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婷婷
(新聯誼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濟寧分所,山東 鄒城 273500)
企業應收賬款是指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因銷售商品、提供服務、出售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等取得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包括銷售價款、應由買方負擔的增值稅、消費稅等稅費、代購買方墊付的包裝費各種運雜費、罰款、獎勵等。此外,在有折扣、折讓的情況下,還應考慮銷售折扣、銷售折讓和現金折扣對應收賬款的影響。應收賬款通常為企業按照行業慣例或為擴大銷售額而采取賒銷方式,形成的被購買單位所占用的資金,對于購買方來說是信用籌資,同時加大了銷售方的資金成本。企業能否及時足額收回應收賬款,直接關系到企業的正常運營,能否有足夠的資金支付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各種耗費,以維持企業日常經營活動;通常采用應收賬款周轉率、平均收賬期等指標來衡量應收賬款管理效率。應收賬款周轉率、平均收賬期與同行業、同規模標桿企業進行對標,應收賬款周轉率高于行業平均,平均收賬短于行業平均值,說明企業應收賬款管理較好。企業對于超過信用期未收回的應收賬款應采取訴訟、仲裁、債務重組及減少賒銷額度多種措施進行清收和管理;對于債務人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無法收回的應收賬款,經多次催收拒不償的應收款項,應計提壞賬準備,并在取得有關證明并按規定程序報批后,確認壞賬損失。
應收賬款是社會信用體系的一部分,利于企業的發展擴張。有利于企業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擴大銷售規模搶先占領市場;有利于提高企業存貨周轉率,減少存貨周轉天數,降低存貨失效、過期風險,減少存貨管理成本。銷售規模擴大的同時,產品生產調度、采購、庫存管理、資金緊張等諸多問題的協調處理都倒逼企業不斷重視資金籌集使用、采購管理、生產管理及完善售后服務體系,在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的同時,推進企業從以往的“獲得客戶”向“深度服務客戶”轉變。此外,因銷售規模的擴大導致企業營運資金增加,促使企業采用更多更好更有效的方法管理應收賬款,盡快回籠資金,降低壞賬風險,促使企業資金良性循環。
大多數企業沒有完全意識到信用風險對企業的影響,導致對應收賬款的管理方式單一,沒有信用評級管理制度、應收賬款清收制度,對新客戶或大額的賒銷沒有要求提供擔保、抵押等補償條件,導致應收賬款收賬期較長,壞賬率居高不下。
在企業發展初期及市場激烈競爭的情況下,企業常常采用寬松的信用政策,通過延長信用期,放寬收賬政策快速占領市場,導致應收賬款占用大量資金,加大客戶違約風險及資金占用成本。
企業采取賒銷方式銷售商品,在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準則收入確認條件時計入賬面收入,并按納稅期繳納增值稅、附加稅費及企業所得稅等附加稅費;但實際短期內未能收回銷售貨款,同時由于擴大銷售規模導致生產經營耗費增加占用大量資金,有可能導致企業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較低或為負數,與企業賬面營業利潤偏差較大。一方面反映企業獲現能力較弱,自我造血取得現金流能力較弱,導致營運資金緊張,容易出現資金鏈斷裂的財務風險;另一方面,收賬款壞賬風險短期間不會顯現出來,同時企業未充分評估應收賬款壞賬風險,使短期內企業賬面利潤虛高,不能真實反映企業財務狀況。
應收賬款未按時或足額收回可能性較高,應收賬款周轉天數較長,導致應收賬款管理成本較高。企業常常需要配置專門的部門進行應收賬款的日常管理,并通過多種收賬方式清收應收賬款,增加了企業的管理成本。
應收賬款風險管理僅僅是企業內部控制管理中一部分,如果企業內部控制體系不健全,資金管理、采購、倉儲、生產、銷售、存貨等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企業無法正常生產經營,因此脫離企業整體內部控制管理,單談應收賬款風險管理意義不大。目前,我國部分企業不重視內部控制工作,存在沒有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或已建立內部控制制度但未有效地執行,或內部控制制度設計與實際不符等情況。同時,乏對企業管理者及員工內部控制方面的培訓,沒有意識到實施內控的重要性,盲目以管理者及員工自律代替內控制度實施,難以防控企業內部管理風險,限制了企業的發展。
近年來,雖然在逐步推進社會誠信建設,國民誠信度逐步提高,但企業仍應高度重視應收賬款的管理,構建完善的信用風險管理體系,規避信用風險。企業應收賬款的信用風險是指在信用期內,由于債務人資金緊張、生產經營發生變化、惡意欺騙等原因導致不能按期支付貨款的可能性。應收賬款風險應對措施如下:
將應收賬款管理的重點前移,建立以信用期管理為依據的應收賬款流程管理體系,成立專職的應收賬款管理部門。應收賬款管理部門應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市場競爭環境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用來控制應收賬款的水平和質量,同時對應收賬款進行動態管理,對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預判,采取訴訟、資產保全等措施清收應收賬款。企業應當定期對應收賬款管理部門進行考核,考核信用政策是否合理,應收賬款周轉率及壞賬損失率,激勵應收賬款管理部門盡職盡責完成各項工作。
完善客戶信息搜集渠道和管理方式,建立客戶資信評估模型,對客戶的交易價值、履約能力、信用風險進行識別分析,為客戶開發、制訂營銷策略和市場開拓提供數據支撐。同時,將客戶信用信息管理納入企業統一的信息系統管理平臺,避免出現信息孤島。在進行信用銷售之前,通過征信系統對客戶信用情況、經營狀況進行初步篩查,去掉交易價值不大或風險較大的客戶,選取有潛力客戶、信用和經營狀況較好的客戶進行資信調查,在高客戶評級效率同時降低信用評級成本。
防控應收賬款風險應從源頭也就是銷環節開始,加強銷售風險管控。一方面,提高企業產品市場競爭力,提高產品質量,積極研發新產品,加快產品更新換代,提高產品附加值及客戶滿意度;另一方面,制定信用標準、信用條件、收賬政策等信用政策。對給予客戶的信用優惠進行統一管理,科學合理地確定客戶信用額度。
應收收款管理是企業內部控制的組成部分,不能獨立與企業總體內部控制環境存在。如果企業不重視各流程的內部控制,做好應收賬款風險管理就沒有根基,無從談起。我國財政部會同證監會、審計署、國資委、銀監會、保監會于2010年4月26日聯合發布《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財會〔2010〕11號),為企業做好內部控制工作提供了支持,也顯現出我國企業加強內部控制管理的迫切需求。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控制視角應包括所有可能誘發風險的方方面面,把控重點結合經濟效益原則,做到有的放矢。企業內部控制包括公司戰略、貨幣資金、存貨、投資、籌資、采購與付款、銷售與收款、成本費用、預算、擔保等環節。企業以往的內部控制制度主要是以防錯糾弊和事后防御為宗旨,不適應日益復雜的國內外市場經濟環境,企業應當建立以風險管理為核心的內部控制制度,重點加強預防性控制制度的建設,為公司實現戰略目標保駕護航。
在信息化技術的高速發展的當下,信息化技術對企業管理的影響,尤其是對企業傳統內部控制沖擊,不容小覷。企業能否及時收集分析企業運營過程中產生的采購、生產、營銷、庫存等大量數據,并將分析結果運用到企業管理中,促進企業內部控制趨于完善,是這個大數據時代給予的挑戰和機遇。企業內部控制信息平臺建設應以較為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為基礎和起點,從架構上應該與企業各個業務系統相輔相成,將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中風險點、控制點融入企業數據平臺,能夠管控企業日常經營業務,規范流程,互相牽制并堵塞管理漏洞,持續完善和優化企業內部控制工作。
綜上所述,提高應收賬款的管理水平,不僅可以保障企業銷售的良性循環,加速資金的周轉,同時也反映出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在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環境下,結合企業實際管理需求,依據內部控制應用指引,借助信用化技術實施行之有效的內部控制管理體系,是企業做大做強,可持續發展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