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澤成
(湖南省會同縣馬鞍鎮農業服務中心,湖南會同 418304)
雞傳染性法氏囊病,該病為典型免疫抑制疾病,對雞免疫系統產生巨大破壞。雞若感染此病,會降低抵抗沙門氏菌、球蟲病和大腸桿菌之類病原體的免疫力,而且會產生繼發性感染,出現成片的雞大量死亡現象,使養雞場的淘汰率大大提升。
當前階段,雞傳染性法氏囊病呈現出相對較新的流行特點,該病的集中發病時期為通常為健康一次免疫與二次免疫初期階段,雞日齡跨度趨勢也在逐漸變大,通常最早可以在3日齡發病,之后會延長至180日齡,產蛋雞也會表現典型臨床癥狀。比較常見的傳染源是隱形感染雞和病雞,感染的途徑主要為消化道,或者眼結膜、呼吸道,常常會呈現混合感染。本病的特點是發病突然傳播快,死亡率上升急劇,病程短,并維持短時間的高死亡率后又迅速降低,尖峰式死亡情況逐漸消失。
雞傳染病法氏囊病之前被認為僅在雞群中間傳播,但后來經過研究得出也會傳播鴨、鵝之類的禽類的結論,被傳染的動物或者患病,或者成為病原體攜帶者。在疫苗不斷升級和加大應用力度的同時,該病病毒也出現了超強毒株以及變異毒株。通常變異毒株引發的臨床癥狀較輕,表現為亞臨床癥狀,在死亡率與癥狀的明顯程度上不如經典毒株,但是會產生脾臟肝臟壞死的癥狀。
論到雞傳染性法氏囊病的危害,法氏囊組織首當其沖,會觸動機體免疫機制,進而引發免疫抑制。免疫抑制出現的嚴重程度和疾病日齡的早晚息息相關,越早越嚴重。如果雛雞在2周齡之內患病,通常會出現終身免疫抑制的癥狀,對很多疾病的抵抗能力都有所降低,對細菌性疾病、寄生蟲疾病和病毒性疾病都會增加感染概率。免疫接種之后,也會使該病傳播速度加快。除此之外,免疫接種時,法氏囊母源抗體具備的高抗體水平,會中和疫苗毒性。夏季秋季具備濕度大、溫度高的特點,也是球蟲病多發的季節,引起雞群免疫抑制,對法氏囊免疫效果產生影響。
雞傳染性法氏囊病不具備潛伏期,通常情況下為大約3d,如果一旦感染該病,發病速度和傳播速度通常較快。雞群先有零星雞只出現病態,第2d猛然增多,全部表現為精神萎頓、縮頭、閉眼、呆立,嚴重的伏地昏睡,驅趕也不愿走動,行走時步態不穩,全群采食量減少,飲水增多,從病初到高峰期都排白色米湯樣、水樣稀糞,恢復期排黃綠色混有白色的水樣稀糞、死亡率為10%~30%,高的達50%,1周后雞群逐漸康復。
對病雞進行剖檢,會看到腿肌胸肌之處產生片狀與點狀出血現象,腎臟出現明顯腫大,外觀呈現花斑樣,病初法氏囊腫大2~3倍,如拇指或核桃大,周圍有水樣浸潤,外觀如膠凍樣,嚴重的漿膜面、內部黏膜會有出血充血現象,甚至會擴展到法氏囊整體,外觀與紫葡萄類似。有一些病死雞法氏囊會嚴重萎縮,只有正常的三分之一大小,一部分病雞腎臟會逐漸變為花瓣狀態,使輸尿管呈現擴張狀態。
需要對患病雞的新鮮血液采用血清檢測的方法,如果結果為陽性,就可以判斷患病。診斷中可以鑒別診斷硒與維生素E缺乏癥,盡管在肌肉出血的癥狀上兩種病相同,但是后者并不會引起法氏囊萎縮以及充血腫大的癥狀。此時應在雞日常飼料中加入硒元素和維生素E,進而緩解病情。
針對該病進行預防,首先應當清潔雞舍養殖場地,使雞傳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失去繁育的溫床,用酚和堿類溶液(比如福爾馬林、燒堿、來蘇兒等)對雞舍內外場地進行徹底消毒,對進出養殖場的人員、車輛也要進行嚴格消毒措施,落實相應的清理工作,如果條件允許,應當為進出人員提供淋浴間和換衣間。另外應當立足于該病傳染情況的基礎上,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免疫計劃,對于雞群免疫接種抗體水平應當重點關注。除此之外,應當加強對雞的飼養管理,全進全出應是雞場在飼養模式上主要遵循的原則,平時也可以在雞飼料中添加中草藥,增加雞群對于該病的抵抗能力。
針對該病進行治療,高免血清是主要的治療藥劑,在高免血清當中可以適量添加青霉素、鏈霉素或頭孢噻呋鈉等抗生素防止并發或繼發細菌性感染,按雞只的大小適量用藥,使用后1~2d即可痊愈。另外,應當加強雞只日常飲水,在水中加入各種多維和葡萄糖,使雞群耐過疫病逐步康復。在進行免疫治療階段,一定要利用不同藥物實行交替用藥的原則,從而杜絕雞群產生抗藥性。治療雛雞時同樣應當本著對癥下藥的原則,杜絕濫用藥物的現象,從根本上促進雛雞健康生長。
雞傳染性法氏囊病對于健康雞群具有很強的破壞力,養殖戶一定要明確該病癥狀,及時有效防治該病,增加養殖業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