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幼兒園 陳達佳
在幼兒園階段,幼兒對于學習態度會對學生小學階段的學習產生影響,積極的學習態度,能夠讓幼兒更好地適應小學階段后的生活。由于這個原因,幼兒園和小學必須要在幼兒園階段便開始對學生人際關系處理能力進行培養,只有這樣才能使幼兒園階段的學生進入小學階段以后的學習質量有所保障。
1.幼小銜接過于形式化。就目前而言,我國開展了幼兒園對幼小銜接的工作,但總是有一部分幼兒園的幼小銜接工作有形式化的傾向。當幼兒園階段的學生升到大班之后,幼兒園會組織這些孩子去小學進行參觀,主要是參觀小學一年級的學習情況,當大班的教師留下一些圖片資料以后,參觀便就此結束,而這些參觀對幼兒階段的孩子來說并沒有多大實際意義。并且很多幼兒園在對幼小銜接工作進行開展時,只過分對外部條件改變進行重視,比如課桌的擺放情況,課程的安排情況等,而教師并沒有注重學生進行學習的積極性以及幼小銜接段的適應能力。
2.小學教師對幼小銜接工作開展的關注程度不夠。我國有一部分幼兒園的幼小銜接工作雖然過分形式化,但他們一直對這項工作進行開展,為幼兒園的學生步入小學生活做了一定程度的準備。與幼兒教師相比,有許多小學教師并沒有開展這一方面的工作,很多小學教師對學前教育一直保持懷疑的態度,這就使他們并沒有主動進入幼兒課堂教學當中,缺乏與幼兒園教師的溝通。在小學教師與幼兒園教師進行交流時,并沒有對教學方法進行交流,而是要求幼兒園教師加強對基礎知識的教授。
3.家長的教育觀念較為落后。我國許多家長身上背負著許多的重擔,他們在生活上的壓力是非常大的,這就使他們并沒有時間對一些新的教育知識進行學習,而這就造成了家長的教育觀念較為落后的情況。發展在教育理念方面所出現的問題,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家長會過分地溺愛孩子,他們總是覺得孩子的學習負擔是非常重的,過于繁重的學習任務,會使孩子在心理上出現一些問題,因此他們就會拒絕讓孩子接受對自身學習能力所進行的訓練,而家長這樣的態度就會給教師形成一種壓力,受到這一影響,教師會妥協,相對減少孩子的學習任務,而這會使孩子學習能力鍛煉效果大打折扣。而另一種教育理念的問題,便是家長只是對孩子知識的積累進行重視,他們只是一味關心孩子學了一些什么知識,但是卻忽視了對孩子學習興趣以及學習能力的培養,家長這些落后的教育觀念會嚴重影響幼小銜接工作開展的效果。
1.對教育觀念進行轉變。雖然智力的發展以及知識的積累對幼兒園階段的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幼兒園教學工作開展的效果其實并不理想,學校、教師以及學生家長在這一問題上都有一些責任,因此,學校、教師以及學生家長都需要對自身的教育觀念進行轉變。要對幼兒在智力發展以及知識積累方面的工作予以重視,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在學習方面的興趣,使幼兒的各個方面得到綜合性發展。在對教育觀念進行轉變時,學校和教師必須要加強與學生家長之間的交流,注重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緊密結合。
2.政府的相關部門要加強對幼小銜接工作的監管力度。我國一些地區經常會出現違規辦學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政府相關部門要采取一些措施加強對辦學的監管力度。其一,國家相關部門要對辦學的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完善,要對教育機構的辦理環節進行規范,教育監督機構要充分加強各地區的教學機構的審核力度,從根本上使辦學質量得到提升,與此同時,相關部門要成立監督小組,不定期地對各個教學機構開展的相關工作進行巡查,并對教育機構違規違法行為進行嚴格的糾正;其二,家長在對教育機構進行選擇時,要充分避免盲目跟風的行為,一定要選擇正規機構,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學習的環境有所保障,并且從根本上杜絕小學化傾向的各種銜接課程的提前介入。
3.學校要加強對教師團隊的培養。教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引導作用,受這一原因的影響,學校在對幼小銜接課程教育進行開展時,必須要加強教師的專業水平以及職業素養方面的建設,充分提升教師各方面的素質。同時,幼兒階段與小學階段的教師要加強彼此間的交流,主要交流教學過程中所使用的教學方法,還要積極地參與到提升教學能力的培訓當中。教師還要積極地提升自身能力,利用好自己身邊的資源,吸取更多的知識,學習更多的教學技巧以及教學方面的規律,教師還要對教育學以及心理學方面的知識進行較為深入的研究,使自身的業務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4.幼兒園和小學應該共同研討構建適合銜接的課程體系。幼兒園與小學低年級學段教師搭建幼小銜接研究共同體,找出課程內容的契合點,開發架構適合幼小銜接的課程方案,并形成多元化的評價體系。
從當前幼小銜接教育工作開展的情況來看,我國的幼小銜接工作存在著許多的問題,面對這些問題,學校、教師以及家長都要對教育觀念進行轉變,相關部門還要對教育機構的創建以及教育工作的開展進行有效的監督,最大限度地對幼小銜接工作中的問題進行解決,只有這樣,才能使幼小銜接工作開展得到真正意義上的實現,讓幼兒階段的學生進入小學階段后能夠更快地適應小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