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MSJ



前兩年關注圣培露亞洲50佳和世界50佳時,就注意到首爾的存在感逐年遞增。雖然在數量上還不能跟東京、中國香港、新加坡、曼谷這些傳統亞洲餐飲勁敵抗衡,但諸如Mingles、Jungsik、 La Yeon這些頂級餐廳的初露頭角,著實讓美食家們看到了韓國餐飲的激進式崛起。首爾米其林指南2017,共有24家餐廳上榜:一星餐廳19家、二星餐廳3家、三星餐廳2家。其中一半以上是韓國料理,僅有的2家三星,也都被韓國料理承包。2家韓國料理都注重傳統料理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韓國某種程度上是在借鑒鄰國日本的經驗。首爾米其林餐廳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幾乎清一色分布在江南地區,其實也不意外,江南是首爾最富有的區。左手新沙洞,右手清潭洞。清潭洞號稱小表參道,也是名副其實的新沙洞,更有點涉谷的味道。
這次去的兩家米其林餐廳Kwon Sook Soo和Mingles都在江南,且相距也就幾百米,真是羨慕江南人民。隨便一條小巷子,都是充滿設計感的店。
地鐵江南區廳站出來,沿著高低起伏的一條南北走向馬路步行10 分鐘,一棟富麗堂皇的建筑映入眼簾。本以為這棟樓是餐廳獨自擁有,其實是與其他機構共用。想想也對,這么大的體量都可以做酒店用了。但必須吐槽一點:餐廳的廁所不是獨立的,必須走出大廳去大樓的公共區域使用,這點很不能理解,可能正因如此才沒被評上更高星級吧。Mingles 在亞洲50 佳榜單可是韓國第一,遠超米其林三星羅宴。
Mingles 餐廳整體風格偏暗,突出現代主義。餐廳不大,有數量不多的幾個包間和餐桌。我是一個人,就幫我預留了吧臺的座位。總感覺來到了一家輕吧,特別輕松自在,完全沒有享用FineDining 的莊重感和儀式感。
開胃菜很美,簡單清爽又大氣。一堆海草包裹著色彩豐富的丁狀刺身,與傳統韓式料理慣用的重口味開胃菜截然不同。爽口清淡,像極了日式料理,又不拘泥于固有的形式。雖然只是簡單的開胃菜,但是足以展現廚師團隊的用心,且與SEASONALITY 的主題呼應,突出春的氣息。
用蛋殼裝布丁并不稀奇,奇就奇在味道。咸味的布丁入口很微妙,但卻令人回味。為了營造出鳥巢造型,大廚們也是煞費苦心。點綴的谷物都是可以食用的。
Starter-WINTER ROOT
頭盤還是運用了當季海鮮,韓式做法的文蛤肉,微辣又不失原有的滋味,跟冬天特有的蔬菜白蘿卜很搭。韓國人總是習慣把蘿卜做成泡菜,這回換了簡單的日式做法,直接切絲,簡直像在吃刺身,看來主廚Kang Min-goo很擅長借鑒日料的做法。
Fish Course-FISH
Mingles看來是和海鮮杠上了,接二連三幾道菜全部是海鮮食材,這道煮魚完全是西式料理的特色,畢竟主廚曾在歐美游學、修行廚藝,手法相當嫻熟。高湯燉煮過的魚肉(猜測是鯛魚或者金吉魚),鮮美嫩滑至極,高湯濃醇而不膩,幾縷綠色時蔬的點綴調味更添彩。高湯里還暗藏玄機,口感像是墨西哥塔可的玉米餅浸在里頭,同樣吸滿鮮汁,完全不會給菜品減分。
Dessert-JANG TRIO
甜品環節深切感受到Mingles團隊非一般的廚藝功底,更意外的是居然上了兩道風格迥異的甜品。第一道走西式風格,藏紅花雪葩遇上馬蘇里拉芝士慕斯,慕斯的口感是我吃過最好的。藏紅花獨特的芬芳與芝士的濃香氣息碰撞,不禁嘖嘖稱贊味道妙。
Main Course-BANSANG
這道主菜充分展現了韓國宮廷料理的精髓,各種腌漬或涼拌的小菜都是餐廳自己做的,誠意滿滿。韓國的醬菜,味道有點接近揚州的三和四美。醬牛肉的口感更加神奇,絲絲入味,甜滋滋的牛肉完全不像韓國的味道。這些小菜都只是配角,真正的精髓是那一碗魚子醬燴飯和海鮮湯,小菜的清爽正好襯托出海味的濃郁。一勺柔滑的魚子醬燴飯,抿一小口鮮活扇貝、魚肉熬出來的海鮮高湯。此刻,西餐與韓餐的融合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Dessert-DORAJI
第二道甜品更神奇,無論裝盤還是器皿都充分體現了韓式元素。大醬口味冰淇淋搭配谷物夠暗黑,但味道真不錯。佩服廚師大膽創意的同時也驚嘆食物味道的百搭,Mingles的甜品確實印象深刻。
TEA,FRITZ & SWEET
享用完甜品之后,按照慣例會上一杯咖啡或者茶。Mingles 提供了多種選擇,要了一杯韓國特有的五味子茶。PetitFour 里只有兩味小甜品,小巧可愛的草莓馬卡龍& 橡皮糖質感的糖果。酸酸甜甜,就著茶剛剛好。
Kwon Sook Soo藏在富人區更深的巷子里,四周都是接地氣的餐館咖啡店,唯獨他獨善其身。一棟不算高的玻璃建筑,上了二樓就是餐廳,招牌很顯眼。作為米其林二星餐廳,著實低調,什么獎牌都沒有展示出來。
米其林二星該有的派頭還是有的,傳統韓國宮廷料理與現代西餐相結合的風格。從這個用膳高腳桌就能粗略感受到今天這頓的與眾不同。相比較Mingles濃烈的現代主義氣息,Kwon Sook Soo給我更多的是一種端莊穩重的姿態。
崇尚傳統的基調中透露出一絲現代元素,我依然在長長的吧臺一個人靜靜享受美食。可能正因為Kwon Sook Soo比較低調,所以即便是周末,前來用餐的人都不多。這樣也好,清凈。
坐吧臺的好處在此刻得到了最好的詮釋,食材一目了然。廚師團隊的一舉一動都在你的注視下,這支隊伍看起來很年輕,經驗豐富的主廚還會時不時給伙伴們提出意見,對于狀態不佳的則直接換人,感動之余對接下來的料理愈發期待了。
Welcome Drink with Small Appetizer
開胃菜環節就立馬體現出Kwon Sook Soo超群和不凡的功力。韓國特色花郎酒和豐富的下酒菜。食材都是傳統宮廷料理擅用的,呈現出來的美感卻極具藝術型。大開眼界,這樣的創意我給滿分。韓牛肉做的肉脯很香,旁邊甜品般的栗子羹也很美味,微微量就讓人無盡回味。
韓國特有的米果和柿子餅,絕妙的下酒神器。單獨盛放的兩道偏西式口味。膠質口感的凍狀物非常鮮美,據說是豬耳做的。馬鈴薯片上點綴著韓式醬料,走的是極簡主義風。前奏部分的酒菜皆稱心滿意,意猶未盡。
House made Dubu with Cold Salad
當東方食材豆腐遇上西式沙拉,碰撞出的火花倒也驚艷。韓國豆腐跟中國如出一轍。加點橄欖油和當季時蔬(其實就是野菜)拌著吃。返璞歸真、親近自然,這也正是國際餐飲現階段的流行趨勢。
Cabbage with Snow Crab Meat Jeon
這道菜名字聽起來很復雜,其實最直接的視覺和味覺體驗就是泡菜煎餅,只是做得比較小巧精致。若是仔細觀察,你會發現暗藏玄機。打底的不是馬鈴薯餅而是白菜,稍許腌制,不會太咸太辣;蟹肉或許只是點綴,幾乎嘗不出味道,可這絲毫不影響我對這道菜的評價。
Pork Meat Ball, Ongsimi(Potato Ball) with Gulfweed Soup
這道豬肉丸馬尾藻湯應該算是Main Course。只是因為餐廳更偏韓餐而放棄沿用法餐的制式。剛端上來就覺得香氣四溢,但當聽到Pork這個詞的時候我是懵的。在我看來豬肉丸子等同于獅子頭,向來不食豬肉的我其實難以接受(雖然它很香)。好在這道菜用的是濟州島產的黑豬肉,不會有豬腥味且肉質鮮嫩輕盈。豬肉丸的刀法很到位,原汁原味,我竟然愛上這肉香;與之相間的是馬鈴薯丸子,馬鈴薯賦予其充盈的韌性;湯的味道更神奇,馬尾藻的海洋風味緩解了鮮肉高湯的油膩,入口充滿膠質感,再加上那一小撮蔥花,味道更正點了。
Sherbet
當天最大的驚喜是餐廳事先安排了一道甜品。其貌不揚、味道平平,抹茶和檸檬芝士味奶凍配柚子,十分開胃。
SpecialDessert
不知什么原因,甜品和菜單提供的不一樣。沒有采用傳統的韓國食材,而是完全西式的一道甜品,或許這正是主廚靈感來臨時的隨意發揮吧,卻造就了大大的驚喜。唯美的芝士乳酪冰糕外表下,卻藏著一顆跳躍的心,覆盆子冰沙那酸爽滋味真的很奇妙。
Webfoot octopus Pot Rice / Bansang(6kind of side dishes)
刷新我對米飯認識的正是這道,吃起來比較麻煩的章魚足野菜煲飯。你會問飯在哪里?別急,先看前奏,和Mingles如出一轍的陣勢。六碟自家腌漬醬菜,韓式風味突出。醬牛肉絲和大蔥牛肉湯同樣出彩,不同于Mingles的鐘愛海鮮,Kwon Sook Soo更擅長運用韓國傳統食材,簡單純粹的味道才是最好的風味。
早在豬肉丸湯上來的時候,獨家定制的煲飯就放在一旁慢火煮起來了。據說這飯要煮上25分鐘,掐指一算時間差不多,正好可以就著醬菜和湯一起吃。煮飯的器皿很精致,開鍋的那一刻被香氣徹底折服。新鮮薺菜煥發出勃勃生機,翠綠的色澤立馬就有了食欲,和章魚足一同攪拌,最后不要忘記撒上特調醬汁。米飯焦香飽滿,章魚足有嚼勁,薺菜入口香甜。即便沒有小菜和湯也可以輕松吃掉這鍋飯,完全不覺得干,卻又粒粒分明,這樣的技藝應該不輸龍景軒的炒飯了吧。
Petits Fourswith Coffee or Tea
最后收尾的咖啡茶水環節,Kwon Sook Soo做得比Mingles更有誠意。小馬卡龍味道更正,加上另外兩款韓國特色糖果,配上一杯加奶的冰美式就是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