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妙彬
汽車爬上云貴高原向廣西傾斜的長坡
來到牛角寨
一只裸體的月亮出現
它傾斜在晚上八點
它倚著高高的寨門,它有一頭小牛的氣味
一只月亮有了鄉村的氣味
如是一只鄉村少年滾鐵圈的圏
一只快樂又純真的圏
一只只有鄉村才能看到的圏,比如在牛角寨
一只月亮剛剛從九萬大山新鮮的空氣中裸浴出來
端坐在牛角寨潔凈的上空
一只鐵圏出現在牛角寨有了一頭小牛的氣味
和少年的金屬的光芒
它停在云貴高原的邊上,廣西的坡頂
今夜,在牛角寨
一只裸體的月亮從中年返回少年
被滾鐵圏
一只裸體的月亮
將從坡頂照亮全廣西
短評:在中國文化語境下,“月亮”這一跨時空的意象有其深刻的歷史文化根源,融入了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思維模式,形成了固定的意象內涵。綜觀中國詩歌長空,不勝枚舉的“月亮”無不散發著孤獨清冷而又皎潔寂靜的光輝,月亮的圓缺也成為人生悲歡離合、游子懷鄉思親的象征。在延續這一傳統文化基因的基礎上,此詩又擴展出了異質,以新奇的比擬和個性化的敘述方式將一輪私秘的月亮推向了整個人間情感的高坡。詩中“牛角寨”作為作者鄉愁的源頭,也成為了無數人精神還鄉的目的地。“裸體的月亮”與“小牛”“鐵圈”以及隱而未言的“牛鼻環”等喻體所承載的鄉村經驗和勾起的童年記憶,成功地由事物表象的聯系實現了精神內部的通達,交匯形成了貌似散淡、平緩、節制,實則豐富、純粹、引力強大的情感旋渦。
(段新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