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業明
(黑龍江省五大連池市農業農村局,黑龍江五大連池 164199)
肉豬養殖行業是目前比較熱門的一個行業,這是由于豬肉營養價值高,口感豐富,味道鮮美,市場需求量十分廣泛。現階段,大多數受眾群體在選購豬肉時,都比較關心豬肉的衛生及安全問題,這就需要從肉豬養殖階段做好疾病防控工作及衛生管理工作。
本文主要介紹的是豬水腫病癥問題,想要進行科學的疾病預防及治療工作,就必須要分析出誘發這種病癥的原因及豬只發病時的基本癥狀。
豬水腫病是由大腸桿菌引發的一種烈性、急性傳染病。從實際的飼養管理工作情況當中來看,誘發這種疾病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如果養殖場沒有在內部建立嚴格的監管機制,導致飼養人員工作行為不規范,工作態度不積極,在日常工作中沒有定期對豬舍進行衛生清理,就會使得豬只的排泄物滋生大量的細菌,進而容易影響豬只的健康成長狀況。同時,如果飼料存在變質的問題,豬只的飲用水被污染等等,也都可能會導致豬水腫病癥的傳播。這里還包括豬舍的溫濕度管理問題,一般來說,任何年齡段的豬只都容易感染這種病癥。而且,該病癥在一年四季都有發生,尤其是在夏季高溫多雨的季節當中,發病率相對比較高。
在研究如何優化疾病的診療方案時,獸醫還需要對病豬進行臨床診斷工作,判斷病癥種類及病情嚴重程度,方便對癥下藥。通常,患有豬水腫的豬只會在前期出現精神狀態不佳,腹瀉,食欲下降的情況。如果沒有對病豬進行及時的治療,將會由腹瀉問題轉為便秘,同時出現行走乏力的癥狀,且伴隨有明顯的四肢水腫問題。用手按壓水腫部位,病豬會發出痛苦的哀嚎。獸醫對病死豬進行臨床解剖工作,可以發現豬只的內臟器官也有明顯的紅腫病變的情況[1]。據統計,該疾病的死亡率相對較高,是目前疾病防治工作中的重點及難點問題。
獸醫在對豬只進行豬水腫疾病的治療工作時,會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為基本原則,側重于在前期進行防疫管理工作,以降低疾病的發病概率,保障養殖場肉豬養殖工作的順利開展。
在進行疾病預防工作時,通常獸醫會結合當地比較常見的一些疾病種類,對幼豬注射疫苗。要合理選擇疫苗注射的時機,具體要根據幼豬的自身身體免疫機能的變化情況進行合理分析。同時,在注射疫苗時,要注意檢查疫苗的滅活性,并應當保證一次性醫療設備只能給一頭豬使用。對于注射完疫苗的豬只,還應當進行編號處理,并隔離觀察,確定沒有并發癥情況后,才能放回豬舍進行集中飼養。
基于我國新時期養殖場的發展規模不斷擴大,許多養殖場為了合理提高自身的經濟效益,都開始選擇引進外來豬只品種。在這個過程中,就容易將其他地區的病毒帶到當地的養殖場當中,因此,政府部門通常都會制定相應的管理政策,要求專業的檢疫機構對外來豬只進行身體健康檢查,分析豬只是否攜帶病毒。對于檢查不合格的豬,要堅決杜絕其流入當地市場,并應當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同時,對于檢疫合格的豬只,也要結合豬只品種的不同,為其安排不同的豬舍,進行分類飼養工作,這樣才能保證養殖工作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在具體進行豬水腫病的綜合預防工作時,養殖場也應當發揮出飼養管理工作的開展價值,對飼養人員進行專業工作能力及工作素質的培訓教育工作。要求他們重點關注日常飼料的營養程度和衛生程度,定期進行豬舍消毒殺菌工作。通常以每周1-2次為宜,消毒水要進行科學的配比。在消毒時,要將豬只轉移到其他地方,等到消毒水味道基本消失之后,再將豬只轉移回來,從而合理切斷細菌的傳染源。同時,在夏季多雨時節應當做好豬舍的通風工作,在冬季要及時進行保溫管理,這樣才能從根本上降低豬水腫疾病的發病幾率。
在展開豬水腫病的治療工作時,具體要根據病豬的病情嚴重程度及具體癥狀擬定診療方案:
首先,如果病豬在發病初期階段出現了腹瀉問題,則診療工作應當主要以幫助豬只止瀉為基本原則。同時,一旦發現病癥,應當及時將病豬進行隔離處理,并對豬舍進行消毒。安排獸醫為同一豬舍的其他豬只進行身體健康檢查,確定其他豬只沒有感染該病癥。另外,止瀉方案應當以口服止瀉藥物為主。
其次,當病豬已經出現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四肢水腫等癥狀。則應當選用硫酸慶大霉素及鈷胺素肌肉注射,每日早晚注射一次,根據病豬的病情嚴重情況合理調整藥物劑量,以保障診療工作的科學性[2]。此外,一般的診療工作在3-5d就會有明顯的好轉,如果病豬沒有好轉,則表示治療無效,獸醫需要在第一時間對病豬進行無害化處理。
疾病治療通常以預防為基礎,常見的預防方案就是對幼豬注射疫苗,并對外來豬只進行健康檢疫。同時,養殖場自身也要做好飲食、衛生等方面的管理工作,以降低疾病的發病概率。而如果豬只已經出現了豬水腫癥狀,則應當及時進行隔離,安排獸醫進行對癥治療,基本治療方案以口服藥物或肌肉注射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