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慶陽市環縣第二中學 李香香
在高中地理學科教學中,教師既要教給學生地理知識,又要通過教學活動培養學生主動思考、理性思考、小組合作探究和不懈努力的意識,讓學生全面認識地理學科的作用和價值,獲得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念,激發學生貢獻社會的責任意識。
有別于傳統的地理教學,在新課改下,基于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地理教學,不再是傳統的知識灌輸,而是指導學生學會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和概括,能夠進行必要的演繹和推理,使學生具備一定的批判性思維,通過信息素養的培養,使學生具備一定的探討生命現象及規律的意識。
在傳統的高中地理教學中,以教師的知識講解為主,甚至是知識的灌輸,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地位。在核心素養培養背景下,開展高中地理教學,教師以引導為主,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人,通過問題的設置和引領,使學生能夠積極地發現地理問題和生活問題之間的關系,進而認真觀察、積極思考,探究如何運用所學地理知識解決相關的生活問題,實現地理知識的學與用的結合,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意識和學以致用的能力。
核心素養背景下,學科教學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通過地理教學,學生可以所學的地理知識為基礎,準確地判斷和解釋生活中的各種地理以及與地理相關的問題,激發學生嘗試運用地理科學知識解決相關的地理問題。
傳統的高中地理教學內容基本都是從學科中的“自然地理”學習到“人文地理”,逐個章節按順序學習,學生學習時掌握的是零散的地理知識,無法縱觀全局,建立地理學習結構框架,對所學內容缺少整體把握,無法在短時間內在所學知識之間建立起結構關系,不利于學生學習的系統化。且高中階段的地理教學也是用時兩年時間才從自然地理學習過渡到人文地理,但是自然地理的學習難度遠遠大于人文地理,且沒有人文地理的實踐運用,自然地理學習的確比較枯燥,學生學習地理學科的積極性不高,對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不強。因此,在核心素養培養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需要打破固有思維模式,整合地理教學內容,積極構建地理知識體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激發學生學習地理基本知識以認識自然,改造世界的意識,這是高中地理教學的終極目標,地理教學活動中需要培養學生自覺的學習意識,增加學生的學科學習體驗,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思想和方法。在地理教學中,教師需要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諸如觀察法、地理實驗法、問題比較法、信息搜集整理法等各種方法,積極發現生活中的地理問題,并能運用所學地理知識和地理學習方法總結地理問題,解決地理問題。因此,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既是教給學生知識與技能,更是培養情感態度,培養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
高中地理教學的特征,我認為地理學科教學中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應該積極開展地理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實踐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和積極探究意識,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并能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基于學生學科素養培養的高中地理教學,應該注意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研究本土實際,將教材理論知識的講解與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訓練和實踐結合起來,培養學生對于生活中地理現象的認識,對于本土文化的深入了解,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的鄉土情懷。
學科素養培養視域下的高中地理教學,應該整合地理教學內容,構建地理知識體系,注重地理學習體驗,掌握科學學習方法,積極開展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鄉土情懷,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