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燕霞
(玉溪師范學院 云南·玉溪 653100)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家對嬰幼兒早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務院發布了《關于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強調發展幼兒服務的重要性,強調兒童和青少年公共托兒服務是一項優先事項,并呼吁開展區域管理和分工,擴大對0~3歲幼兒的市場需求的分散政策。在0~3歲嬰幼兒教育中,如何建立具有地域特色的普及性教育,是一項新的兒童教育政策問題。
教育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直接受微觀制度、家庭制度、宏觀制度的影響。國家頒布的《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工作部門職責分工》明確了17個部門的職能。這就說明嬰幼兒的教育是需要各職能部門相互協同才能順利發展。
自組織是一種不需要外部指令就可以自動生成特定結構或功能的系統,按照某些規則,它具有固有的、自發的性質。自組織是具有自我發展、共同目標和工作文化的集體。小組的自組織不只是一組人,而是一個團隊。成員對團隊合作的概念和文化要有基本的理解。對于自組織的團隊,成員不需要遵從其他人的詳細說明。他們需要更深層次的指導。不只是一個目標,而是一個更好地為0~3嬰幼兒教育服務的目標。發展0~3歲兒童早期教育不只是相關部門關心的問題,更需要建立社區成員參與、政府整合的基礎教育管理體系,不僅是教育部門,還必須得到衛生部門和婦女聯合會的支持。應設立0~3歲兒童早期教育的最終目標,履行幼兒早期教育管理的職責和權力,引導嬰幼兒早期教育的科學、全面、有序的發展。
企業聯營的理念主要體現在“信息網絡化思維”“業務聯系思維”“按需思考”三個方面。當前,0~3歲社區學前教育仍是民間社會自發組織的,雖然是一種開放有序的模式,但主要依靠自發的小規模家庭教育,并不存在單一制度。“社區”是一個人口密集的社區,如果能承擔起從0到3歲的初級教育責任,那對嬰幼兒的教育問題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黨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計劃的意見強調要提高政府對改善母嬰健康和婦幼保健等公共服務質量的認識。提高各級政府官員對嬰幼兒教育的重要性認識,并將其列入政府議程,從而逐步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轉變,包括人力、財政、物資、信息和流程,以滿足3歲以下兒童教育發展的需求,該系統能為社區有效開展基礎教育奠定扎實的基礎。協作管理將這些資源通過網絡信息和協作關系整合到一個單一系統中。但是,要進一步協調和優化這些資源,就必須以靈活的方式安排和配合社區早期教育發展的總目標,讓各個部門為此目標作出最大貢獻。為此,政府必須全面規劃、綜合管理,更加重視服務于0~3歲幼兒早期教育的各個部門,以此為嬰幼兒社區早期教育服務體系提供更為優質且良好教育實施環境。第一,政治保障。良好的外交環境,尤其是政府政策的支持,是嬰幼兒早期教育健康發展的基礎保障。當前,關于3歲以下兒童發展保育服務的指導方針正在研究和規劃階段。各級政府、社區基礎教育應為公共活動制定適當的機制、制度和戰略。第二,資金安全。為了促進平衡以及人民公平和可持續發展,各級政府的公共服務必須是包容的,要以平等和可持續的方式解決問題,要加強政府職能、公共服務能力建設與共享。長久以來,兒童早期教育主要依賴于家庭內部的支持,為此,為解決問題,增加家庭獲得普惠初等教育的機會,政府必須增加財政撥款,向嬰幼兒提供全面教育,并對某些標準財政撥款進行補充,以體制形式提供長期可持續供資。第三,教學保障。合格的教師是提供科學職業教育的前提,各地要重視早教教育教師,委托高校培養一批早教教育工作者。或者與學前院校合作,設立社區學前中心,定期舉辦針對培訓嬰幼兒教育的活動,或指導社區早期教育志愿者,甚至入戶對嬰幼兒家長進行教育指導,以此提高政府的領導能力。
其目的在于解決“信息隔離”“應用隔離”“資源隔離”三大難題,保證信息交互、業務互動、資源協同,充分發揮社區“戰斗力”,集中相關部門共同事務,提高各部門協調工作的能力,達到一定的目標。0~3歲幼兒的教育處于無序狀態,而構建網絡化協作管理平臺,不僅打破資源的壁壘和界限,確保資源協調運行,也會讓此階段的教育形成相對統一,達到教育目的,使社會資源成本最大化。嬰幼兒的教育主要是為了家庭的利益,為此,應建立以社區、婦聯、衛生中心、早期教育中心、家庭等多種形式的早期教育服務模式,尤其是政府和教育部門,衛生部門和婦聯特別負責社區早期教育,把社區學前教育資源與社區早期教育中心結合起來,為有關部委的合作創造必要條件,以及明確界定區域和地區的0~3歲學前教育網絡。在此基礎上,要建立新型的社區早期教育服務平臺,使政府更加重視0~3歲幼教機構間的互動與協調,使政府更加重視0~3歲幼兒教育,規范相關部門,引導家長對幼兒進行科學的精神教育,推動0~3歲幼兒教育走向規范化、法制化、科學化。
“寶貝之家”是有計劃進行,并根據其社區中幼兒人數、基本家庭特性、獲得這些特點和其他信息的機會,以及父母對早期學習的了解和需要。第一,創建“寶貝之家”社區早期教育中心。其建造方式應該是3歲以下幼兒和家長最喜愛的橋梁,為他們提供咨詢和交流的機會。業務硬件建設很重要。首先,要選擇合適的場所,把它放在社區中心,這樣社區里的所有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們參加各種活動。其次,活動房間的大小和居住空間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以保證活動質量。其三,工作場所及周圍缺乏安全感。室內環境要舒適,符合規范,有活動設施、生活設備等。第二,建立并開展“早教+娛樂”的一體化。寶貝之家是為家庭服務的,指導家長對孩子的養育。它的服務范圍包括監護、培訓、教育和休閑等。可以臨時接待0~3歲的幼兒,在線監控時間也可以提前預約。“寶貝之家”志愿者人數及持續時間由志愿者人數及工作時間決定。目標是通過開展主題活動、家長活動、繪本閱讀、家長游戲、專家講座、家長會等一系列集體和個人活動來幫助孩子成長。
為更好地為寶貝之家提供服務,滿足不同家庭在社區照顧子女的個性化需求,滿足“互聯網+”時代的多樣化需求,建立寶貝之家網絡服務系統不僅能增加專業人員的數量,還能直接參與到公共項目中,還能彌補時間和人力的不足。不能滿足個人短板需求“寶貝之家”網絡應包括四個服務模塊。首先包括0~3歲幼兒的家庭檔案,提供家庭教育信息和家庭需要信息,以便及時、動態地了解幼兒家庭對教育的需求。旨在推廣相關教育知識及提供專業范圍內的家庭科學教育指導,以直觀的方式提高幼兒家庭的整體護理水平。其三是論壇網站,為家長提供信息交流的平臺,隨時與專業人士交流護理經驗,進行個性化培訓。其四是預約網站,如參與活動現場、上門指導、專家咨詢等。通過全面的自上而下服務,寶貝之家可以幫助幼兒家庭獲得更多優質的家庭養育指導服務。
隨著國家三胎政策的全面展開,建立完善的嬰幼兒科學養育公共服務體系是非常有必要的,以社區嬰幼兒教育服務為保障機制,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政策,建立專項融資機制,監督管理機制,切實保障社區學前教育公共服務模式的質量與健康發展,以此督促盡快實現全民基礎教育公共服務的總目標,才能有效保障學前教育公共服務模式的質量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