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鄭和外國語學校小學部 賈智鵬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教育水平的日漸提升,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也尤為深刻。務必強化學生的信息素養,之后在此基礎上全方位、多角度地提升學生的信息適應能力和發展水平,使其創新思維和能力雙向迸發出來。基于上述所言,做好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育工作很關鍵。
核心素養的概念在2014年被提出,此后便成為教材育人的主要目標,獲得了社會各界的認可與關注,因為核心素養是通過長期教育實踐總結出的經驗,是經過科學驗證的教學行動指南。我們通常所說的核心素養即為學生在發展階段內所塑造的基本品格,此類品格可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和進步等夯實能力根基,主要囊括了文化基礎內容、自主發展內容和社會參與內容,在細化分解后,其涵蓋了“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和“信息責任”素養,如此,上述要素便共同構成了當前核心素養的基本內容。進入嶄新的21世紀,基于計算機的信息技術日漸成為社會發展主流,民眾日常生產、生活和學習均離不開信息技術,信息技術教學質量和效率連年提升,一些改革創舉陸續投入實踐中使用,學生的信息素養和能力倍增。但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仍舊存在諸多弊端和不足,核心素養培育不到位是主要問題,而且關于核心素養與信息技術教學的相關探討,深度和廣度不夠,特別是相融層面上,諸多學校都沒有大力實踐。
1.信息意識培養。從概念角度加以分析可看出,信息意識主要是指個體對信息敏感度和信息價值方面的判斷能力,如若擁有信息意識,那么必將長效促進個體發展。當前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學生處于被動聽講的地位,此時信息意識弱化趨勢明顯,所以要想更好地進行學生信息意識培養且深度落實核心素養培育目標,需要通過一系列的教學實踐活動組織來循序漸進地對小學生群體進行核心素養培育。在“計算機真神”知識教學中,信息技術教師要提前收集教學素材,從生活實際案例下手,在課內讓學生對案例進行閱讀,之后在此基礎上篩選重要信息點,教師要結合案例內容進行后續知識講解,從而培養小學生的信息意識。
2.數字化學習能力強化。數字化學習能力,主要是指借助自身選擇相應的數字化資源以及數字化工具等,科學有效地開展學習活動,處理一些實際問題,繼而在這個過程中形成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在數字化學習能力的培育和強化階段,教師需要適時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組織,將班內學生合理分組,開展學習實踐活動,組織小組成員間積極溝通和交流,大家一同完成課業任務,這樣一來,學生數字化學習能力會不斷提高,也會形成一定的創新能力。組織以信息技術為主題的教學活動,教師對學生進行問題設置,做法和分工都由團隊決定,通過積極溝通交流以及有效分工協作,教師所布置的任務均會完成,并且小學生本體的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3.計算思維培育。計算思維主要是指使用計算思維來處理相關實際問題。當前小學生計算思維缺失現象明顯,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計算思維培養很重要。應該了解到,小學生計算思維培育是一個漫長、艱辛的過程,計算思維培育要注重實際教學活動的組織安排,引領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經過不斷地練習和操作,在長期訓練下便會逐漸養成這種計算思維,持續推動學生全面發展。在“信息世界”知識教學中,教師可借助課堂導入的模式進行信息技術教學,課內提出問題:哪些內容是信息、哪些為信息處理工具。類似這樣,然后教師再加以正向引導,推動學生活用計算思維來處理問題。
4.信息責任感培養。現如今是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大力普及和應用,各行各業的發展都離不開信息技術支撐。雖然信息技術給社會帶來的優異性比比皆是,但信息安全問題也隨之凸顯,數據加密和數據保管問題屢見不鮮,所以身處信息時代的小學生,就應該具備社會責任感。在計算機組成內容教學階段,不僅要向學生介紹計算機構成,還要向學生講解病毒危害內容和來源信息以及防范處理對策等。
5.梳理總結,拓展延伸。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積極發揮指導和引導的作用,幫助學生梳理、總結一節課程中所學的內容,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自主性再次提升。通過知識梳理,幫助學生回憶課堂教學中的知識點、技巧等,鼓勵學生圍繞所學的知識點,積極地探索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發散式思維和創新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把學習所需要的資料先用主機輸入,在上課時,教師通過網絡就能很輕松地傳輸到學生的計算機上,針對學習內容提出相應的問題,提前在網絡上尋找相關的素材資料,從而實現問題的解答。總之,來自網絡、教師、同學的大量資源可以豐富課堂內容,開闊學生的視野。
無論是校內外,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都至關重要,因為核心素養對學生的今后發展會產生深刻影響。因此教師要注重學生素養的培育,使學生綜合素質得以提升,創新能力得以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