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衛生健康職業學院 李愛霞
外科護理學是一門臨床護理學專業必修的核心課程,也是護士資格考試必考的學科,其主要任務是使學生樹立“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現代護理理念,能運用科學的護理程序和方法,對外科各系統疾病病人進行整體護理,從而減輕患者痛苦,促進患者健康并保持健康。因此,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素質護理人才非常重要,為實現這一目標,需提高護理教學質量。筆者結合多年的護理教學和臨床實踐經驗,對高職外科護理教學進行教學改革探究,取得一定的教學效果,現探討如下。
高職院校的學生,入學時分數偏低,知識基礎比較薄弱,部分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強,對學習興趣不高,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不愛看書。
部分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前不預習,課后不復習,作業不能按時完成,學習方式方法不當,習慣于死記硬背知識點,不能很好地理解掌握,對所學知識點不能靈活應用。部分院校對實訓課沒有引起高度重視,實訓課開課率很低,實訓條件達不到實訓要求,需開展的實訓內容無法開設,影響實訓效果,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較弱。
調查發現,高職院校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呈現復雜多樣、參差不齊的多元生態。多數高職學生具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有著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操和集體主義精神,并表現出當代大學生積極向上的時代風貌。但也有一部分高職學生責任意識差、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社會公德意識淡薄等問題[1]。
外科護理學緒論部分是對這門課程的概括性介紹,很多外科護理學教師對緒論的教學沒有引起重視,講授緒論時不是詳細地講解,而是幾句帶過,緊接著上下一章節的內容,學生不知道這門課將要學什么,怎么去學,怎樣學好,這樣很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外科護理學是一門臨床護理學專業必修的核心課程,與其它專業課的區別,可列舉一些外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臨床表現,怎樣去護理讓病人盡快恢復,怎樣與其它專業疾病鑒別以免誤診,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大大激發學生對這門課的學習興趣,也為今后學習這門課奠定良好的基礎。
1.多媒體教學法
在外科護理學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教學越來越多,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傳統的教學方式不能把枯燥而抽象的概念、疾病發病機理、臨床表現及很難理解的教學內容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來,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運用多媒體教學方式主要采用多媒體技術,讓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應用到到教學中,使所授課內容形象、直觀,便于學生對知識點理解、掌握,且加強記憶,對外科護理學也越來越感興趣,例如在講解外科腹部手術消毒范圍時,傳統的理論教學讓學生們感覺很抽象,不能分清具體消毒范圍,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利用圖片或視頻形式呈現給學生,結合課后實訓,學生很容易理解掌握,且非常感興趣,調動了課堂的積極性,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案例教學法
學生學習醫學方面理論知識是為臨床作準備,能運用所學知識對護理對象實施整體護理,以減輕病痛、促進病人康復、保持身心健康。外科護理學不僅要求學生要有扎實理論基礎知識、熟練掌握各項操作技能,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培養學生臨床思維能力。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將案例引入教學活動中,教師作為設計者和激勵者組織學生圍繞案例呈現的客觀事實和實際問題進行討論研究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可有效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熱情,提高其主動運用知識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2]。根據《外科護理學》教學目標及教學大綱要求,選出典型臨床案例,在問題設置上圍繞核心本質,保證層次性和開放性。設置情景模擬表演內容,學生參與表演、置身于案例情景中、感受情景的同時,還可以調動小組討論、調節課堂氣氛[3]。接下來,老師對本次案例討論及學生模擬表演進行評價,指出不足之處并進行補充,并加以總結,將案例與本次授課內容融合,突出教學重點,解決難點,根據各小組討論的情況、對知識掌握程度結合臨床實際情況,做課后思考題。通過案例教學法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培養了學生臨床思維能力,提高了教學效果。
3.PBL教學法
PBL是以問題為基礎、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引導的小組討論及自學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法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強調以解決問題和多種學習途徑為中心,目前已成為國際流行的一種教學模式[5]。與傳統教學法相比,PBL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由原來的“主演”轉變為把控全局的“導演”,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充當小課程的小教師[5],在外科護理學教學過程中實施PBL教學法,不僅能連貫和完整地將外科護理學知識傳授給學生,還能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提高學生解決問題和自學能力,提高思維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并有助于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提高教學效果,值得推廣[6]。
4.課程思政融入課堂教學
在2016年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著力強調,高校教師務必要把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用好,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政課同向同行,達成協同效應[7-8]。因此,要將課程思政融入外科護理學課堂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如在緒論中講授外科護理學發展史時,結合我國外科的發展情況,可融入愛國精神、思想道德方面教育;在講解外科護理學各章節疾病中引入案例較多,授課中可告知學生,護士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更應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融入職業素養教育等,借助鐘南山院士的先進事跡,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學生成為具有社會責任感、有奉獻精神的時代新人[9]。另外,在教學中融入團隊合作,要有創新精神,如進行外科手術時,需多名醫護人員合作才能完成。因此,要努力用好課堂教學主渠道,實現全程、全方位育人,以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醫學人才。
《外科護理學》作為護理專業的一門主干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操作性,實訓課教學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樞紐,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最佳途徑[10]。對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創新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實訓課教學也是學生從理論到實踐操作的過程,可以反映學生對理論課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一些院校對實訓課沒有引起高度重視,實訓課開課率很低,還有院校對實訓室建設尚未引起重視,沒有足夠的實訓設備,實訓條件達不到相應的實訓要求,需開展的實訓內容也無法開設,學生動手操作機會非常少,影響實訓課教學效果。因此,需要加強外科護理實訓室建設,提高實訓課開課率,建設外科實訓室時要盡可能參照三甲醫院的設備和布局,模擬臨床真實的環境,為進入臨床作準備,如:手術室布局,手術室環境的要求,手術室相關的制度,參加手術的醫護人員須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實訓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無菌觀念,充分認識無菌操作的重要性,如何達到無菌操作要求,手術之前如何進行外科洗手、怎樣穿無菌手術衣、戴無菌手套及怎樣對患者手術區域皮膚消毒、鋪巾等。為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需提高實訓課開課率,不僅使學生學習更多實訓操作,同時給學生提供更多動手機會,為學生以后進入臨床作準備。另外,學院要加強與見習、實習醫院的聯系,使院校與醫院的資源共享,為外科護理學實訓教學提供更為優越的條件。
在臨床上,護理工作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對于患者治療疾病、身體康復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護理工作是一項團隊合作的工作,需要依靠大家共同努力來完成,護理團隊精神是協作精神、服務精神、大局意識的整體體現,是對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統一的反映,也是確保高效開展護理工作的重要保障[11]。一個優秀的護理團隊必然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在護理工作中能夠相互合作,有效提高護理質量。因此,在外科護理學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為以后進入臨床作準備,如在講解外科手術章節時,一臺手術的順利完成及病人術后的康復,需要醫護人員共同協作來完成。在搶救外科急診病人時,需要醫護人員共同配合來完成。在平時實訓教學中,可以以小組為單位設計實訓,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
外科護理學是一門臨床護理學專業必修的核心課程,通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適應高職學生的多種教學方法的聯合使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臨床思維能力以及動手操作能力,且在教學中把課程思政融入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有效地提升教學質量和學生整體素質,使之成為更加優秀的適應臨床工作需要的技能型醫學人才。
相關鏈接
護理專業是一種大學專業類型。護理本科學制四年,根據現代醫學模式的要求,培養具備人文社科、醫學、預防保健知識、護理管理、護理教學和護理科研的高級專門人才。
該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相關的人文社會的科學知識和基礎醫學、預防保健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臨床護理技能的培訓,具有對服務對象實施整體護理系社區健康服務的基本能力。畢業后可在護理領域內從事臨床護理、預防保健、護理管理、護理教學和護理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