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煒慶
(江西省景德鎮市衛生學校 江西景德鎮 333000)
教師隊伍建設是職業院校改革發展的核心內容,是國家示范校建設的重要任務。教師專業成長是指教師參加工作以后的教育思想、知識結構和教學能力的不斷發展。由于教育具有動態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質只有在教學、教育中實踐才能不斷認識和提高。教師的專業發展雖然在很大程度上受環境的影響,但很大程度上還是取決于自己的心態和作為。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對職業院校的人才需求有所提高,這就要求職業院校承擔起培養人才的責任。想要培養出高質量人才,就要提高教師高素質的專業能力。學生在選擇學校的時候很大程度上是根據學校的師資力量,以此來確定是否符合自己需求。只有通過培養在崗教師的專業素質才能滿足職業學校人才培養的需求。無論是從國家對職業學校輸送人才的需求,還是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以及職業學校自身的發展需求,都需要通過提升職業學校教師專業素質才能實現[1]。
一所學校教育質量的核心在于這所學校的師資。如何完善學校課程體系,新課程理念能否滲透到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學策略如何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得到有效的體現,課堂教學能否達到預期的效果,都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但如果沒有老師的理解和支持,就會擱淺。
有相當部分教師教學理論落后,跟不上當今形勢,對職業院校的課程性質、任務、目標不太明確,有的教師甚至沒研讀過教學大綱和學情,也就無法接受新的教學模式,按舊的傳統的教學方式上課,尤其是在中職學校情況更為嚴峻。有相當一部分教師教學理論落后,跟不上社會現狀。對職業院校課程的性質、任務和目標認識不清。一些教師甚至沒有研究過教學大綱和學習情況,也就無法接受新的教學模式,按舊的傳統的教學方式上課,在中職學校,這種情況更為嚴峻[2]。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他們必須不斷發展自身專業,不斷認識到自身發展和知識結構的不足,尋找各種方法彌補完善自身專業的不足。很多情況下,教師不愿意嘗試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教學水平還是原有的基礎,做不到突破創新,甚至有些教師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案,連引入問題、提問等基礎的課堂教學都不曾改變,不顧及學科的更新以及學生的特點,這對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形成嚴重的阻礙。在如今知識共享時代,這種教學模式儼然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教師要積極增強發展意識,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不斷尋求專業發展。
尋求和研發適合于各職業院校本地、本校、本專業的課程資源,特別是整合和高效利用職業院校的教材和課程資源,也是職業院校教師應具備的理念和素質。然而,職業院校教師自主研發課程資源、整合教材的意識普遍不強,主動研發課程資源的教師很少。就教材而言,一些教師認為學生的基礎和學習能力差,使用起來困難,內容繁多,實用性不強,教學目標難以實現。大多數教師不能根據學生的需要選擇和整合教材,缺乏自主研發教材的能力[3]。
由于大多數職業院校教師工作量大,缺乏研究背景,參與專業發展和培訓的機會少,進修和培訓的研究方法等方面更是少之又少,致使大多數教師沒有時間,也不知道如何開展教育教學研究,尤指私立職業學校的情況。與其他高校教師相比,在學術論文、作品和項目的數量和質量上存在著諸多差異。
職業院校教師專業發展依賴于兩個方面:一是依賴于外部的推動力,二是來自教師本身的內驅力。國家教育的大環境、職業院校系統的優勢、學校的政策與氛圍、教師進修和學術研討、專家的引導和示范、良性互動的教學環境等都是外部的推動力,而教師專業自主發展的認知、情感和意志力是內驅力。職業院校教師的專業發展需要內驅力和外推力的有機結合,其中外因是條件,內因是決定因素。
職業院校教師專業發展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是外部動力,二是教師自身的內在動力。國家教育環境、職業院校體制優勢、學校政策與氛圍、教師培訓與學術研究、專家指導與示范、良性互動的教學環境等都是外部驅動力,而認知環境、職業教育環境,情感和意志力是教師專業自我發展的內在驅動力[4]。職業院校教師專業發展需要內外動力的有機結合,外因是條件,內因是決定因素。
教師自身因素和教師專業自我發展精神是教師發展的決定性因素。職業院校教師應重視自身的專業發展,樹立教師專業自我發展的觀念。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更新教育觀念,充分認識教師專業自我發展的價值,使自己的思維角度和思維過程模式隨著教學改革、教學實踐和學生需求的變化而不斷變化;其次,提高身心素質心理素質,培養自己對教學工作的感情和對學生的熱愛,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增強抵御挫折的能力;最后,教師要經常進行教學反思,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及時發現自身在教學時存在的問題,對這些問題采取針對性措施進行解決,最終達到提高教學質量、更新教學理念、學以致用、謀求自我發展的目的。
職業院校教師專業發展需要政府行政部門和科研部門的支持,需要為其提供支持、服務和發展平臺[4]。政府行政主管、科研部門和學校在提供課程資源的同時,要定期組織教師培訓和研討,特別是對部分縣(市)職業院校和民辦職業院校的教師進行培訓和組織研討,因為他們很少有機會參加系統的教研培訓和討論。
職業院校是教師專業發展最直接的外部環境和支撐,因此。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必要的條件尤為重要。職業院校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為教師提供專業發展條件:一是建立一支組織優化、素質優良的教師隊伍,為教師的專業發展奠定外部條件;二是加強與之相適應的教學設施建,一職業院校的教學培養為目標,做好校內外電子閱覽室、多媒體教室和實訓基地建設,引導教師積極整合地方乃至全國相應專業課的優質教學課件和教學資源,真正實現教學模式、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改革;三是創建學習型校園,設立教研室,按課程設置備課組和研究組,實行聽課制,評課、學術沙龍,建立有效的團隊合作機制,發揮傳遞、幫助、引導作用,促進教師成長,促進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與研究,促進教學體驗的發展和教師的幸福感[5]。
總而言之,高職院校教師良好的專業發展既是教師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高職教育教學發展的必然要求。教師是實施教育的主體之一,是職業學校未來創新發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