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栗榮曉
智慧城市是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空間地理信息等新一代信息集成技術,促進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服務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通過智慧城市建設,融合各個行業的信息資源,實現城市的精細化管理、資源的科學配置、居民生活的便捷服務,對提升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2022 年,河南將建成一批特色鮮明、集聚和輻射帶動作用大幅增強、綜合競爭優勢明顯提高、在保障改善民生與創新社會管理等方面成效顯著的新型智慧城市,推動1 ~2 個試點城市達到全國一流智慧城市水平。到2025 年,各省轄市和濟源產城融合示范區智慧化水平整體大幅提升,建成5 個全國一流智慧城市。
值得關注的是,智慧濟源時空大數據平臺于2019 年在濟源產城融合示范區啟動建設,由自然資源部、河南省自然資源廳、濟源產城融合示范區管委會(濟源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建共享,是濟源新型地理空間信息數據庫與通用時空大數據平臺的集成。
在濟源,時空大數據平臺是城市智慧化的基底,加快了城市成長的腳步。實體化數據智慧有序、網格化管理透明高效、資源化應用精準便捷,構建大數據時代新型基礎測繪服務體系,濟源正探索一條依托于智慧濟源時空大數據平臺的城市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治理的新路徑。通過建設地理實體、探索構建網格化平臺架構體系、運用5G+、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GIS 及移動通信等前沿科技,實現信息多元呈現、平臺分布式管理、資源的動態管理和彈性調度等多種智慧服務。
智慧城市的美好生活場景值得期待,推動我國新型智慧城市發展,需要以建設智慧社會為目標,堅持智慧城市、數字鄉村一體化統籌發展,通過數據融合匯聚和共享開放,充分挖掘城市數據資源的價值,并助力城市治理、公共服務和科學決策,使智慧城市建設成效大幅提升。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要完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推動信息網絡逐步向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共享的泛在網方向演進,促進信息網絡智能化、泛在化和服務化,促進通信移動化和移動通信寬帶化,推動計算、軟件、數據、連接無處不在。推動5G、NB-IoT(窄帶物聯網)等下一代網絡技術不斷演進,促進高速寬帶無線通信全覆蓋,提高城市數字化水平。
要推進公共服務公平普惠。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建立跨部門跨地區業務協同、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務信息體系,探索創新發展教育、就業、社保、養老、醫療和文化的服務模式,提供便捷化、一體化、主動化的公共服務。從社會發展全局出發加強頂層設計,構建以東促西、以城帶鄉、以強扶弱的新格局,為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提供契機和動力。
要深化城市數據融合應用。著力推進城市數據匯聚,推動各級政府開展以數據為核心的城市大腦建設,實現城市各類數據集中融合匯聚和綜合智能分析,建立健全數據輔助決策機制,推動形成“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政府決策新方式,提高政府對風險因素的感知、預測和防范能力。
要優化新型智慧城市生態。通過政府引導,鼓勵政企合作、多方參與,創新智慧城市建設運營模式,實現智慧城市建設項目的可持續健康運營,著力提高民眾體驗的滿意度。同時,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形成數據治理、數據開發的數據安全利用機制,釋放城市數據要素活力。
黨的十九大在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等信息化領域做出了新部署,指明了新方向。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點上,河南智慧城市時空云平臺建設,順勢而為,乘勢而上,為新時代城鄉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譜寫更加出彩的時代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