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炳蘭
(常州旅游商貿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常州 213032)
作為教育教學工作的“指揮棒”,教育評價是現代教育治理的重要環節。在我國教育系統,長期以來的“五唯”(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評價方式將教育、學校和師生趨利化、片面化、工具化,極大地扭曲了教育本質并壓抑了人的生命活力和創造性,嚴重背離了新時代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目標。
2020年10月,《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印發。該方案完善立德樹人體制機制,堅決破除“五唯”頑瘴痼疾,在主要原則中提出“四個評價”(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并貫穿于各項任務和舉措中,強調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全面落實《總體方案》,探索增值評價,對語文課堂非期待答案關注與探究,指出要正確認識非期待答案的重要意義并有效引導,讓學生看到自己前進的步伐,凸顯語文課堂教學對“生命在場”的重視與呼吁,對教育過程中“人”的關懷與發展。
增值評價(Value Added Evaluation)也稱為附加值評價,肇始于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英美等國家,近十年來在我國逐漸引起關注,并從研究走向實踐,得到了人們的理解和認可。“增值”即價值增長,是經濟學概念,指投入與產出之間的增加量;“增值評價”即是對價值的增長量進行評判。
在教育評價領域,增值是指學生的“發展程度”,增值評價是一種以學生的綜合素養在原有基礎上的變化來判定教育、學校和教師對學生發展產生影響的發展性評價方式。學生綜合素養的內涵包括但不限于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等六大核心素養。與傳統評價方式相比,增值評價具有兩方面顯著特點:一是不比基礎比進步的“增加值”,即聯系學生的原有基礎和最終結果分析其綜合素養的變化情況,重視起點、強調發展;二是不比背景比努力的“凈效應”,即剔除教育中學校、教師和學生無法改變的因素,只對可以改變的方面所做出的努力進行評價,尊重差異、關注過程。
增值評價的探索過程中,增值分析涉及大量專業的技術性問題,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加以輔助和突破,以提高教育評價的科學性、專業性、客觀性。作為語文教師,雖無法解決技術難題,卻可以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秉持增值評價理念,關注學生個體的努力程度和進步表現,從發展性角度進行縱向評價,激發學生內生動力,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課堂教學是現代學校教育之根基,師生問答是課堂交往的主要言語行為,蘊含著巨大的生命張力。語文學科作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尤其如此。但在真實課堂中,教師提問后只見“答案”不見“學生”的情況普遍發生,以傳統評價方式對待學生的非期待答案,使得語文課堂成了一個充滿霸權和意識形態的封閉的、壓抑的話語環境。
以增值評價來觀照語文課堂出現的非期待答案,可以發現它是教學過程中應然與實然、預設與生成的界點,是課堂教學資源新的生長點,在真實的課堂中是必然存在。
課堂的預設與生成具有互補性。預設是一種理想建構中的應然狀態,遵循知識學習的邏輯和效率,體現出對文本的尊重,表現出教學的計劃性和封閉性;生成則是一種實然的真實課堂反應,尊重生命體驗的過程和質量,是對學生的尊重、課堂的尊重,側重教學的動態性和開放性。在課程、文本、師、生的多方互動交往中,生成雖然是偏離預設的阻滯、中斷和反復,但它的出現體現了教學活動的動態變化,不僅具有瞬時性的特點,也顯示出鮮明的個體性。有教學智慧的教師,正是充分利用非期待答案的產生與消解,彰顯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凸顯生命真實。
課堂是師生共同建構的教學場域。雙方都是具有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人,尊重彼此的主體性,才能營造平等、平衡的教學關系。若想形成、發揮和提高學生的主體性,就必須真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眾多學者都在探索如何實現這一命題。但目前的討論更側重理論,如何在課堂教學中付諸實踐仍有待追尋,而非期待答案正是解決學生主體性問題的一個切入點和抓手。在課堂問答過程中,學生產生非期待答案,反映出思維意識的形成,教師對非期待答案的反思就是對學生思維的思維。關注非期待答案,就是為學生主體性的實現找到了可實踐的方法。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關注語文課堂中出現的非期待答案,有助于了解師生之間相互協調運動的對話機制,幫助學生觸摸真實環境下的社會交往。當學生沒有出現期待行為時,教師通過何種方式使之認同并與其行動一致,而學生本人又是如何消解自己的非期待行為,與課堂中權力不對等的教師相互協調。目前對課堂交往與對話理論的研究側重于指導教師話語表達,關注的是預設條件下教師如何做;少數不多的研究注意到學生,但落腳點仍是強調通過教師來促進學生的參與。而真實生成的非期待答案,正是師生雙方課堂溝通的聯結點所在,可以從理論與實踐兩方面尋找師生交往在“阻滯”時如何協調行動的社會機制,為探尋師生在課堂中的交往與對話提供新視角。
一節優秀的語文課,其核心任務是促進學生積極思維、發展學生思維能力,而不是執著于以標準答案進行評價。期待答案的產生也并不意味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很多課堂看似熱鬧,學生擁有充分的發言機會,但實際上卻是披著“對話”外衣的“獨白”。教師的提問往往是“是什么”的知識性的無疑而問,并且通過對學生發言權的控制來尋找期待答案,這樣的“一問一答”中教師仍是標準答案的壟斷者,而標準答案也僅僅是個人意見。教師應該摒棄虛假的課堂交往,更多地鼓勵學生追問、思考“為什么”,關注非期待答案,努力理解學生的“答”,從中發現學生目前的真實狀態,因勢利導,順勢而為,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多元思維。
對非期待答案進行增值評價,探究其自身的“邏輯世界”,在傾聽、理解、對話和反思的基礎上,不再單純追求教學過程的流暢,不再有意控制或者排斥非期待答案,而是抓住真實生成,以非期待答案為杠桿有效引導,撬動學生思維發展,注重學生的個體性和主體性,真正踐行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總體方案》“四個評價”的彰顯下,關注非期待答案的實質是在尋找課堂中預設與生成之間平衡與突破的點。教師要保持開放的心態,不僅傾聽、理解、寬容非期待答案,更要期待非期待答案,這是對教學生成的期待,對未知的期待。教師進行教學預設過程中,在設置問題時多提問理解、運用、判斷類的問題,少提或者不提簡單記憶類的問題,盡量牽引學生的思維向縱深處發展;在提問對象的選擇時,增加問題的覆蓋面,減少集中于個別學習成績好的學生的頻率,多提供學生討論的機會,盡量使教室中的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
在課堂教學中貫穿增值評價理念,教師應秉持有效交往的真實性、正當性和真誠性三個原則,通過對非期待答案本身的語言進行深入分析,合理地認可、肯定和引導,與其展開對話。年輕教師否定、控制、排斥學生的非期待答案的原因之一,是其面對非期待答案的手足無措,擔心課堂“脫軌”。在教學生命的成長過程中,伴隨著對非期待答案進行分層歸類、進行判斷評價以及恰如其分的處理,教師不斷積累、總結教學經驗,即使沒有上升到理論高度,也已經形成了一種教師個體的教學智慧。
教師對非期待答案期待的心態以及客觀公正的評價,有利于發揮其背后隱藏的學生獨特的觀察力、判斷力、思考力,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提高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1.在尋異中求獨特
每個學生都有主動思維的能力,鼓勵非期待答案就是激發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允許學生獨立地發表個人設想和見解,將個體思維的獨特展現出來,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保護他們創新思維的萌芽,從而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和發展。
2.在獨特中求多向
每個人的思維是獨特的,同時每個人的思維也是多向的,都有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考慮問題的潛力。鼓勵學生的非期待答案,激勵學生進行廣泛的、多方位的獨立思考,培養學生思維的多向性、敏捷性和靈活性。
3.在多向中求深刻
思維活躍并不完全等同于思維深刻。思維的深刻程度指向人的思維質量,是判斷一個人思維品質的重要指標。鼓勵非期待答案,不僅要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更要注重“抽絲剝繭”出學生非期待答案中蘊含其思維深處的內涵,將對非期待答案的反思變為師生間一場思維與思維深層次的對話與碰撞,在教學相長中拓展雙方思維的深刻程度。
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而學生的思維、審美和文化方面的發展皆是在個體言語經驗發展過程中得以實現。增值評價側重于動態剖析,教師要提高增值評價的認識與水平,合理面對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具體的非期待答案,認真傾聽、努力理解并積極展開對話,關注學生個體的努力程度和進步表現,讓每個人的付出都能得到客觀公正的評價,以實現師生的共生、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