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業大學法學院 陸夢瑩
近年來,社區網格化治理的許多方面已經大有改善,改革了城市社會治理體制,但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江蘇省宿遷市在進行城市社區建設時重點強調網格化社會治理體系建設,宿遷市幸福社區網格化治理于2013年開始推行,在總結各地經驗的基礎上,融合了宿遷地方特色實際情況的社會創新治理模式。
近年來,江蘇省宿遷市幸福社區積極創新社區治理體制,健全社區服務平臺,提升服務質量,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幸福社區通過轉變治理方式,推動整個社區的建設,促進了社區的和諧發展。但是伴隨著一系列問題,如社區建設滯后,舊城改造等,社會矛盾導致了,社區與居民的利益訴求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多,幸福社區對于居民的不同需求,形成了精細化的網格化治理,來響應居民的需求。
幸福社區自2013年開始正式實施網格化治理,按照社區、片區、小區等不同層級劃分社區管理網絡,統籌條塊,整合資源,構建社區網格化管理服務格局,每個網格內分配一名社區民警和基層黨員干部作為網格員。網格內主體多元化,不僅有網格員,還有社會志愿組織、物業、優秀黨員等多個主體,遵循基本職責,確保社會治安穩定。對民眾糾紛及沖突展開排查及處置,對社情民意進行采集且呈交給上級單位,向社區民眾介紹法規法律相關的政策及舉措,把社區服務及管理的方方面面融入至網格當中。
1.網格劃分
該社區根據社區以及片區、小區、樓棟等不同層級劃分社區管理網格,統籌條塊,整合資源,構建社區網格化管理服務格局。幸福社區有兩位負責人負責整個轄區,同時宿遷市選派一位領導駐扎轄區,負責上傳下達。社區里的干部每人聯系服務一個網格,擔任“網管員”,每個網格內又分成20個左右的小網格,每個小網格配備1名基層黨員擔任“網格長”。幸福社區的網格管理與市委掛鉤,一個小區作為一個網格支部。一般來說,一個網格支部內四名網格員,兩名網格長。網格員一人管600戶左右的居民,每天工作時間為24小時,居民如有任何問題,網格員必定隨叫隨到。
2.網格運行
幸福社區采用雙網管理服務從街道黨工委下至網格黨支部分配不同事務,根據不同職能,將事務分給不同網格員。借助網格單元、片區以及社區,實行“分片包干、定點定位、責任到人、一崗多能”,推動干部向網格流動、要素向網格集中、服務在網格進行、問題在網格解決。針對社區地處老城區、危舊片區改造任務較重、社會矛盾較多的實際情況,社區干部主動沉入一線,包片負責,過細工作,充分依靠黨員和居民骨干,建立健全集信息搜集、整理、化解為一體的矛盾處理網絡,做到小事解決在當時,大事處理不超過當天。所有的常規事務均可以在網格當中予以處置,社區內緊急事件會直接上報街道黨工委。遇需要協調的事務則需要在社區黨委協助下辦理。不管采取何種處理方式,都會將結果記錄下來,并反饋給服務對象,對其所做的工作進行考核。
幸福社區設立社區“大黨委”,黨委牽頭,以黨建為統領,不斷強化支部的戰斗堡壘和領導核心作用,把支部建到小區,以社區為骨干,小區為主體的責任體系,形成了責任明確,多方聯動,齊抓共管的網格化長效管理機制。建立健全社區黨建協調議事、小區第三方議事會等制度,加強與駐區單位的聯系,與小區物業公司以及業委會展開互動以及協調,借助資源共享、組織聯合構建以及黨員聯合管理等,使得社區具備更高的凝聚力。
為了實現民意表達的即時化、解決問題的主動化,保證“小事不過夜、大事不過天、難事不過周”,社區網格黨支部還積極建立多個微信群,準時推送各種主題文案,既能及時地傳遞黨的好聲音、傳達黨建知識,又能時刻聆聽和回應群眾的聲音,“情深一家人,發展一盤棋”的格局日漸形成。
社會組織積極參與社區治理,運用專業化技能幫助社區居民排憂解難,維持居民與社區的良好關系。在網格化治理過程中,社區會將養老、助殘等工作職責交給社會組織和志愿者團隊來執行。
街道想要有更多的精力去管理社區事務以外的事情,就要充分發揮小區物業的作用。每個月街道辦都將組織所有小區物業企業舉行會議,對所有社區物業企業的月度運作狀況進行認知;并且每個季度均將進行星級物業評價工作,工作比較出色的物業企業將得到嘉獎。通過協同物業、社會組織和社區人員,激發各方活力,從而推進社區網格化治理。
幸福社區投入400多萬元,建成了面積達800多平方米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集結了教育、培訓、管理、服務為一體的開放式、多功能平臺,健全社區黨群綜合服務中心、小區黨員服務站和黨員義工服務點三級服務平臺,依托黨群服務中心,設立服務熱線電話,把公共服務、志愿者服務、社會服務等通過下移到小區,網格員將一系列服務推進到居民的家里。為了解決社區老年人養老的問題,幸福社區率先建立起“居家養老服務站”,對管轄范圍內的年滿60周歲的老人建立服務信息網絡,對沒有收入來源的人在經濟上給予一定程度的幫助,在生活中及時給予關懷和照顧。按照一個網格員服務一個網格的理念,網格員將網格內的服務通進居民家中,通過“鼎鼎有民”“12345政府服務熱線”等密切聯系群眾,不斷加強網絡問政平臺服務,嚴格管控網格內信息,強化服務為民,爭取在網格內解決負面輿情,促進了社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營造了良好的輿論環境。
幸福社區創新發展網格“四紅”服務模式,以黨旗、袖章、樓院管家、支部驛站為載體,將黨員的示范效應以及社區黨組織的引導效應完全展示出來,強化網格當中黨建工作思想及意識,不斷提高黨組織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社區黨委下設黨支部,將支部建在網格上,通過黨員主動走訪管轄區的網格,搜集民情,登記備案,主動協調,及時反饋。小區物業內設立“紅色驛站”,居民可以通過驛站反映各種問題,由下放到網格支部成員的牽頭認領,幫助居民解決問題,改善黨群關系。由小區黨員、積極分子、愛心人士組建的“樓棟管家”,為其分配紅袖章,反映和收集民意,協助制定樓院居民公約,創造良好生活環境。
推動社區網格化治理從“管制型”向“服務型”轉變,必須形成以居民需求為導向的網格化治理思路,而要實現這一轉變,網格績效評估的外部化是必由之路。幸福社區建立了以居民為核心的評估監督機制。居民的需求導向即是社區網格化治理的發展方向,構建以居民為核心的評估機制,把居民的需求導向轉化為網格化治理服務導向。
此外,幸福社區還建立了專業的社會組織評估機制,引入第三方組織加入到社區的網格化治理評估中。社會組織評估提高了幸福社區網格化評估的專業程度,彌補了社區在績效評估方面的不足,提高了社區評估結果的客觀性。
社區網格化治理工作日常煩瑣,網格員的文化素養不能過低,年齡結構層面分布均勻,最重要的是能為社區網格內的居民解決問題。但經過調查發現,幸福社區的網格員的文化素質程度普遍不高。幸福社區的網格工作隊伍覆蓋五個小區,共有工作人員9600多名,但網格工作隊伍的結構不優化,大部分工作人員年齡都在40至55歲之間,絕大多數都是初中文化水平。
社區網格治理信息系統的完善與否,是社區網格化治理能否成功的因素之一。在收集幸福社區居民信息時,許多居民不肯配合工作人員將自己的信息錄入網格系統中,認為這屬于個人隱私,需要多方調解才有可能錄入信息,這就導致了網格數據收集工作效率低下,網格員不能及時了解每位住戶的基本情況,無法及時開展日常工作。
同時,由于城市生活節奏加快,鄰里之間互動變少,導致信息資源在居民之間的傳播性較差,居民利用社區信息平臺的概率較低,影響了社區治理信息的及時性和準確性。
雖然,幸福社區近年來推行“整合資源,社會齊參與”的措施,但是其真正效果卻不明顯。網格員定時將信息宣傳到位,但是否參與則取決于居民自身的意愿,社區也不會強求。
網格員通知的網格活動,參與的居民人數平均在100人。幸福社區的居民參與網格治理的積極性不高,不愿意主動了解和參與到解決社區工作當中。調查時發現,有較多的居民都持有同一種想法,認為社區網格治理不需要自己出力,社區有專門的人員會去解決事情,自己不具備參加社區網格治理的能力。還有一部分居民表示自己工作忙,沒有時間去關注社區的基本事務。雖然大家都知道有社區網格的存在,但很少有人考慮過自己能夠作為治理主體參與社區治理,因此也就很少會關注有關社區治理的信息。
隨著社區網格治理的推進,社區建設的內容和任務也會相應有所變化,社區不同群體的需求方向會進一步延伸,社區服務人員走職業化專業化的道路成為必然趨勢。首先應該要引入更多年輕的、具有專業知識技能的工作人員,使得社區網格化治理更加富有生機活力,朝著專業化、年輕化方向發展。比如可以通過派遣街道辦事處的年輕工作人員進入社區網格中,為社區治理注入新鮮血液。其次,要將一整個網格系統中的事務進行細致分類,劃分成不同專業需求的領域,每個專門的領域由專員負責,這樣能提高每件事情的處置效率。最后,應該定期在網格內進行專業知識培訓,對每一個網格員所需具備的知識和能力要有系統的整合,充實網格治理工作隊伍。
社區要推動網格化服務網絡平臺的建設,完善管理功能,從而為居民提供更多的個性化服務,并能夠整合各部門業務需求,提高社會管理水平。運用信息化手段能夠極大地提高城市社區的網格化治理效率,在城市社區治理工作上,應堅持網格化、信息化、社會化融合發展,不斷提升城市社區治理的效率和水平。同時必須有效利用大數據以及互聯網等新型媒體科技,構建一種全新的以數據化及信息化作為基礎的社區服務及管理模式。社區當中的網格式治理結合智能化社區服務平臺,可以借助App等在線手段達成在線繳費、通告發布以及用戶注冊等各類功能,物業也可以對物業信息展開合理而有效地管控,加速社區發展,推動智慧城市的建設。
首先要拉近社區管理委員會與居民之間的距離。社區可以通過拓展社區服務、豐富社區活動、優化社區環境等方式來增強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另外,社區還可以發展各種社區組織,發起各種居民感興趣的活動,來提升居民的組織能力和參與力。同時應該多吸收志愿者服務團隊人員到網格化治理當中來,可以通過組織大型活動或者走訪鄰里之間進行宣傳,同時鼓勵居民參加志愿者活動,鼓勵志愿者團隊中擁有不同專長的人發揮各自的能力,積極有序地開展志愿活動,并定期對志愿者團隊進行管理。
通過本文論述可以發現,網格化治理作為基層治理模式的一種創新機制,應該要在多方治理主體共同治理的基礎上,調節好社區和居民之間的互動關系,隨著時代潮流的變遷而不斷發展得更加完善。宿遷市幸福社區的網格化治理在多年的實踐中終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隨著社會的發展,完善城市社區治理制度,理順居民與社區、社會組織等主體之間的關系,提升網格工作人員素質,一定能在未來的發展中做得更好,建設一個居民滿意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諧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