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杰
(河南省實驗學校英才國際小學 河南·鄭州 450053)
近些年來,校內作業和校外培訓就如大山一般壓在中小學生頭上,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危害非輕,中小學作業問題和校外培訓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2021年,國家層面出臺文件劍指這兩個問題,先是4月教育部出臺文件對中小學作業管理進行規范,后于7月中辦、國辦頒布“雙減”政策,10月全國人大提出擬將“雙減”入法。可以看出,我國非常重視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負擔。“雙減”政策的實施對中小學校和所有老師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挑戰。“雙減”政策下,如何減負提質,提高語文課堂效率,在40分鐘的課堂里,高效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方法,培養學習能力,豐富道德情感,獲得高效發展,真正實現在“雙減”之后“不減教學質量、不減教育責任、不減學生成長”,滿足社會、家長的期待,對小學語文教師而言更是充滿挑戰。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審時度勢,轉換教學理念,優化教學方式,不斷充實自己,著力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在有限時間內讓學生學會學好,全面達成育人目標,求得教學的最大效益。
好教師才有好教育,才有好課堂。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關鍵在于教師。“雙減”政策的實施對小學語文教師教學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語文教師首先要轉變思想,更新教學觀念,做一個教書育人的覺醒人。“雙減”的目的是提質增效、立德樹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上課不是再靠時間要效果,不是課內不足課外補,而是要通過改善課堂質量,提升課堂效率,把時間、把健康、把能力還給孩子,自覺踐行“負擔少、耗時少、高質量、高效益”的“雙減”政策下的教學思路。其次,加強學習和探索,不斷提升語文素養和教學能力。一方面,語文教師要注意拓展自己的知識結構,擁有廣博的知識,教學中能夠站在更高角度、在更廣范圍內開闊學生視野,使各種知識相互聯系和融合,提升教學效率。一方面,語文教師要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對于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思維能力、心理發展規律要有確切了解,對于語文領域最新的教學研究成果、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等要及時掌握,做到與時俱進。通過不斷學習和探索,加強內功修煉,筑牢理念之基、技能之基,不斷提升課堂教學能力。再次,“雙減”背景下,政府教育部門要積極組織小學語文教師培訓,不斷提高小學語文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學校語文教研組要針對“雙減”政策加強“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研討活動,認真研究課堂教學策略,優化課堂教學方式,通過精研教學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助力打造語文高效課堂。
要打造語文高效課堂,制定恰當的課堂教學目標至為關鍵,語文教師切不可忽視。應根據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和課堂教學的內容,結合小學生認知規律、學習習慣等實際恰當設定教學目標,使教學目標明確可行。教學目標的設定應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欲望,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具體來說,應重點從知識、能力、情感三個維度著手來考慮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目標設定。一是知識目標。語文課程是基礎性課程,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知識目標主要是傳授學生識字、寫字、了解文章內容和寫作方法等,使學生掌握一定的文字、語言、讀寫、邏輯等方面的知識。二是能力目標。小學語文課堂在傳授學生知識基礎上,還要重視學生能力培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著眼于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促進學生獨立思考,學會讀書,提升運用知識的能力。另外,還應將學生的協調能力、應變能力、創造能力等納入課堂教學目標中,使學生在掌握語文知識的同時,逐步培養多方面能力。三是情感目標。這一目標體現的是語文的人文性,強調對學生進行人文滲透和滋養。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應注重情感熏陶,指導學生正確理解文章內容及文章蘊含的思想情感,從中得到啟迪,學會審美,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升華道德情操,優化心理品質,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總的來說,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目標應具有育人性,語文教師要從多角度考慮,把知識傳授、技能培養、情感培育都具體體現在每節課堂的教學目標中,從而充分發揮出教學目標的導向作用,以此展開教學活動,必然能夠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效果。
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既是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師生進行情感交流的過程。語文教育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輕松愉悅的氛圍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情感,增加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活動,從而更容易樹立積極的語文學習觀,加速語文知識接受與內化的進程,使語文課堂煥發出活力,教學效果得到明顯優化。因此,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對于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打造深具影響。具體而言:一方面要努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和諧、友好、親切的師生關系有助于調動學生上語文課的興趣,認真聽課和積極思考問題,強化主動學習意識,也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是構建輕松愉悅課堂氛圍、高效完成教學目標的重要基礎。語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情感,加強與學生的交流,了解學生預習復習狀況,多聽取學生的建議。要認真傾聽學生的課堂發言,通過學生“講”教師“聽”,讓課堂成為學生發揮的舞臺,有助于鍛煉學生說話能力,激發學習興趣。要不失時機地贊賞學生,贊賞對學生是一種非常愉悅的體驗,能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被肯定的喜悅,激發學習熱情,“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同時,也拉近了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融洽了師生關系,活躍了課堂氣氛。另一方面,可以充分運用現代教學手段,讓課堂變得生動、直觀、豐富,激發學生求知欲。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利用多媒體創設具體的教學情景,重現文章中描述的場景,讓學生視聽感官受到刺激,此時,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文字教學,而是直觀、豐富、立體、多彩的趣味活動,能夠強烈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熱情,發展學生觀察、想象、思維能力,獲得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率。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彼此之間在知識、智力、愛好等多方面都存有差異。充分利用合作式教學方式,可以使學生互補學習、互相幫助,培養合作精神,更有效率地提升學生綜合能力。此外,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滿足學生心理需要,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學生有了展示自己的機會,通過長時間的鍛煉,有助于拓寬思維,培養表達能力,增強學習信心,激發創造能力。合作式教學是當前素質教育和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教學方式,有助于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符合當下學校落實“雙減”政策的教學要求。實施合作式教學,教師在編組時要兼顧學生能力的優劣和興趣愛好方面的差異,盡量做到優劣互補,合理搭配,然后提出問題讓學生展開小組討論,小組內的每個同學都要大膽提出自己的疑問,也都有責任幫助其他成員答疑解惑。通過小組內部的交流合作,發揮每個學生的力量,對語文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和探究,促使學生主動進行語文學習,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形成自己的認識和看法。在課堂討論過程中,教師作為引導者要注意把握節奏與方向,讓學生掌握合作學習的重點,并對學習難點給予合理啟發,鼓勵學生談出真實看法,哪怕完全與眾不同。最后,教師要對小組合作學習做出中肯評價,通過評價激發學生的合作學習熱情,確保小組活動能夠持續順利開展。
作業是語文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有助于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鞏固。包括課堂作業和家庭作業。“雙減”政策規定,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其他年級書面家庭作業不超過60分鐘,通過作業控制,把更多的課后自由還給學生,讓學生有時間去閱讀、鍛煉、娛樂、參與各種社會實踐,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取消或控制家庭作業,實際上給小學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要把作業重心放在課堂作業上,通過課堂練習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鞏固。這就需要教師珍惜課堂上的有限時間,在全面把握教材重難點基礎上,精心設計課堂作業的內容,讓學生的作業在課堂上高效完成。在學生寫作業過程中,教師隨時批改、隨時反饋,及時掌握學生學習情況,根據課堂作業的效果對教學方案作出相應調整。設計小學語文課堂作業,教師必須切實改變傳統的敘述作業,廢除機械重復作業,密切結合小學生特點和生活實際,多設計探究性作業和實踐性作業,讓學生敢想、樂做。通過長期訓練,有利于培養出敢于創新、善于實踐的學生。另外,作業設計要體現個體差異,避免“一刀切”,畢竟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能力、特長等都頗有不同,教師對此應詳加考慮,設計多樣化、分層次的作業,使每個學生都能充分發揮自身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