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李動
深入推進經營類事業單位轉企改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目的是激發內生發展動力,增強市場競爭力,進一步提高國有資本運營效率。
改革必然遭遇陣痛,如何在改革中保持穩定并最終破題解困,是對領導者智慧與魄力的考驗。近日,記者來到武漢市園林建筑工程公司(以下簡稱“武漢園建”),采訪了公司法人代表、黨委書記陶步黎,了解他帶領這個55歲的老國企趟過深水區、重新煥發活力的歷程。
走進陶步黎的辦公室,抬頭就可以看到辦公桌后面掛著的一幅字:“不忘初心”。此次采訪中,陶步黎也多次提到:“在武漢園建的這幾年中,也有不少困惑和迷茫的時候,每次我總是提醒自己:不要忘記來時的理想和初衷,這樣我就有了繼續前行的動力。”
2015年7月,因為武漢園博會建設任務,陶步黎從武漢市園林局調任至武漢園建。他帶領團隊圓滿完成了82個展園的建設工作,助力武漢園博會成為近年來影響力最大的園博會之一。
除了要啃下園博會這塊“硬骨頭”,陶步黎還肩負著另一項重要的任務,那就是繼續推進武漢園建轉企改革,規范企業經營管理,帶領企業走出困境。
武漢園建是一家成立于1965年的老國企。陶步黎介紹,作為老牌國企,武漢園建在資質等方面還是有一些底子的,但是長期存在經營不規范、經營效益不高等問題。
陶步黎說:“長痛不如短痛,企業要想長遠發展,必須合法合規經營,這是政策要求,也是企業運行的必然規律。”
陶步黎推進企業改革的第一步,是建章立制。在他的主持下,武漢園建首先對內部管理文件進行梳理。同時,結合自身體量和業務特性,參照漢陽市政、中建三局等進行模擬對標,建立現代企業的運行管理模式。

推進分公司注銷也是陶步黎重點關注的問題。通過公開會議以及私下碰頭溝通,陶步黎發動個別分公司首先做出表率,從而突破僵局。2016年初,分公司停止運作,公章和證照全部收回;截至目前,9家分公司完成注銷,剩余分公司注銷也在有序推進中。
改革必然會有阻力。據陶步黎回憶,當初有過被鎖門、砸窗戶的經歷,不過目標既定,就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下去;事實也證明,這么走是完全正確的。
陶步黎經常提到的另一個詞,是“吃飯問題”。事實上,生存是所有企業面臨的首要問題,解決員工的“吃飯問題”也是企業領導者的首要責任。
園博會結束后,武漢園建面臨項目驟減的窘境;此時,又恰值公司轉型改革的關鍵期,可謂來了個“急轉彎”。
如何讓企業“順利過彎”并“提速前進”?陶步黎給出的答案是,穩固武漢市場,同時積極向省內其它城市開拓。
在這一理念指引下,武漢園建主動出擊,拿下了石首市山底湖公園項目,這是公司在武漢市以外的第一個自主經營性項目。該項目獲得石首市政府的高度評價,并榮獲2019年度湖北省園林綠化優質工程獎以及2020年度中國風景園林學會科學技術獎,這為后續開拓省內其它三四線城市奠定了堅實基礎。目前,武漢園建在宜昌、襄陽、荊州、洪湖、江陵等多地都有項目,徹底打開了局面。
陶步黎表示,武漢園建石首項目進場時間,與其它央企進入省內三四線城市僅相差一兩個月。而正是這個時間差,為武漢園建創造了領先優勢。
在陶步黎的帶領下,武漢園建征戰市場、開拓市場的步伐邁得更大。今年秋季,公司派出隊伍前往雄安新區參加園林工藝工法競賽,拿下四項大獎。陶步黎說,這是武漢園建的亮劍,雖然目前尚未有實質性的項目落地,但他相信雄安的亮相必然對未來的突破大有裨益。
與市場打交道,必須有與市場匹配的素養。在陶步黎看來,這種素養首先是服務意識。陶步黎以身作則,將服務意識貫徹到公司每一個人。
陶步黎說,多年來他有一個堅持的小習慣,就是每一位客人到訪,他都會以客為主,讓賓客坐在辦公室沙發主位,同時每位客人臨別時都親自送到公司門口,以示尊重。也是在這張沙發上,陶步黎與到訪的客人聊企業經營的思路和理念,在分享溝通中不斷汲取養分,在交流中逐漸厘清了自己的思路,進一步堅定了自己想法。
陶步黎認為:“國企應當有國企的擔當。”這種擔當如何體現?
首先當然是國企應當肩負的社會責任。陶步黎認為,作為國企,武漢園建絕不能追求暴利,而是要將質量放在首位,與合作伙伴互利共贏。他說,保證質量、品牌就是維護企業的生命。
身為國企負責人,陶步黎經常帶領公司職工助力公益事業,開展多類型志愿服務活動。他帶領武漢園建志愿者走進“星星的孩子”——自閉癥兒童中,與他們互動并送上禮物,奉獻自己的愛心;還參與了武漢聯動大掃雪、全市高溫抗旱護綠、義務植樹等活動,履行社會責任,傳遞社會正能量。
2020年,武漢先后遭遇“疫情阻擊戰”與“汛情保衛戰”,面對災難,陶步黎帶領武漢園建主動出擊,戰火神、下社區,始終堅持在戰疫斗爭一線;防汛救災突擊戰中,24小時巡堤值守,始終堅守陣地,不畏艱難,以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姿態踐行了國有企業的責任與擔當。陶步黎回憶建設火神山時說道:“當時情況不明朗,工地上人多事雜,說不害怕是不可能的,但這時候就是體現黨員風范、體現國企擔當的時候。”
在訪談中,記者感受到陶步黎是一位有責任、有擔當、有情懷、有奉獻的四有干部,更是一位善于學習、富有創新意識、勇于接收新鮮事物的企業管理者,諸如區塊鏈、互聯網+、資本運作等概念他都了解頗深,同時也在實踐中加以運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在陶步黎的觀念中,園林綠化并不應局限于工程建設,而是大生態大環保產業中的一環。按照這個理念,武漢園建積極拓展,在湖北園林系統內率先成立環保事業部,組建水環境實驗室。同時,公司與云南水務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從而成功邁入了生態環保領域。
緊跟“互聯網+”的發展大潮,武漢園建組建了互聯網經濟部,創立了武漢苗木交易網,以此打造覆蓋華中、華南、西北乃至全國花卉苗木交易服務平臺。同時,武漢園建還研發了一套植物智能管養系統,利用 5G 技術和大數據技術,構建城市園林綠化立體感知、管理協同、決策智能、服務一體的綜合管理體系。另外,在陶步黎的帶領下,公司正加緊推進新型蓄水陶土的優化、生產和推廣應用(目前蓄水陶土正在雄安新區推廣試用),希望利用新技術、新產品提高園林工程施工品質。
因為在技術創新上的突出成績,武漢園建不僅是湖北省高新技術企業和武漢市科技創新領跑者十強企業,同時陶步黎也榮獲“十大科技創新企業家”稱號。
陶步黎曾對自己的員工說:“我在園建公司有兩大任務,一是擦亮園建品牌,二是提高你們的收入。”這段樸實的話,凝結了企業家應有的責任擔當,而陶步黎也實實在在地做到了。他接手武漢園建的五年里,完成工程項目207項,合同產值超過28億元,獲省風景園林綠化優質工程獎、市政工程金獎等省市獎項四十余項,職工收入也從2014年的7.09萬元增加至2020年的10.57萬元,增幅超過30%,企業活力和員工作風都煥然一新。
談及未來,陶步黎充滿信心,他制定了三年跨上20億產值臺階的目標,并進一步將武漢園建打造成為生態園林供應商、城市配套服務商和智慧園林智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