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婷婷
小時候讀過一本書,書名是《放慢腳步去長大》,到現在我還記得書中有:成績中等偏下卻充滿好奇與想象的楊等等,從不主動與老師聯絡卻十分關心孩子的母親唐妮,因為要求高、教齡長而被學生戲稱為“老班太”的班主任王碧玉……我之所以對這本書以及書中的人物印象如此之深,是因為在我轉學進入新的初中后,我發現自己的經歷與書中主人公的經歷極其相似。我似乎成了另一個世界的“楊等等”,擁有一對同樣奉行“放養”政策的父母,也同樣遇到了一位要求嚴格而又細心體貼的“老班太”——姜老師。
因為父母工作的臨時變動,我在第一所初中只待了一個月就匆匆轉學了。突如其來的轉學讓我尚未來得及懷念或悲傷,就不得不立刻接受新學校、新環境、新老師、新同學這一系列“新事物”帶給我的挑戰:教材的不同使我無法參與班級的單元測驗,課程進度的不一樣讓我的課堂學習非常吃力,同學之間的不熟悉讓我在課間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獨……那時的我充滿了想努力融入新的集體卻總是徘徊在外的挫折感。我常常心生抱怨,偶爾還會偷偷地掉眼淚。在這樣的非常時期,幸虧我的“老班太”姜老師,她默默地用實際行動幫助我融入新的集體:她在自己的語文課上向全班同學介紹我,多次給我展示自己的機會;她交代班干部帶我熟悉學校和班級的情況;她幫我借來班級里成績最好同學的筆記,經常幫我補課……姜老師很細心,她明白我的局促、理解我的恐懼。她說得很少,卻做了很多。
我轉學的這所初中雖然是一所農村學校,但是學校對學生的學習抓得還是很緊的,學校特地聘請了一位退休的老教師每周五到校為我們上奧數課。姜老師主動找到我,告訴我說:“學校周五下午有奧數選修課,這個講奧數的老教師很有經驗,你想不想去聽一聽?。俊痹谖冶磉_愿意后,她主動帶我去教室,幫我安排座位。第二次奧數課,一位同學不知道是來遲了還是上次的課沒來,具體原因我不記得了。只記得當時這個同學到教室后發現沒有座位了,于是他非常生氣地在教室里吵吵嚷嚷,我們班的其他同學都不經意地看向我。最后,我讓出了自己的座位,站在教室后面聽了一節課。我想:我是新來的,或許是我占了他的位置,雖然這樣自我安慰,但站著的那一節課上,我的心里滿是委屈。后來,這件事不知怎么被姜老師知道了,她居然在班級里夸了我一通,她表揚我主動給同學讓座的行為,一再強調同學間要互幫互助、團結友愛。
之后,我發現姜老師特別愛夸我,各種小事件都能成為她夸獎的切入點:給老師發的節假日祝福、作業本上謄寫的名言警句、用紅筆校對并更正的寒假默寫作業、課間的奮筆疾書……像“讓座”事件一樣,很多事我在開始做的時候可能并沒有什么高大上的理由,完成的效果可能也并不理想,但姜老師的夸獎敦促著我不斷去反思:我的行為的出發點是什么?不論是動機或是結果,我值得老師所給的夸獎嗎?同時,這些夸獎也給了我一種暗示:我是老師心目中的好學生,老師對我抱有很高的期望。這些都激勵著我繼續去做,并且要做得更好。我無法猜測“老班太”夸獎我的動機,也不清楚期望效應、因材施教是否是她行為的理論基礎。但不論是有意設計,或是偶然為之,她的每一句夸獎和鼓勵都是我繼續前進的動力。
初三下半學期,所有人都面臨著一項課堂學習外的挑戰——體能測驗。男生1000 米跑和鉛球,女生800 米跑和仰臥起坐,這對總是“宅”在教室里的我們,尤其是像我這樣的“胖女孩”來說,簡直就是一座無法逾越的高山。盡管在寒假開始前,姜老師就反復提醒大家利用假期好好鍛煉,可是因為父母的“放養”和自己的不自覺,返校后的第一次測驗,我的成績非常不理想。寒假虛度光陰,我不得不利用課間加強鍛煉,那段時間,下課鈴聲幾乎成了我的夢魘。但還好,姜老師一直都在。每一次課間訓練,她或者拿著秒表給我們計時,或者為我們示范仰臥起坐的標準姿勢,或者為幾位跑在最后的學生加油鼓勁,甚至有時她也會跟我們一起跑上一段。她從不缺席我們每一次課間的練習,甚至到最后去其他學校體測,我們奔跑在陌生的跑道上,她也隔著“警戒線”跟我們一起奔跑,為我們加油。還有,元旦晚會和我們共同欣賞節目的她、運動會和我們共同加油助威的她、春游和我們一起拍照紀念的她、中考焦急等在考場外的她……初中三年,班級相冊上的各科老師換了又換,只有她,從未缺席。
在我的心目中,“老班太”姜老師真的是一位好老師,雖然不是十分完美。因為她也會嫌棄我們不爭氣,也會說出“你們是我帶過的最差的一屆學生”之類的話,但她卻從來沒有真正放棄過任何一個學生;她也會將找家長作為“威脅”學生的手段,但卻從未在家長會上點名批評過任何一個學生;她也會“以偏概全”地批評差生,但她從不剝奪任何人展示的機會……
什么樣的教師才是好教師?什么樣的班主任才是好班主任?初中三年來,姜老師用她的細心、鼓勵與陪伴告訴了我一種答案。我想:我的初中三年,她從未缺席;我今后的教育人生,她的影響也絕不會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