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信息學院 湖南 長沙 410151)
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不僅要提升學生的文化水平與技能水平,還要對學生的身體素質給予足夠關注,正如一代偉人毛澤東所言“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只有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才能為國家培養出優秀的“棟梁之才”。高校體育社團是促進大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營造體育鍛煉氛圍的重要團體,在經過長期的發展后逐漸形成了較為固定的組織形態與運行機制,但是由于一些問題的存在影響了高校體育社團的功能發揮,因此需要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創新研究,從而制定出相應的創新策略為構建新的組織形態與運行機制提供支撐。
在對高校體育社團組織形態與運行機制進行研究時,需要查閱與體育社團、管理學等方面的文獻,而后結合中國學術期刊網上的相關調查論文對國內高校體育社團的相關情況做出深入分析,從而了解過國內高校體育社團的運行現狀以及探究其中存在的問題。
基于課題研究方向,可以通過訪談、問卷調查等方式對國內高校體育社團進行抽樣調查,而調查的對象包括體育社團管理者、社團會員、非社團學生等,目的是盡量從多個角度對高校體育社團的運行情況進行了解。
選擇特定高校體育社團進行深入調查,對該體育社團運行中各種情況進行實證研究,從而達到客觀呈現的目的。
(1)體育社團的種類與分布。
通過調查發現,建立高校體育社團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并且隨著更多體育項目的風行,高校體育社團的種類越來越多,除了傳統的球類、田徑等類型外,還加入了輪滑、街舞、滑板等新型項目,而這些運動項目的特點在于具有挑戰性與冒險性,正好契合當代大學生追求新奇的心理特征。從分布比例上看,球類運動項目體育社團占據主導,幾乎每所高校都設有籃球社團、足球社團、羽毛球社團等,而新型體育社團的比例也在逐漸上升,但從文化傳承的角度來分析,象棋、圍棋等益智類體育社團卻在比例上不斷下降,這一方面需要引起高校的極大重視,并且還要積極引進與傳統文化相關的體育項目,如中國武術應在引進行列。
(2)體育社團的管理機構。
高校體育社團的建立需要得到校方管理層的認可,一般而言,高校黨委是最高的管理機構,主要負責從精神層面對高校體育社團進行引導,而在具體實行中,高校黨委會將相關體育精神傳達給高校團委,再由高校團委向學生社團聯合會傳達,最后貫徹到各個體育社團中。具體的管理事務如社團的設立報批、活動組織費用報批、社團類型變更報批等一般是由社團聯合會負責,如果需要舉辦大型體育活動,需要高校黨委做出批示后才能進行。整體來看,高校體育社團的管理機構層層相連,但在具體情況中,由于相關機構缺少專項管理體育社團的部門,通常會因為事務繁多或重視程度不足而導致管理效率低下。
(3)體育社團的制度建設。
任何團體想要實現規范運行,都需要得到制度層面的支撐,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如果沒有明確的制度進行管理和約束,體育社團的運行將會變得十分混亂。通過調查了解到,很多高校體育社團的制度建設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第一,會員制度。這一制度主要是對社團規模進行限制,比如學生在入團時需要通過考核才能批準加入,如果不符合則會被拒絕;第二,選舉制度。體育社團的運行需要管理者作為支撐,而在選拔管理者時,需要秉持“公正公開”的原則,讓每個社員都參與到選舉中;第三,考核制度。在社團內部這一制度主要分為兩個類型,分別是社團管理人員考核與社團一般會員考核,而考核的目的是選出區分優劣,并據此進行獎懲;在高校對社團的考核中,主要是對社團的運行情況進行考核,包括財務管理、活動組織等方面;第四,財務管理制度。體育社團組織活動需要資金支持,而這項制度是對資金的申領與報批進行明確規定,從而提升活動組織的效率。
(4)體育社團的活動組織方式。
高校體育社團的活動組織方式會影響到大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進而影響體育社團功能的發揮。通過調查發現,一些高校體育社團在大學生群體中缺乏“存在感”,原因在于社團組織活動的頻率過低,再加上組織方式固化單一,從而難以調動起學生的參與性,比如有的社團還是采用“口頭通知”的方式來告知學生,而這樣的方式不僅難以讓學生了解到活動的具體信息,也會讓學生對社團的“高高在上”的命令式口吻充滿排斥心理,從而會降低參加社團活動的積極性。另外,體育社團也需要選擇合理的活動組織時間,避免影響學生的學習。
(1)相關政策落實不到位。
高校黨委是管理高校體育社團的最高機構,在管理過程中不僅需要按照國家的相關政策法規促進體育社團規范運行,還需要制定合理的校內政策推動體育社團的更好發展。但是在實際情況中,高校黨委所制定的校內政策主要是從精神層面進行引導,而對具體運行層面的引導作用十分有限,比如一些高校體育社團在經費方面較為短缺,但是學校卻不能及時進行撥款,從而造成體育社團的作用難以發揮。相關政策落實不到位與重視程度不足有著很大關系,很多高校領導層對體育社團建設缺乏關注,極大地弱化了體育社團在學生群體中的影響力。
(2)組織機構不健全。
在很多高校中,雖然體育社團的建立與管理都有相應的學校機構負責,但是由于領導層對體育社團重視程度的不足,造成組織機構的“不健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缺乏專業的管理機構,比如很多高校中管理體育社團的機構存在“身兼數職”的情況,再加上重視程度不足,經常將與體育社團相關的業務“一拖再拖”,極大地削弱了體育社團的運行效率;第二,組織機構的聯結性不夠緊密,造成高校黨委與高校團委兩大機構對體育社團的具體運行情況不夠了解,從而在傳達政策時存在“文不對題”的弊端。
(3)管理混亂,制度形同虛設。
體育社團的內部管理主要是由社團干部負責,而在調查中發現,很多社團干部缺乏足夠的管理素質,不僅在管理過程中難以采用適當的方式對社團進行管理,而且由于管理理念的偏差引發了很多矛盾,比如有的社團干部存在“官僚主義”思想,整體一副“高高在上”的作風,極大地影響了社團的“團結性”。這樣的人能夠選為干部說明了選舉制度的“民主性”沒有得到貫徹落實,如果社團干部出現問題,其它制度的實施也會深受其害,從而造成社團管理的進一步混亂。出現這樣的情況與缺乏監督有著很大關系,尤其是外部監督的缺乏讓內部監督難以發揮作用。
(4)活動組織方式單一、品味層次低。
高校體育社團在組織活動時首先需要進行嚴謹的規劃,針對活動特征與性質采取相應的組織方式,但是在實際情況中,由于活動組織方式單一弱化了活動的開展質量,比如在舉辦校內籃球比賽時,體育社團只是將重點放在了籃球場地的準備上,而沒有從整體上進行規劃,這不僅影響了籃球比賽的正常開展,還讓學生對體育社團的工作產生失望感。另外,有的體育社團為了完成學校下達的任務,在缺乏整體策劃的情況下盲目照搬,從而造成活動品味層次低下,難以對學生人生觀與價值觀的塑造發揮正確引導作用。
(1)高校領導層面要做好統籌,為體育社團創造良好環境。
高校領導層面要對體育社團的作用給予足夠的重視,充分認識到體育社團在育人方面的重要意義,并且用實際行動為體育社團的建立與發展創造良好環境。首先,高校領導層要對體育社團的實際情況進行深入了解,而后制定相應政策進行引導和調節,比如可以出臺鼓勵建立體育社團的政策讓更多體育項目得以引進;其次,高校領導層要對相關管理機構進行監督,督促管理機構提升業務辦理效率,比如體育社團在提出資金申請后,應該迅速安排人員了解實際情況并盡快做出決定;最后,高校領導層要給予體育社團一定的“獨立性”,允許其在一定范圍內擁有決策權,這對于調動體育社團的積極性具有重要意義。
(2)完善組織機構,保證活動組織高效進行。
在完善組織機構時,應該遵循“專業化”與“精細化”原則,保證與體育社團相關的業務能夠得到及時處理,并且在質量上不斷提升。想要達到這樣的目標,除了設立專項機構外,還需要安排專業人員進行負責,并通過明確的分工達到“人盡其才”的效果。另外,體育社團內部也要有明確的組織架構,設立理事會、秘書處、業務分部等機構,這樣有利于社團內部實現信息的“上通下達”,比如在舉辦體育活動時,理事會通過秘書處將任務下發,而后各個部門根據任務要求各司其職,并在秘書處的協調下達到更高的配合質量,從而保證活動組織的高效進行。
(3)優化監督體系,確保每項制度得到落實。
在優化監督體系時,需要從兩個方面來進行,一個是外部監督體系,另一個是內部監督體系,其中外部監督體系的構建需要得到高校各個部門的支持,因為體育社團在開展各項業務如資金申領、場地應用時需要與其它部門進行協商,而在形成監督體系后能夠提升體育社團每項業務的規范性;內部監督體系是保證每項制度得到落實的基礎,而優化的關鍵在于提升全體社員的綜合素質,從而讓社員能夠以正確的方式發揮自身作用,比如在選舉中能以“德行與能力”為標準選拔社團干部,進而讓體育社團的高效管理提供支撐。
(4)突破固化思維,豐富活動組織方式。
高校體育社團在組織活動時不能一味因循守舊,而是要通過創新展現社團的特色,從而吸引學生的參與熱情,比如在籃球比賽中,除了進行常規的五對五全場對抗外,還可以加入其它形式如三對三半場對抗、一對一斗牛等,這樣能夠拓展學生的選擇范圍,讓學生選擇與自身特征相符的形式。另外,高校體育社團要重視活動組織的宣傳方式,比如可以采用設計海報的方式讓學生感受活動的氛圍,尤其是在新媒體時代,利用各種先進技術能夠讓海報效果更具視覺沖擊力,從而取得更好的宣傳效果。
在體育強國背景下,高校體育社團應該發揮出更加積極的作用,不斷引領大學生主動參與到體育鍛煉的行列中,這樣不僅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能塑造大學生“勇于追求、敢于突破”的精神,從而讓大學生在未來的發展中爭做“弄潮兒”,為國家、社會以及自身的更好發展提供支撐。要想達到這樣的目標,高校體育社團要避免“形式化”與“精英化”,目的是讓更多的大學生參與其中,但同時也要管理“精細化”,保障體育活動切實發揮作用,使每個大學生都能在參與中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