈舍、墻壁、用具等的消毒,每周2次,直到病情控制為主。
隔離病例的治療,配合藥敏試驗,選用高敏藥物。當前,遴選的那些抗菌藥劑,比如;青霉素、阿莫西林、氨芐西林等等,均為控制治療的不錯選擇。
具體應根據病型對癥給藥:
針對淋巴結膿腫型,待膿腫成熟后,切開,排出膿汁。并用3%雙氧水或0.1%高錳酸鉀水溶液,沖洗消毒,而后涂抹碘酊。
針對敗血癥型及腦膜炎型,一旦確診,應大劑量的用抗生素或磺胺類藥物注射,以康復治療。用法,用12號或16號針頭,刺破耳朵靜脈放血。同時,經耳靜脈滴注甘露醇,用量每10kg體重用20毫升。3分鐘后,用復方磺胺嘧啶鈉注射,有效治愈率達98%以上。除此之外,還可用地塞米松、青霉素;青霉素、慶大霉素等聯合給藥,康復治愈效果不錯。
除上述用藥外,臨床有用林可霉素、頭孢噻呋鈉注射液;恩諾沙星、頭孢噻呋鈉注射液等組合給藥的實踐,在大面積的推廣應用中,還適用于副嗜血桿菌病、化膿性放線桿菌病等病癥的治療,有著不錯的康復效果。
堅持全進全出,做好引種檢疫,避免出現交叉感染。尤其,避免母仔傳染的可能。
改善養殖管理,注意場內環境衛生,做好舍內通風,營造清潔、衛生、干燥的養殖環境。合理控制養殖密度,做好場地消毒,堅持每周用百毒殺、菌毒敵等高效消毒藥劑消毒。
加強豬群護理,避免發生外傷。尤其在斷臍、斷尾、剪牙等情況下,注意用碘酊消毒,防止出現傷口感染,而誘發此病。
場內禁養貓、犬及其他動物,注意清滅蚊蟲、鼠類等傳播媒介,以有效控制此病的發生和流行。
除上述改善養殖管理外,還應注意做好防疫接種和藥物預防。
接種易選豬鏈球菌多價滅活苗(包括2型豬鏈球菌和C群鏈球菌),適用于妊娠母豬產前20~30d,仔豬30日齡、45日齡,后備母豬配種前1周用。豬敗血性鏈球菌活菌苗,可用于健康豬群的免疫接種,弱豬及初生仔豬不應使用。
藥物預控,仔豬可用復方敵菌凈200g/t。或者,用四環素125g/t。持續用2~3周,對預控此病效果不錯。
育肥豬可用阿莫西林,轉舍同時兌水用,持續用1周,200g/t,防疫效果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