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第十一建筑有限公司 宛軍
職工文化由職工創造并作用于職工,企業工會提煉和塑造職工文化,是工會宣傳工作的核心。隨著經濟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斷發展,職工群體代際更替,職工群體價值追求多元化,同時互聯網大數據廣泛應用于企業生產中,各級企業工會也積極探索“工會+互聯網”模式。
中國工會十五大報告指出:“職工文化建設是職工提高職業技能素質、豐富精神文化生活、激發勞動熱情和創造活力的重要載體。”職工文化具有獨立性,由職工群體所創造,是企業發展活力的體現。企業工會組織需要結合各類企業自身行業特點,融合企業文化,提煉職工文化,增強企業競爭力。
隨著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勞動力隊伍多元化、職工群體年輕化,職工需求多樣化,國有企業職工文化建設呈現新情況。由于不同年齡階段的背景和情況不同,尤其是90后及00后擇業具有新的特點和需求,國有企業職工通常年齡跨度較大,各年齡層價值觀上的存在較大代溝,年輕一代員工與企業之間缺乏共同的目標和共同利益。
此外,企業工會完全沿用原來陳舊的職工文化,基本沿用老員工創造的職工文化,工會在多數時候僅僅宣傳老一輩的勞動模范群體所形成的職工文化,這對年輕的職工并不存在吸引力,更不可能在年輕一代職工文化中起到影響,集體主義價值觀缺乏,無法塑造新的職工文化。
工會是企業職工的“娘家人”,為職工排憂解難,維護職工群眾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在職工文化建立和塑造中起到重要的引導作用。由于各類企業具有不同特點,勞動力文化素質水平參差不齊,法律意識淡薄,職工合法權益保障關系復雜。企業工會未完全調查到職工權益的需求和保障意愿,開展維護職工服務和保障工作的時候仍然存在走形式的情況,很容易形成工會與職工的矛盾,不利于形成健康和諧的職工文化。
企業職工文化是形成和諧健康的勞動關系的“潤滑劑”,建設、維護和發展職工文化,是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需要。職工文化代表的是職工群眾的文化權益,表達的是職工群眾的集體呼聲和精神面貌。當前,勞動關系矛盾經常發生,極易造成勞資糾紛事件,對企業和職工發展帶來不利影響,企業工會服務職工、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工作仍然不能完全滿足。
職工群眾是企業文化的踐行者,加強職工文化建設不僅是提升職工核心素養的重要舉措,也是推進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①。企業文化是以企業家為代表的企業管理者群體創造的文化,代表的是管理者群體的管理理念和價值追求。職工文化是職工群眾創造的文化,代表的是職工群眾的文化理念和價值追求。企業文化與職工文化的有機融合才能夠充分發揮企業管理者的作用,在傳播企業使命和企業文化的同時,塑造先進的職工文化,促進企業成功“長壽”。
在國有企業中,尤其是歷史悠久的大型企業,經過改制和變遷形成了企業文化,形成了企業在管理、控制上的規范。但是一直存在著企業文化的重要性被放大,認為企業文化就包括了職工文化,忽略了職工的精神追求,認為職工只要遵守企業提出的價值理念,企業就可以創造更多的價值。由于管理者長期存在這一的一種觀念,便造成了企業文化與職工文化之間失衡。
近年來,傳統行業在大數據的影響下正在逐步轉型,國有企業也在尋求高效的管理方法,以期提高企業效率。加強互聯網技術與職工文化的深度融合,對豐富職工文化發展、推進智慧工會建設意義重大②。企業工會運用互聯網技術能力仍然不足,很多時候用于宣傳工作上,如微信公眾號、企業官網,以報道勞動競賽活動等活動類宣傳為主,并沒有在職工文化提煉充分發揮作用。
目前企業生產中的安全問題仍然較多,企業工會運用互聯網、大數據技術,加強對安全生產的檢查和監管,進行職業健康安全檢查,開展安全教育和培訓,創新工會服務思路,有機融合各級工會,優化的資源的配置和使用,進一步將安全生產文化要求轉化為職工的自覺行為。
塑造企業職工文化首先的是塑造職工的價值理念,樹立起具有正能量、健康有力、積極向上的職工理想信仰。國有企業生產經營中,經常出現時間緊任務重的情形,恰恰是這樣的情況,更容易形成攻堅克難、敢于沖鋒的勞動模范個人和群體。工會組織要結合職工需求和價值主張多元化的特點,發掘年輕團體的職工文化,尋找身邊年輕團體攻堅克難的模范團體精神,找到共同感和集體價值觀,拉近職工與企業使命之間的距離,提高職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同時,企業工會要扎實開展多樣化的評選活動,開展勞動模范個人、勞動模范集體評選活動,弘揚企業中的勞模精神,宣傳發現身邊的勞動模范和企業優秀的典型的先進事跡,以提升群體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激勵群體創造,培養集體榮譽感。要根據職工多樣化的需求,結合行業特性,弘揚勞動模范精神,展現職工廣大職工和勞動群眾的偉大的品格,形成企業與職工高度認同的集體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樣才能形成職工群體行為規范,展示職工的精神風貌。
工會在國有企業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夠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依存、互惠互利的勞資關系、穩定企業內部關系④。國有企業中基層工會組織要在勞動保護、職業健康監督檢查工作中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時刻把職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首位,將安全健康教育放在企業職工文化塑造當中的重中之重,努力提升企業職工的安全文化素養,挖掘提煉職工文化、宣傳職工文化、實施先進職工文化。
工會加強對職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訓力度,推進安全職業健康管理制度化、安全設施標準化、作業行為規范化。企業各級工會要在職工中廣泛普及勞動安全衛生知識,切實維護職工生命安全和健康權益。要通過新員工入場教育、班組例會、現場櫥窗、標語和公司網站等多種形式,向職工宣傳勞動安全衛生的基本知識和企業的各項規章制度,要認真組織學習安全知識,開展勞動法律知識講座,安全知識宣講、防火防洪應急安全演練等活動,切實提高了職工的安全防范和勞動權益保護意識。
企業文化和職工文化建設要以職工為本,形成企業和職工高度認同的企業核心價值觀,在企業文化制度機制建設上發力。企業中經營者要與職工相互尊重,形成良好的團結文化氛圍,將企業文化潛移默化的融入生產和經營之中,促進企業發展的同時也促進勞動者的成長,從而達到共贏。
一是工會組織要搭建職工活動平臺,開展各類職工知識競賽,如“安康杯”“勞動技能”競賽及書畫、征文活動等。文體活動可以活躍職工的工作生活,增進職工與企業的感情、改善企業的人文環境,增強企業的凝聚力、促進企業的和諧發展③。職工文化活動要實現教育職工群眾、感化職工群眾和同化職工群眾并全面提升職工綜合素質。工會組織不僅要意識到要搞職工活動,還要弄清楚職工文化與職工活動的區別,并不是開展了職工活動就可以形成職工文化。二是要建立起陣地平臺,建立起職工書屋,鼓勵職工運用業余時間,專研學習。三是要搭建起品牌平臺,發掘職工文化品牌項目,開展獨特的節日活動,如企業職工文化節。四是要建立起職工文化人才平臺,發現企業中潛藏的文化工作者、文化積極分子,為職工文化的宣傳提供人才動力。
積極推進“互聯網+”工會建設,探索普惠職工、網上入會等新方式、新途徑,企業工會要結合互聯網資源,要探索出工會與互聯網的融合。企業工會要加大信息化建設的投入,積極推動工會數字化轉型,探索出建設先進的職工文化的新模式。可以借助網絡和數字化,開展線上微課堂、線上作品展示,開展工會云展覽活動,將企業中優秀的勞模和工匠創新點向職工普及,同時也可以開展線上培訓,開展短視頻活動等,充分調動職工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要利用互聯網各個平臺的作用,創新職工文化塑造中思想教育,改變職工群眾被動的局面,使被動轉化為主動,實現職工群眾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為企業職工文化建設帶來新思路。
相關鏈接
國有企業,是指國務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別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國有獨資企業、國有獨資公司以及國有資本控股公司,包括中央和地方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和其他部門所監管的企業本級及其逐級投資形成的企業。
國有企業,由國家對其資本擁有所有權或者控制權,政府的意志和利益決定了國有企業的行為。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支柱。
國有企業作為一種生產經營組織形式,同時具有商業類和公益類的特點,其商業性體現為追求國有資產的保值和增值,其公益性體現為國有企業的設立通常是為了實現國家調節經濟的目標,起著調和國民經濟各個方面發展的作用。
按照國有資產管理權限劃分,國有企業分為中央企業(由中央政府監督管理的國有企業)和地方企業(由地方政府監督管理的國有企業)。對于個別中央企業在國家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所承擔的責任較為特殊,歸屬于國務院直屬管理,這些中央企業屬于正部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