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慶陽市合水縣北區實驗幼兒園 董欣
在當下的幼兒園教學中,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在繪本的選擇上表現得不盡人意。部分教師會將目光鎖定在幼兒園指定教材上,在此范疇內進行極為有限的選擇;還有一部分教師沒有充分顧及幼兒所處年齡段的身心狀況及個性特點,在繪本選擇時過于僵化,完全依賴于大綱提供的參考,無疑就導致繪本教學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
在繪本教學的開展中,教學模式逐漸出現趨同化與固定化的問題,多數教師都是按照“三步走”流程開展教學。第一步,引導幼兒完成閱讀、熟悉文本大意;第二步,教師圍繞文本進行提問,組織幼兒進行討論;第三步,鼓勵幼兒對主題進行探究與總結。“三步走”流程完成,也就意味著教學活動走到了尾聲。事實上,盡管在繪本教學中,“講故事”是常用且有效的方式,但絕非分量最重的環節。倘若長期延續此種模式化的教學手段,無形中會將幼兒置于“被動的”學習狀態,對幼兒綜合素質的強化產生負面影響。
在繪本教學中,深受眾多教師喜愛且極常采用的手段,當屬“提問”。一些教師甚至一旦開始提問,就會表現出“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架勢,其中不乏一些脫離文本或者無價值的提問,這樣不僅會對幼兒學習的熱情帶來打擊,也會使幼兒無法真正實現主動學習,對其創造力的培養與發展產生禁錮。
繪本教學最終取得何種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繪本”素養。就當下而言,繪本教學問題的存在,與教師“繪本”素養有著直接密切的關系。基于此,提升教師“繪本”素養就成為當務之急。第一,教師要增強責任意識,通過主動學習,扎實自身“繪本”知識儲備。要積極利用業余空閑時間進行學習,在廣泛涉獵風格各異、題材多樣的幼兒繪本的前提下,全面提升自身的繪本教學理論水平,為實踐教學游刃有余地開展提供理論層面的支持,第二,組建“學習共同體”,側重研讀與分析作品能力的全面提升。對于教師“繪本”素養的提升,幼兒園應當提供大力支持,為此創設有利的學習環境,可以嘗試組建學習共同體,定期安排組織教師進行研討,為教師彼此的學習、提問、借鑒與提升創造機會。
在開展繪本教學時,教師應當擺正教學理念,堅持“因材施教”的教學觀念,在了解并充分尊重幼兒能力、愛好與個性差異的前提下,設計針對性、差異化的教學方案。另外,在參與幼兒園組織的研討活動后,教師要最大限度地發揮研討活動的價值,對活動中提及的相關理論進行內化吸收,將其靈活地運用到自己的教學活動中,真正用理論來指導實踐。在應用相關理論和概念時,要充分結合教學要求與學生的需求,保證應用的靈活性與科學性,從而一方面提高繪本教學質量,另一方面全面提升幼兒的綜合素養。
對于幼兒來說,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更能夠對其產生吸引力。所以,為了激發幼兒閱讀熱情,化被動為主動,幼兒園與教師應當積極地為其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為后續教學的開展奠定基礎。另外,教師在選擇繪本時,除了要照顧到幼兒愛好與需求外,還應當兼顧教學方法與目標、幼兒認知能力等,避免出現導讀超出合理限度,適當地為幼兒留出自主閱讀的空間和時間,鼓勵幼兒間就閱讀展開交流互動,使其能夠在溝通中不斷豐富自身所學,且進行有效驗證,及時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要認識到的是,“游戲”是體驗與表現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相較于其他方式,往往能夠向參與者提供更加清晰直觀的認知材料。所以,將游戲應用到繪本教學中,能夠有效降低幼兒對新知識的陌生感,將其與所學知識建立起關聯性。除此之外,游戲還具有創設教學情境的效用,對于激發學生求知欲產生積極作用。鑒于幼兒所處年齡段,出于改善繪本教學成效的考量,教師可以積極嘗試游戲手段,引導幼兒積極探索相應知識。
當前幼兒園繪本教學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如教師的繪本選擇能力欠缺、教學形式模式化、提問過度和無效問題多等,針對此,可以采取提升教師的“繪本”素養、深入內化繪本教學理論、創設愉悅的教學氛圍等途徑來有效解決這些問題,相信在教師、家長、學生及幼兒園的共同努力,這些問題在不久的將來一定能得到改善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