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廉江市良垌鎮良田小學 陳永平
在充分就當前小學學生數學學習情況進行了解后我們發現,不同學生往往有著不同水平的思維能力,因此其在學習知識時所用的學習方法也會有所不同。在此基礎上,通過引入分層教學理念,教師一方面能夠針對不同學生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并采取恰當的教學手段,另一方面也能在“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主導下實現對學生學習潛力的有效挖掘,并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由此可見,以分層教學理念為依托對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模式進行實踐創新,符合小學數學教育的發展需求,值得我們給予足夠重視。
在分層教學開展過程中,針對不同層次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案,是分層教學法應用的關鍵所在。其中,考慮不同學生往往有著不同的學習能力和思維素養,因此應在開展分層教學之前以完善的考核機制清楚了解所有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借助科學的分層標準實現對不同學生的精準分層。但是,所謂的學生水平分層并不是簡單地將學生分為優、中、差等幾個等級,而是旨在為后續的教學方法分層和教學目標分層鋪墊基礎。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看,分層教學法實則是一種集挖掘優等生學習潛力、保護學困生學習自信為一體的綜合化學習模式,能夠在不同教學方案的融合下實現對所有學生知識素養的有效培養。
例如,針對《混合運算》一課教學,由于不同學生具有不同水平的數學運算能力,因此應在合理分層的基礎上科學設置不同學生的學習任務。一方面,針對數學基礎較好的學生,應適當布置一定拓展性計算練習題,在鞏固其基本概念知識的基礎上培養其發散思維,并給予其一定的學習挑戰;另一方面,針對數學基礎較差的學生,應以提升其基本知識掌握水平為主要教學內容,即通過反復練習簡單題目來幫助其熟練運用基本的計算規律。
在傳統數學教育模式中,教師多針對所有學生制定統一的教學目標,這使不同學生的學習難度往往有很大差異,不僅很容易打擊基礎差學生的學習自信,同時也使優等生的學習時間被大大浪費,不利于激發學習潛力。在此背景下,需以上述學生分層為基礎,不斷對不同學生的學習目標進行分層規劃,在貼合不同學生學習特點并滿足其學習需求的基礎上提升所有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
例如,在教學長方體、正方體等幾何知識時,由于一些學生對抽象幾何概念的理解和認知相對不足,因此教師應多采用模型輔助教學的方法來保障所有學生的學習效率。但是,針對實際教學過程我們發現,一些學生本身思維素養較強,對幾何知識的學習效率相對較高,因此很容易在傳統的教學方法影響下降低自身的課堂注意力。對此,教師可圍繞幾何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設計一定的拓展性學習目標,并可鼓勵其自主以教學模型為工具對表面積計算等常見問題進行分析,進而一方面實現課堂教學對優等生和學困生同時照顧,另一方面在體現分層教學法應用價值的基礎上保障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
在以往灌輸式教育模式影響下,教師多采用唯分數論的學生評價方法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評價,這導致分數較低的學生往往并不能受到教師及時的鼓勵和幫助,最終造成了學生破罐子破摔、放棄學習的現象。例如,針對低層次學生,應突出教師的引導教育能效,盡可能以善意鼓勵為主,在適當給予其鼓勵獎勵的基礎上保障其學習自信的有效樹立;針對中層次學生,應強調鞏固其對基本知識的掌握,在以往試卷考核的基礎上不斷增加課堂問答在評價體系中所占的比重,進而幫助其構建完整的知識網絡,并以此為挖掘其學習潛力鋪墊良好基礎;針對高層次學生,考慮到其往往具有堅實的學習基礎,因此應盡可能淡化基礎知識考核在評價該層次學生時所占的比重,在引入批評評價思想的基礎上及時給予該層次學生一定的鞭策,進而一方面保證其不會因一時的成績而出現自負心理,另一方面在幫助其形成健康學習態度的過程中促進其知識素養和學習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分層教學思想自誕生至今已經在小學教育工作中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而對于數學教學工作所具有的復雜性和抽象性特點,教師只有進一步圍繞小學學生的學習特點,合理地按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分層,并在多樣學習內容和多元學習目標的規劃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圍繞不同學生采取不同的評價方法,才能有效保障所有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自信,才能在提升課堂教學水平的同時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