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 褚天霞
“兒童友好城市”概念緣起于1996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聯合國人居署共同發起的“兒童友好城市運動”。其內涵指的是“一個明智政府在城市所有方面全面履行兒童權利公約的結果,不論是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或者社區,在公共事務中都應該給予兒童政治優先權,將兒童納入決策體系中”。具體來說包含以下四個方面:政策友好、服務友好、人文友好、環境友好。
兒童友好型城市的概念在國外已經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很多城市都在積極的探索研究,目前國外已經有400多個城市經過了認證。“兒童友好型城市”的建設的核心是建立一個完善和安全的城市環境,兒童可以隨時隨地安全方便地玩耍、生活和學習。例如丹麥,不僅有從兒童視角出發的優秀的城市建設,作為童話王國的丹麥也同樣重視兒童的藝術生活、心理健康成長。自1971年來丹麥國際兒童戲劇節已經舉辦了近半個世紀,兒童戲劇節是國際三大戲劇節之一,也是丹麥兒童一年一度的饕餮盛宴。
我國兒童友好型社區建設起步較晚,2006年,我國國務院婦兒工委辦公室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開始實施“兒童保護體系與網絡建設”項目,探索營造兒童友好型社會環境。目前,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全球范圍內認證了超過3000個兒童友好型城市和社區,其中尚無中國城市和社區的身影。不過,“兒童友好”理念正逐漸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近年來,長沙、深圳、北京、上海、成都、重慶、南京、杭州等多個城市提出要創建“兒童友好型城市”,并開始了一些有益嘗試。當前,我國兒童友好型城市創建過程中反映出了一些問題,如缺乏符合我國特色的指標框架研究,建設評價標準不清,兒童友好型城市研究規劃力量不足等。
珠海市金灣區作為珠海市兒童友好社區的試點區域,從2019年開始的2年間,從0到1,兒童友好型社區的建設有了實質性進展并為全市推廣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首先,從政策制度上予以保障。2020年上半年,結合國內外在空間建設和制度服務方面的先進標準和經驗,以及金灣區西城社區2019年至今的涉及兒童基礎設施規劃實踐,珠海市金灣區首次印發了《金灣區少年兒童友好社區建設導則》,從制度上確保了兒童友好型社區的有制可循和長遠發展。
其次,從空間規劃和建設上打好基礎。2019年2月以來,金灣區西城社區秉承兒童參與,親子共融的理念,先后投資1060.65萬元在珠海率先開展了少年兒童友好試點社區建設工作。西城社區試點了兒童安全出行系統。在航空新城小學,通往社區的主要人行道上,鋪設有寬1.5米、總長約1400米的安全上學路徑(“學道”)。結合“航空新城”的特色文化,在學道上“點綴”了豐富多彩的航空主題畫作。孩子們在學道上行走,不僅更便利安全,還可以起到寓教于樂的效果。金山公園以及金灣情侶路的豐富兒童游玩設施等。通過這些基礎設施的規劃與建設,不僅讓在社區生活的少年兒童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適,更重要的是通過從兒童的視角來打造一個兒童喜愛的社區,從而吸引兒童背后的人才落戶金灣,從而提升區域人才水平,以最吸引人的社區環境,人文環境和營商環境成為大灣區一張亮麗名片。
再次,利用豐富的社區活動來踐行兒童友好社區的使命。西城社區引進公益早教課堂服務,充分保障0歲-3歲兒童權益等內容,招募社區兒童參與社區事務的討論,代表少年兒童發聲,創新項目全過程的公眾參與機制等方面指引。金灣區圖書館結合兒童友好型社區理念,設置有“少兒閱覽區”“幼兒閱覽區”“0-3歲閱覽區”等,為不同年齡階段的少年兒童讀者提供各具特色的閱讀環境和活動區域。不僅在空間設施,內容方面也十分豐富。結合金灣發展特色和館內現有資源,金灣區圖書館面向青少年兒童開展了“國學課堂—VR國學、六藝”“身臨其境—STEAM科創空間”“益智學堂—兒童巧手DIY”等六類周末公益活動,提高青少年兒童的學習積極性和動手創造性,強化親子之間的交流溝通意識,引導青少年兒童養成活學活用、舉一反三、主動學習的觀念意識。
隨著金灣區兒童友好型社區建設已經有2年多的時間,在這段時間,社區居民是否有深刻的感受,以及對后續建設有哪些期待和需求,筆者進行了兩項主要工作,分別是發放問卷調查和對金灣區10個家庭進行深度訪談。
本次問卷調研對象為金灣區常住居民,年齡主要為31-40歲的孩子家長,以本科學歷為主,兒童對象為幼兒和小學生。當問及是否了解金灣區兒童友好型社區創建時,40%的調研對象選擇完全不了解。當問及是否對金灣區的公共戶外場所滿意,58%的調研對象選擇比較滿意,其次是非常滿意和一般滿意。所有調研對象,都認為兒童友好型社區的創建意義重大,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兒童安全快樂成長、鍛煉身體素質、提升社交能力以及引導教育。家長們認為兒童友好型社區的建設,不僅在于基礎設施建設及空間設計,還需要加強一些活動組織,提供相關教育指導以及鼓勵兒童參與社區管理。就教育方面來說,調研對象普遍關注兒童的英語學習,據調查顯示,65%的兒童英語學習以課堂教學為主,其次是線上學習和線下培訓機構學習。家長們希望社區可以多組織一些公益英語學習活動,開展英語課程拓展學習,組建英語社團等。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家長們希望通過多樣化的英語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豐富的課外活動以及趣味性的學習內容來提升孩子們的學習興趣。82%的調查對象認為兒童友好型社區建設會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指數,同時,80.8%的調查對象認為兒童友好型社區建設有利于金灣區提升區域影響力,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除了對金灣區常住居民進行問卷調研外,筆者還對本區域內的10個家庭進行了深度訪談。通過整理訪談結果,可以得出以下結論:(1)對兒童友好型社區概念不太了解,只是注意到戶外公共區域多了很多兒童設施和兒童空間設計,并不知道政府要創建兒童友好型社區;(2)認為區域內的教育資源較為匱乏,當然也是新區域建設初期,教育資源配套還不完善,除了課堂學習,孩子們能夠參與的適合的公益教育類活動較少;(3)訪談家庭中有幾個是教育從業者家庭,一致認為區域內的高校資源豐富,家長素質較高,可以發揮這一優勢,與學校進行互補,豐富孩子們的課余活動;(4)社區可以發揮組織作用,將區域內的教育資源進行整合,利用教師群體,家長群體,大學生志愿者群體等,充分開展校外拓展活動,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第二課堂教育;(5)兒童友好型社區創建,尤其是教育資源的投入,能夠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人才,從而良性循環,有助于區域發展。
基于對金灣區居民廣泛深入的調研和對其中10個家庭的深度訪談,以及筆者對于國內外兒童友好型城市或社區建設的資料整理分析,梳理了國內其他城市和金灣區兒童友好型社區的建設現狀,居民需求等信息,筆者作為金灣區一所高校英語教師,嘗試基于英語資源開發的角度來探索金灣區兒童友好型社區的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完善。
(1)政府應加大宣傳,在制度、財政方面給予保障,承擔起組織協調作用。根據筆者調研得知,40%的家長完全不了解兒童友好型社區概念,也不知道金灣正在創建兒童友好型社區,反映出政府的宣傳還不夠到位。居民作為區域內生活主體,對于現行政策了解的程度直接影響創建成果,應加強宣傳,做到人人了解,從而自覺參與其中。政府作為社區資源重要的開發主體,要突出在教育資源開發方面的作用。充分組織和調動轄區內的一切資源,如教育人才資源、機構資源、地理空間資源等。
(2)人才資源是提升社區教育功能的重要保障,應充分開發社區教育資源,建設社區教育人才隊伍。金灣區有2所本科院校,3所高職院校,區域內有多名教師家長。除此以外,還有各行各業的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可以考慮組織以下三類人員來擔任社區教育工作人員∶①社區內的教師家長,這類人員既是學生家長,又是教師,懂得教育規律,對教育非常重視,同時又可以從家長角度考慮兒童需求和具體學習情況。可以組織教授英語課程的家長,給社區或者所在小區的兒童,提供一些英語啟蒙指導,以及組織形式多樣的英語活動;②本區域的高校,都開設有英語專業,高校學生可以作為一支強有力的英語教學輔導志愿者隊伍。一方面,大學生群體陽光,年青,有活力,深受兒童喜愛,另一方面,他們也可以有更多的實踐鍛煉機會,做到雙贏;③充分調動各類人力資源,除了深諳教育規律的家長外,還需要有各行各業的其他人員加入,就英語教育而言,從事國際貿易、律師、行政管理人員都可以加入,這類人員的英語基礎普遍較好,發音比較規范。通過吸收不同背景的人才資源,孩子們在學習英文的同時,接觸到不同的職業群體和行業知識,拓寬知識面。
(3)充分利用社區的空間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此處的空間資源,既指區域內的教育機構,相應的場地,設備設施,也指戶外空間,公園,社區,公共場所等。政府可以組織這些機構單位和社區對接,將適宜兒童的一些場所有序開放,比如說高校的英文閱覽室,圖書館的英文觀影區,以及適合于開展英文演講,情景劇表演的舞臺或報告廳。除此之外,金灣區的戶外活動空間已配備比較完善,而且適宜兒童活動,可以充分利用周邊公園,海邊場所,居住小區,開展豐富多樣的兒童活動,例如英語角、英語游戲項目、認識大自然、講述英文小故事等等,分年齡段設計不同的活動內容,鼓勵兒童自由選擇,積極參加,不僅可以提升兒童的英文表達能力,還可以改善他們的社交能力,激發他們參與社區活動的積極性,爭當社區小主人。
(4)以大灣區建設為背景,金灣區可探索與國際友好城市或社區的溝通與交往,學習和借鑒對方的經驗,不僅可以加速金灣區或珠海市的兒童友好型社區建設,還可以加強國際間聯系,為英語學習者提供良好的環境基礎。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以及大灣區建設的不斷推進,灣區內城市與國際社會的經濟和文化的交往將越來越頻繁。兒童在文化溝通中也是極其重要的一環。金灣區應利用灣區內的區位優勢和良好的硬件設施,務實推動國際友城交往,利用好各種平臺,如省,市的國際友好協會,全方位提升金灣的影響力,主動展示金灣的形象和特色,努力拓展兒童青少年的教育、研學、文化、體育等領域的對外交流與合作,不斷拓展金灣區以及珠海市的兒童國際交流成果,創建出屬于金灣特色的兒童友好型社區,并為國內其他城市和社區提供參考和指引。
金灣區作為珠海市兒童友好社區的試點區域,目前擁有了相關的對標國內外兒童友好城市的硬件環境,并在逐步地完善中。不僅需要考慮符合兒童的空間環境的硬件條件,還需要兼顧兒童的學習,社交,心理和文化等方面的軟性環境建設,更好地踐行聯合國關于兒童友好城市的核心概念,即讓兒童能在金灣的社區中,不僅能方便,安全地玩耍,也能很好的學習。金灣區內大多數兒童家庭是80,90后父母,家長均有一定的英語基礎和國際化視野,打造快樂的社區英語學習環境,不僅讓兒童感受英語語言的魅力,還能增長見識,開闊視野。城市或社區對兒童友好,更容易留住人才,提升生活幸福指數。兒童的精神面貌就是家庭精神面貌的體現,而成千上萬的家庭面貌則匯成了金灣的城市面貌。通過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給予社區內的兒童更好更優質的英語教育,可以進一步提升金灣的區域品質和魅力,助力于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內屬于金灣的魅力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