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鷹與鯊律師事務所 溫保林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獲得了長足進步,金融方面的發展在大批量企業投資,以及個人投資的環境下,也產生了多元化的發展。因此金融安全及金融法體系的完善,關系到社會大眾的財產安全,同時,宏觀方面對于國家經濟的安全發展,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此加強金融安全監管,完善金融法體系對于我國經濟的穩定發展意義重大。
金融安全與市場經濟的發展關系緊密,例如我國近年來飛速發展的電子商務及互聯網經濟,催生了大批量的互聯網金融機構以及傳統金融機構,傳統金融機構如商業銀行、證券機構、投資機構受其運營模式等方面的約束,整體發展較為穩定,為我國金融經濟的穩定發展,以及社會資金的良性流通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另外互聯網金融機構在發展中受其主體運營機構業務板塊的影響,以及關聯性運營模式的影響,在發展中則出現了較多的違規違法現象。根據中國投行俱樂部對外資料顯示,2018年P2P機構發生違約、破產、經偵介入及異常經營的機構為577家,涉及資金體量超萬億人民幣。該類P2P投資機構的違約行為,嚴重地影響了我國的金融安全,同時也造成了我國互聯網金融企業的信譽度下降,對于我國金融體系的發展和對外形象均造成了較大的影響。
1.普法因素
從金融安全管理中的法律依據,法律認知以及法律實施角度分析,當前我國金融安全在發展中對金融安全與金融法體系,產生影響的主要因素為:普法因素。普法為司法部門及執法部門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內容,科學有效的開展普法工作,對于社會治安效果的提升以及金融安全質量的提升影響重大。而現實工作中由于資金投入不到位、人員配置不足,造成在實際工作的開展中作業頻率不足、覆蓋范圍不足、覆蓋人群較少,嚴重地影響了普法效果,同時對于相關法律的有效實施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另外普法工作實施不到位,對于法律條款優化、完善,以及民眾對法律條款的意見反饋采納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礙,不利于我國金融安全工作的穩定開展。
2.安全意識因素
金融業務的開展主體為自然人或企業,從法律意識、法律服務支持方面進行分析,影響我國金融安全與金融法體系的主要因素之一為:金融安全意識因素。金融安全意識為企業及個人在金融活動中必備的要素之一,良好的金融安全意識,對于金融業務開展中的風險控制、投資收益評估意義重大。反之在金融業務中不具備安全意識,則容易對自身的財產安全,企業投資中的風險控制,企業安全管理,企業運營風險控制,造成較大的影響,同時金融安全意識缺失,對于金融業務中的風險評估效果,以及最終的資金安全保障,收益保障均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自2001年我國加入WTO以來,國內市場逐步對外開放,其中金融市場為主要對外開放的市場之一,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在為我國獲得對外投資機會的同時,也出加大了風險性,因此國際環境因素,也為影響我國金融安全與金融法體系的主要因素。例如“1998年索羅斯做空香港事件”“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事件”,極大地影響了我國在一定時期內的金融安全,其中2008年的美國次貸危機,導致人民幣出現單邊升值狀態,2007年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為6.5%,隨后在2008年4月10日人民幣中間價破7.000關隘。
因此從宏觀的角度分析,隨著國家對外貿易活動的增多,國家之間進出口交易頻率的增加,國際環境因素對于我國金融安全及金融法體系產生的影響和沖擊也逐步增大,如何加強抵御國際因素造成的國內金融安全事件,保障我國金融安全,維護我國金融法體系具有重大意義。
我國金融安全實施中的宏觀主體,國內金融市場,因此,內部監管因素也對我國金融安全,以及金融法體系有重要影響。其中具體剖析內部監管因素造成的金融安全問題及金融法體系異常現象主要表現為:金融監管體制不健全、條款缺失、監管主體不明確、條款滯后等,造成在處置相關案例的過程中出現法律監管空白、主體責任無法界定、監管不到位、案件處置難度增加等現象,嚴重地影響了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同時對于我國金融體系的多元化發展也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其次企業內部監管不到位,管理水平較低,導致的金融安全問題,對于區域金融經濟的穩定發展以及個人財產安全的保障,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從金融安全與金融法實施的主體方面分析,我國政府應加強對金融法的普及力度,以此提升民眾及企業機構對金融安全與金融法的基礎認知,同時提升在金融活動中的風險意識,降低因金融安全意識不足,法律知識缺失,引起的資金損失現象。其中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從執行主體的角度進行分析,政府方面應從基層派出所、街道辦、社區、社會志愿機構方面,推動金融安全與金融法知識的推廣和普及,確保居民在日常生產生活中具備一定的金融知識和金融風險辨別能力。另外在針對企業及機構的金融普法工作實施方面,則可通過工商部門、稅務部門、審計部門、司法部門聯合普法,推動企業提高金融安全意識,降低企業在運營中的金融風險。
因國際金融環境變化造成的國內金融安全事件,從防御和損失控制的角度分析,建立金融風險防御聯動機制,為控制國際環境因素造成金融安全風險的主要策略。其中在具體實施中關于防御聯動機制的建立,應從多個方面開展工作,其一建立金融投資風險評估機構,針對國際經濟規律、大宗經濟活動、經濟政策、金融機構投資方向進行分析和評估,以制定國內的宏觀金融市場應對策略;其二加強與國際金融機構的合作;其三強化在國際金融貿易活動中的主導地位;其四提升外資儲備。通過多方面的互動、交流、防御、儲備策略實施,提升在對外風險出現時的抵御能力,確保國內的金融安全以及金融法體系的有效實施。
從行業監管的角度分析金融安全與金融法體系,加強金融行業監管,完善法律條款,對于我國金融安全工作的合理開展,以及金融法體系的有效完善意義重大。其中在具體實施中關于金融行業監管工作的實施,應從內資外流,外資內投兩方面進行監管,其中內資外流方面應落實嚴格審查,并設立審核周期,規避內資異常外流引起的國內金融市場動蕩,同時避免國有資產損失的現象。另外外資內投的監管,應從外資的投資方向、投資行業、投資規模方面進行審查,避免外資過度集中投資,對內資造成的影響,確保內資在金融行業市場中的主導地位。其次在各項審查、監管、審批工作的實施中,應基于市場調研以及具體應對對象,進行相關法律條文的制定和完善,確保在相關工作實施中的合法合規性,同時保障我國金融安全與金融法體系的穩定發展。
從影響我國金融安全與金融法體系的因素方面分析和評估,為有效的完善我國金融安全與金融法體系,同時推動我國金融市場的穩定發展。政府機構在實際發展中還應從加強金融行業監管,完善法律條款,建立金融風險防御聯動機制,加強金融法普及力度,全面開展金融安全與金融法體系的完善工作,同時推動我國市場經濟下的金融法穩定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