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俊飛
(河南省洛陽市汝陽縣農業農村局,河南洛陽 471200)
臨床上豬支原體肺炎表現出的癥狀為,病豬慢性干咳、生長受阻、發育遲緩,該病普遍發病率較高,死亡率雖低,病菌的擴散緩慢,但病豬容易反復發作,且在豬支原體肺炎的發病時,還可能與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病毒、肺炎巴氏桿菌等出現混合型感染,要在臨床上區分單一的豬支原體肺炎,還是混合型豬支原體肺炎,還有部分的感染豬不發生臨床普遍性癥狀,這就導致診斷具有一定的難度,應采取多形式進行診斷。
病理剖檢時,病豬的主要病變部位在肺臟、肺門淋巴結和縱膈淋巴結,多數病豬學生其他組織器官未發生病變,臨床病變特征為肺臟膨大、有不同程度的氣腫和水腫,雙肺心葉有較為明顯的膈葉前下緣出現對稱性融合性支氣管肺炎病變,通常在尖葉、中間葉也由此癥狀,但相對表現不如心葉明顯。
1.3.1 病原分離培養
從患病部位分離出肺炎支原體是確診豬患有MPS的一種特異方法。但豬支原體肺炎是最難分離和鑒定的病原體之一,它生長緩慢且經常因豬鼻支原體過度生長而被掩蓋,而且藥物治療后或康復的豬也很難再分離出豬支原體肺炎。固然通過改進分離用培養基和分離方法從病變部位分離出豬支原體肺炎的分離率逐漸增高,但在多數情況下,分離培養診斷仍不可行。
1.3.2 免疫酶技術
酶聯免疫過氧化物和間接免疫過氧化物酶試驗檢測病肺中的肺炎支原體,克服了熒光抗體技術中的不能有效檢測慢性感染豬、需要新鮮冰凍組織和熒光顯微鏡以及樣品不能長期保存的缺點。用ELIP檢查肺冰凍切片和支氣管的涂片時,支原體被染成淡紅褐色的多形態顆粒,反應穩定。Doster等用福爾馬林固定石蠟包埋豬肺,用間接過氧化物酶試驗檢測豬支原體肺炎,用光學顯微鏡就能觀察到結構清楚的Mhp,而且樣品可長期保存,用于重新評價,比熒光抗體法更敏感。
盡可能自繁自養,自育及全進全出;保持舍內空氣新鮮,加強通風減少塵埃,人工清除干糞降低舍內氨氣濃度;斷奶后10~15d內仔豬環境溫度應為28~30℃,保育階段溫度應在20℃以上,最少不低于16℃。保育、產房還要注意減少溫差,同時注意防止豬群過度擁擠,使用良好的地板隔離,對豬群進行定期驅蟲;盡量減少遷移,降低混群應激;避免飼料突然更換,定期消毒,徹底消毒空舍等。
脈沖性使用抗生素可減緩疾病的臨床癥狀和避免繼發感染的發生。常用的抗生素有四環素類、泰樂菌素、林肯霉素、氯甲砜霉素、泰妙靈、螺旋霉素、奎諾酮類(恩諾沙星、諾氟沙星等),但總的來說,使用抗生素不會阻止感染發生,且一旦停止用藥,疾病很快就會復發。另外在生產實踐中預防性使用抗生素也會出現瓶頸現象,由于是防御性措施,通常使用的抗生素濃度較低,這易導致病原體產生耐藥性,以后再用類似藥物效果就不好。發生喘氣病后,再想徹底殺滅病原體,是十分困難的,對呼吸道感染而言尤為如此,因為抗生素很難滲入到肺部粘膜表面而發揮作用;同時抗生素治療也無法修復已造成的病變損傷。使用抗生素療法可能帶來的弊病還包括肉質會發生改變(由于持續用藥會有藥物殘留),而且人工費和成本費也隨之提高。值得注意的是豬肺炎支原體對青霉素,阿莫西林,羥氨芐青霉素,頭孢菌素Ⅱ,磺胺二甲氧嘧啶,紅霉素,竹桃霉素和多粘菌素都有抗菌性。
有條件的豬場應盡可能實施多點隔離式生產(SEW)技術,也可考慮利用康復母豬基本不帶菌,不排菌的原理,使用各種抗生素治療使病豬康復,然后將康復母豬單個隔離飼養、人工授精,使用藥物培育健康群。使用藥物和疫苗培育健康群,懷孕母豬分娩前14~20d以支原凈、利高霉素或林可霉素、克林霉素、氟甲砜霉素等投藥7d。仔豬1日齡口服0.5ml慶大霉素,5~7日齡、21日齡2次免疫喘氣病滅活苗。仔豬15日齡、25日齡注射恩諾沙星一次,有腹瀉或PRDC嚴重的豬場斷奶前后定期用藥,可選用支原凈、利高霉素、泰樂菌素、土霉素、氟甲砜霉復方。保育豬、育肥豬、懷孕母豬脈沖用藥,可選用1000kg/kg土霉素,110mg/kg克林霉素。另外根據豬群背景要求加強對HC、AR、PR、鏈球菌、弓形體的免疫與控制。
在搞好全進全出,加強管理與衛生消毒工作,提高生物安全標準的基礎上,加對懷孕母豬尤其是初產母豬隱性感染和潛伏性感染的藥物控制,加強仔豬特別是初產母豬的仔豬的早期免疫,及時檢疫,立即隔離發病豬,根據豬群具體情總采取定期用藥,預防用藥策略等措施是控制場內MPS危害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