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少華
(山西朔州平魯區茂華萬通源煤業有限公司,山西 朔州 038600)
在新時代背景之下,對于煤礦企業的發展來說,機電運輸設備的工作效率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經濟效益,因此良好的管理體系能夠激發出更高的生產效率。
煤礦企業在進行煤炭開采的過程中,需要依托于機電運輸設備,將開采出來的原材料運輸到指定地點進行加工,整個過程十分復雜,而且原材料的數量較多無法依托于人工進行運輸,一旦機械設備出現質量問題無法進行生產,可以說整個生產線都會陷入停滯的狀態。再加之近些年來,社會各界對于煤礦能源需求量不斷增加,煤礦開采企業的生產任務也在逐步地加重,機電運輸設備長期處于高負荷的運轉狀態之下,生產任務十分繁重。部分機械設備存在未檢修到位的情況,并且處于十分惡劣的環境之中,加之超負荷運轉,使得機電運輸設備的使用壽命大幅度的下降,這種缺乏管理性和計劃性的設備使用體系,導致機電設備出現故障[1]。這也進一步導致機電設備管理困難,無法充分發揮機電運輸設備工作效率的問題。而且隨著煤礦開采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新型的開采技術和收集技術更加的高效,機電運輸設備的工作戰線也會進一步的延長,如果無法對基建設備進行科學的管理,情節較輕時僅僅是使得生產停滯經濟受到損失,而情況危急時很容易出現安全風險,造成煤礦坍塌事故,對工作人員的生命財產造成威脅。所以必須針對煤礦機電運輸工作的實際特點和實際需求,對整個運輸體系的風險性進行深入地分析,優化管理模式和管理體系排除隱患防范風險,這也是為我國煤礦開采企業穩定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2]。
我國地理遼闊,在國土范圍內涵蓋了多種不同的地形地貌,而這些地形地貌之中隱藏著數不勝數的資源。煤礦資源作為一種不可再生能源,其一般隱藏在山川地貌之中。而且在進行開采的過程中需要打井,也就是說機電運輸設備長期處于井下的工作環境之中,井下空氣中包含易燃易爆瓦斯以及大量的固體粉塵[3],這些有害氣體和粉塵對于機電運輸設備的工作來說有著許多不利影響,它不僅僅能夠加速內部零部件的老化,還有可能出現質量問題。例如瓦斯含量超標的時候,很有可能引發爆炸事故,導致整個生產線的停滯,而粉塵的含量一旦達到了一定的濃度,那么整個機電運輸設備的潤滑系統就無法發揮其實際的作用,潤滑效果無法達到既定標準,那么整個生產線就會出現脫離甚至卡帶的現象。除此以外,伴隨著其他各種各樣的問題,導致井下的工作環境并不是十分優良,這也是導致機電運輸設備自身生產受到影響的主要因素之一。
機電運輸設備系統作為一種運輸裝置,需要延長自身的生產線,將原材料供給到指定位置,而跨度較大的生產線使得其工作壓力較大,需要設置較多的精密電子元件,保證自身的工作不受影響。而機電運輸設備在進行工作的過程中,空氣中通常蘊含著大量的水分,導致整個電路系統絕緣效果較差。而一旦出現斷路或者短路的現象,輕則整個運輸設備出現故障造成生產停滯,重則導致出現電火花而引發瓦斯爆炸[4]。除此以外,較大的水分含量還有可能導致機電運輸設備出現受潮的問題,加速內部元件的腐蝕和老化,這不利于企業縮減生產成本,也會為后期的維修和保養增添不必要的困難與成本。
隨著煤礦資源的消耗不斷加劇,以及社會對煤礦能源的需求不斷提升,相對容易開采的煤礦廠區已經出現了一定的限制。如果再繼續進行開采,不僅無法獲得足夠的資源,還有可能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所以現階段煤礦企業在進行開采的時候,往往將工作重心放在較為偏遠的山區以及人際罕見的自然環境之中。但是對于機電運輸設備來說,這種工作狀態很容易影響自身的使用壽命,環境越惡劣,機電運輸設備所需要運輸的工作量也就越大,所需要鋪設的工作流水線也就越長。為了滿足使用需求,機電運輸設備的容量也在日益增大,生產供電電壓隨之升高,高壓線路離工作面也越來越近,這不僅僅會增添許多不必要的安全隱患,也很容易導致線路斷電的現象。
在煤礦機電設備運輸管理的過程中存在著諸多的問題,資金投資方面存在的問題較為嚴峻[5]。大部分煤礦企業在進行資金投資時,都對自身的投資缺乏一定的管理,造成這種現象的最主要原因是因為自身考核的制度并不是十分健全,導致企業內部的相關工作人員自身水平十分有限,根本無法滿足企業發展的實際需求,所以很容易出現投資失誤的狀況。而煤礦企業在運轉的過程中,本身就對資金有著較大的需求,一旦投資失誤造成資金流斷裂,資金的利用效率下降,將會為企業的發展帶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機電運輸設備工作的過程中,對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水平也有著較高的要求,但是就我國目前工人的實際操作水平而言,部分工作人員自身并未接受系統的培訓就走上工作崗位,工作的時候往往憑借經驗盲目進行,而且還存在著為了加快生產效率,工作人員長期處于一種環境惡劣的狀態之下進行工作的現象。這種情況也直接導致工人存在著較大的工作壓力,出現失誤的可能性直線上升,而由于工作壓力較大,管理人員也很難抽出足夠的空閑時間對工作人員進行系統的培訓和技術交底,提升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水平。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工作人員的壓力逐步加大,工作態度逐漸出現問題,導致生產效率下降,為了滿足生產任務的要求,只能無奈延長生產的時長,進一步占用了工作人員的空閑時間[6]。
崗位責任制度是保證工作人員嚴格遵守相關制度、嚴把責任的重要體系,但是由于該項制度落實不到位,在實際生產的過程中常常出現工作人員相互推卸責任的現象,對于安全隱患的排查也很難做到詳細認真,雖然大部分的煤炭企業都制定了安全管理制度,但是這些制度根本沒有完善地落實下去,并且也缺少嚴格的監督管理體系,工作人員的主觀能動性相對較差。
在健全管理制度之前,首先要深化安全責任體制,可以通過網上培訓,座談會等等方法,加強對煤礦工作人員的安全生產教育,提高生產人員自身的安全職業素養和防范意識,這樣在工作的過程中工作人員就能自發地遵循相關的管理制度。其次要將培訓機制和崗位培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確保理論知識和實際生產相融合,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才能夠有提升的空間,除此以外還要建立完善的危險應對措施,并根據危險事故進行全方位的模擬,使工作人員具有處理危險事故的能力。
再進行生產作業的同時,也要高度重視對機械設備的維修與保養,定期對機械設備進行故障排查,這也是保證生產效率的重中之重。及時地更新機械設備,對老舊的零部件進行更換,不僅僅能夠保證生產效率,還能夠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通過建立完善的定期排查和不定期巡查制度,做到全方位不留死角的檢查。尤其是針對老舊的繩索和電纜要高度重視,不要等出現安全隱患時才要更換,只要確定其可能導致危險就要立即進行維修,保證所有的機械零部件都處于最佳的工作狀態[7]。
改善礦井的工作環境能夠為機電運輸設備的使用壽命增添一份保障。首先要保證井下的環境較為潮濕,有意識地降低瓦斯的含量和粉塵的含量,例如構建完善的通風系統,加強通風,能夠有效的除去粉塵和空氣之中的水分。其次對電部位和關鍵線路部位加強故障排查,保障整個設備及線路的穩定。
綜上所述對于煤礦生產來說,機電運輸設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必須加強機電設備運行維護的管理力度,構建完善的管理模式,定期進行維護與檢查并且改善井下的工作環境,只有這樣才能夠保障整個煤礦生產過程的穩定,為我國煤礦企業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