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宇
(沾河林業局多種經營局,黑龍江五大連池 164133)
目前對奶牛疾病的預防已經取得了重要的成績,根據奶牛患病的癥狀,可以推斷出病因,根據病因進行合理的用藥治療,可以有效的減低奶牛常見病對養殖業的影響。保證用藥的科學性和全面性是臨床用藥的基礎,注意用藥的時間、禁忌、配比、選擇是具體執行手段,將兩個方面進行有機的整合,才能真正發揮藥物防治奶牛疾病的作用。
目前奶牛養殖產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因此奶牛數量激增,奶牛數量增加的同時也伴隨著相關疾病發生概率的提高,這些疾病一旦發生,奶牛很難自愈,這會嚴重制約牛奶產量的提升,對牛奶質量也有著很深的影響。先階段治愈奶牛常見疾病最佳的方式是藥物治療,通過正確的藥物治療可以快速治愈奶牛疾病,降低疾病對奶牛健康的影響。同時,藥物的有效使用,還可以提升奶牛的抗病性,降低奶牛患病幾率,從源頭杜絕疾病對奶牛的影響,進而間接的提高養殖廠的經濟效益。
在進行奶牛疾病預防臨床用藥需要注意一些原則,這些原則可以降低用藥過程中的失誤,提高藥效效率,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則。
2.1.1 準確用藥
在對奶牛進行用藥前,首先要知道奶牛所患的疾病,可以根據奶牛患病后的癥狀進行判斷,在明確所患疾病后,對癥用藥。如果不確診就隨意用藥,很有可能延誤病情或者加重疾病,所以,當奶牛養殖中出現疾病需要用藥治療時,必須事先經過專業的獸醫確診疾病種類和發病程度,然后堅持對癥用藥的原則。
2.1.2 標、本兼治原則
用藥還要講求標、本兼治的原則,只有標本兼治才能徹底解決好病痛,保障奶牛的正常生長,正常產奶。根據以往的經驗,在進行奶牛疾病藥物治療時,如果沒有將奶牛疾病徹底根除,奶牛會長期處于低迷狀態,這種情況會導致奶牛產奶機能下降,最終影響經濟收益。
2.1.3 按照制度控制計量
在奶牛疾病臨床防治中,藥物的劑量非常關鍵。在使用藥物治療奶牛疾病時,必須嚴格控制藥物劑量,按照藥物的使用說明確定藥量。在很多常見的奶牛疾病治療藥物用量上,一般都是通過奶牛單位體重來計算藥物用量。比如常用的青霉素,奶牛的用量為 4 000~8 000 IU/kg,在使用前必須知道奶牛的準確體重,然后通過計算才能真正做到合理用藥,這樣的治療效果也是最好的[1]。
保證用藥全面性的原則同樣重要,目前,很多疾病是由病變導致的,由于用藥不全面,疾病的治療也不夠徹底,最終導致疾病發生病變,進而加深對奶牛健康的影響。用藥全面性還可以保證在進行藥物預防疾病時,效果更佳的明顯。由于不確定疾病種類和發生時間,所以只能采取主動性的全面防御,保證藥物的全面性可以杜絕所有疾病發生的可能。例如:疾病如果能夠選擇口服藥物則拋棄肌肉注射的藥物,還要求能夠在防治用藥中注意采用治標治本雙管齊下的全面防治原則,如有的奶牛臨床疾病表現為疼痛煩躁,不僅僅要求對表現出的疼痛現象進行診治還要求對造成疼痛的疾病進行防治,防止疾病進一步惡化。
進行奶牛疾病預防臨床用藥要注意時間的提前性,準時性。預防階段,要保證用藥的提前性,因為預防藥物對病毒只有抑制作用,沒有治療作用,一旦發生疾病,在進行預防,也就失去了預防的意義。一般來說,患病初期是用藥治療的最佳時時期,如果藥物使用時間延遲病情會加重,治療將會增加難度。
藥物治療需要注意藥品禁忌,部分的藥物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果沒有注意到這些問題,隨意用藥,會導致奶牛發生過敏的情況,個別藥物沒有注意禁忌,還會導致奶牛發生死亡。
有一些疾病需要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藥物混合使用,這時要求注意各類藥物的使用比例,通常情況主藥的比列要高,配合使用的付藥比例相對要低。
藥物的選擇需要值得注意,如果用藥錯誤不僅不會治療奶牛疾病,還會導致奶牛發生藥物中毒的現象。例如:奶牛患有寄生蟲疾病,臨床癥狀表現為厭食,但是消化不良疾病,同樣也會致使奶牛發生厭食的癥狀。如果沒有仔細診斷,直接向奶牛投喂治療消化不良的藥物,這樣奶牛的寄生蟲疾病不會得到治療,而且還會因藥物不對癥,導致奶牛進一步病情惡化[2]。
現階段因奶牛常見病引發的牛奶減產時有發生,奶牛常見疾病對畜牧養殖會造成嚴重的影響,為了有效的降低奶牛常見病的發生,提高產能和質量,需要對奶牛常見病進行預防。奶牛常見病的預防最有效的方式是藥物預防,但是藥物預防存在著一些列的問題,需要相關養殖單位注意。藥物預防如果計量過小,疾病控制效果不明顯,但是劑量過大,會產生極大的副作用,也會影響奶牛的身體健康,降低產奶量。進行科學合理的用藥防治,才是最佳的疾病預防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