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定西市岷縣中寨鎮初級中學 李翠玲
為了促進國家更好地發展,需要提高對教育教學的創新,從而更好地壯大我國經濟。初中數學需要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加強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一方面創新思維培養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解題思路,也影響著其他科目的學習。另一方面,良好的數學創新思維有利于學生今后學習更高級別的知識時,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奠定學習基礎。
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可以加強生活與數學的聯系,在傳統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忽視了學生主體地位的培養,學生在課堂上只負責聽課、記錄知識點,這大大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拓展,對學生其他科目的學習也有所影響。因此,我們需要加強初中數學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與此同時,將數學概念與生活實際相聯系,豐富學生的思維結構,將抽象物體具體化,并讓學生意識到數學對生活的重要性。
1.加強師生互動,創造創新思維環境。初中數學課堂上的教學離不開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面對數學問題時,教師可以組織小組進行討論,提出各自的建議,多角度地去分析問題,開拓學生思路。例如,我們在學習“相交線與平行線”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提前準備相關課件,借助多媒體設備,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到兩平行線之前的相交線的關系,從而增加他們對知識的渴求,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更積極地參與本課的學習。
2.面向全體學生,調動學生創新思維。在課堂上,每個學生都希望獲得知識并證明自己的價值。因此,課堂教學應該面向所有學生,但事實上并不是每個學生都能成功。例如,我們在學習“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時,需要掌握他的基本性質,不同類型的三角形的性質不同,比如全等三角形三邊相等,且內角都為60度,等腰三角形則兩邊相等,這些都可以作為隱含的已知條件,從而分析解決三角形的問題。當一個三角形為等邊三角形,逆時針30度旋轉出一個三角形與之重疊,求出交線處角度,可以通過隱含條件去分析計算,得出結果。學生掌握所學知識,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熱情,從而展開深入分析。通過設計個性化的問題,加強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
3.創設生活環境,引導學生創新思維。初中數學課程內容大多與生活有聯系,教師可以利用這一契機,展開生活化的教學。因此,數學教學需要通過精心設計,結合生活實際案例和常識等,使數學教學生活化,更容易讓學生理解明白。例如,在解釋“平移”一章時,教師可能會問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一個物體的運動位置是球形的,這種運動可以稱為平移嗎?”教師問了這個問題后,許多學生感到困惑,教師通過觀察學生的具體反應來鼓勵學生上講臺來講述。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們會積極地聯想各種與生活相關的例子。一些學生說:“如果有一只蟲子在球體上爬行,它的運動是在平移嗎?”當學生提出生活實際的問題后,教師需要鼓勵學生的想法,讓學生大膽講述自己生活中看到的平移現象。接著教師可以設置懸念,讓學生自主得出平移的定義,讓學生知道以上例子不是平移,并找出與平移相關的實際案例,讓學生理解平移的性質。
1.強化歸納性思維。初中數學教學由定義、定理、公式等組成。教師經常從舉例開始指導數學教學活動,然后總結數學概念、解題方法、公式定理等。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從學生的知識結構入手,注重學生的嚴格證明,從具體中總結概括。教師應科學地運用概念、實例和問題解決來培養學生的歸納思維能力。
2.強化逆向性思維。教師可以利用書中的概念來培養學生的數學逆向思維。在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數學資料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逆向運用各種數學知識。例如,在“方程的解”的教學中,讓學生理解“方程的解是未知的值,使方程左右兩邊的值相等”,這樣學生就可以進一步加深對書本提出的方程解的內涵的理解。教師還可以關注“等號”,促使學生反思數學問題,讓學生明白等號的左右兩邊是一樣的,從而讓學生注意等號右邊的項目。
3.強化求異性思維。作為初中數學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克服定性思維,培養他們尋求異性和多角度的思維。這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探索解決方案。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的學習離不開對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幫助學生自主學習思考問題。與此同時,在教學中,我們需要堅持系統性、開放性、靈活性和創新性的原則,科學和民主就不是掛在課堂上的權威,學生的創新思維就會產生和積累,學生就會在自主、合作和探索的道路上變得堅實,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