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大學法學院 劉瀟龍
在供給側結構的調整與改革的時代背景下,全國范圍內多個行業領域的眾多企業受到波及,“市場化的企業再生(退出)通道”和“資源重置(流動)機制|成為新時代發展的實際需求,也要進一步加速我國破產實現“市場化”運行的發展進程。如何通過有效地手段和方法,使破產的房地產企業能夠更加迅速地盤活,更快速地恢復企業生產力共和持續的發展能力,也是當前的重要任務。為此,由我國司法部門與行政部門共同架構的一種新型工作機制“府院聯動”應運而生。2018年的3月份,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面向全國發布了《全國法院破產審判工作會議紀要》,紀要首次提出“府院聯動”這一全新的工作機制,并提出具體的實施要求,以期能夠通過人民法院與政府聯合建立的這一全新的溝通、協調機制,能夠幫助更多管理人、債務人有效解決實際困難與問題。
在“府院聯動”模式的工作機制中,房地產破產企業的相關工作能夠更順利地推進,雖然兩個部門在破產重整程序中的工作目標不相同,但需要在同一個程序下推進相關工作,這就會增強雙方的溝通機制,并且更有助于推進相關工作的開展。首先,從政府的角度來分析,“府院聯動”的模式能夠有效推動破產重整工作進程順利前行,并且運用破產法中的相關規定實現各方權益的平衡,更有主力維系社會穩定。與此同時,還能通過這一方式更快速地拯救處于危困狀態的企業,使其能重新在市場上立足,為當地的市場經濟發展提供助力。再從法院的角度來分析,在“府院聯動”的模式下,可以進一步提高企業破產管理人的實際工作效率,可以通過對債權債務的整合有效解決各項工作中“難以執行”的各種問題,進而從司法層面為市場經濟的發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能夠從正面鼓勵破產的房地產企業,尤其是對于破產具有強烈抗拒心理但又經營困難的這類房地產企業。因此,這是一項能惠及“三方”的新型工作機制。在同一個破產重整程序中推進相關工作的開展,能夠更有效地推動區域市場經濟的發展實現統一性的價值目標。而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分析,也更有助于形成司法體系與政府系統的工作銜接,促進程序化、模式化工作機制的形成,更有利于快速、高效地處置房地產破產重整案件。在這一模式中,法院將主導整個破產重整工作的發展方向、政府方面則需要予以行政方面輔助、企業破產管理人具體執行的聯動性工作模式,把三方工作進行整體融合,有效提高破產重整工作在市場上的接受度,讓更多的經營困難的房地產企業還能愿意通過這種方式實現重生,能夠更快速地走出困境,重新在市場上立足,并獲得更好地發展。
在“府院聯動”這一新型工作機制的具體應用中,需要政府部門與法院共同推進,針對相關工作的開展實際建立一套可操作性的、完善的配套性工作機制,才能構建更順暢的溝通模式,提高工作成效。但就目前的實際情況而言,我國還有一些省份的法院與府院聯動的工作的具體建設還處于初級構建階段,以實際推行中遇到眾多問題。例如,對于破產房地產企業的重整中,會涉及企業的信用恢復、稅收等問題,如果兩個部門未通過溝通與協調,對法院方面來說,重整程序就已經實施完畢,不能對重整的房地產企業進行后續運營的干預。再看對于政府的職能部門來說,破產房地產企業的重整計劃是經過債權人表決通過并且經過法院批準的,在后續的市場運營中如果涉及相關的法律問題,則應當按照國家在信用制度、稅收法律等方面的規定進行相關處理。由此,就會導致在破產企業的重整實踐中出現“無人管理”的尷尬。在某省的高級人民法院中,對該省三年未結的上百起破產案件進行全面的統計分析發現,其中有一半的案件無結案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與行政相關事務的辦理有關。與此同時,在法院審理過的所有破產案件中,房地產企業破產案件占大多數,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該類企業的破產與諸多因素有關。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欠繳欠稅、爛尾樓處置、信用修復、工程續建等各類問題相關。如不加強配套制度的完善,則很難在房地產破產企業的重整工作中做到無縫對接,難以保障相關工作開展取得時效。
近年來,我國許多地方都積極推行“府院聯動”,并且開始從最初步的“一事一議”工作機制開始轉向“常態化”的工作機制,通過雙向配合的機制,全面提高了破產重整工作的實施質量和實施效率。但由于許多房地產企業對《破產法》缺乏了解,尤其是對于破產重整制度缺乏理解,進而導致對于破產的說法和做法存在一定的抵觸心理。在市場經營中,雖然出現了交易不安全、活力不足等問題,原本通過破產重整的工作程序就可以進行有效的挽救和解決,但由于企業缺乏正確的認知,從其主觀意愿上對于破產程序的啟動有回避和抗拒心理,而是采用其他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對企業經營困難的局面進行掩蓋。此觀念在極大程度上影響了“府院聯動”機制的實施,難以發揮其實效。
“府院聯動”機制的提出是從司法機關和地方政府機關在具體的破產審判實踐活動中依照實施的具體情況和時間經驗所創建。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司法機構應當居于破產重整的程序引導。而行政部門應當屬于社會配套,機制的實施必須在充分尊重市場決策、司法裁判的基礎上開展,并且需要與地方黨委、政府建立更家通常的溝通機制,將聯動機制發展成常態化的工作模式,才能有效保證“聯動”工作的有效推進。其中,應正對將可能出現“無人管理”的關鍵性環節進行重點探究,積極解決房地產企業在破產重整過程中可能涉及的各種法律問題,例如債務處理、職工安置、繳納稅收和企業注銷等難點問題。對于政府部門而言,可常設專門開展破產協調工作的小組,長期與法院對接處理房地產企業破產重整工作。因此各個協作部門之間能構建更順暢的溝通協調機制,明確以“政府領頭、部門聯合、法院主導、屬地負責”為基本工作準則,在實務辦理過程中,司法程序由法院主導、風險調控與事務協調由政府主導的一體化處理模式。
“府院聯動”機制中,政府部門除了應該在破產重整各項工作進程中全力配合法院相關工作以外,還可通過各種有效的手段在日常工作中加強對區域內房地產企業實際經營情況的動態監測,并加以分類,初步確定可能進入破產重整工作的目標性房地產企業。在適當的時候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的方法幫助這些企業能夠正確認識破產重整制度,能夠更加順利地走入企業破產重整的程序中。在“府院聯動”機制中,要實現對房地產企業開展更高效的破產重整工作,必須確保重整效果和質量,政府相關部門可發揮更多的協調職能,從行政部門的這一角度為破產重整工作提供支持和服務。在進入破產準備工作后,能更加協調相關部門為法院或破產工作管理人及時提交需要準備的各項材料、數據等,促進工作高效開展。而對于該區域內已經需要通過破產重整的方式進行挽救的房地產企業,能夠提供多方面指導和幫助,讓其能夠更順利地走進重整程序中,更快恢復企業生機。
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大數據跨區域實時共享的全新時代,房地產企業破產重整工作中也應當快速搭上網絡時代的數據“順風車”。基于此,法院可以在“府院聯動”機制中,與政府相關部門一起針對區域內的房地產企業構建信息數據平臺,建立可實現實時共享的數據共享機制,增強溝通的順暢性。當區域內某家經營困難的房地產企業正式進入破產重整的工作程序時,就可以從,該系統中快速提取與該企業相關的稅務、職工、訴訟等各方面工作所需的大量數據信息,有效減少破產重整工作管理人要到各個相關部門細致調查、整理海量材料,快速地完成資料收集與評估,進而加速整個破產重整工作程序的順利進行。與此同時,應以政府部門帶頭實施對各個職能部門與法院掌握的各類大數據進行及時的整理和研究,對可能引起房地產企業出現債務危機的各類信息數據加以總結。而對于已經處于危困狀態的企業可以建立動態的管理名單,在經濟風險沒有正式來臨之前,能夠提示這些企業采取有效措施,從而真正做到事前防控與抵御。
綜上所述,近年來,我國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的調整與改革。在此全新的時代背景下,全國范圍內房地產企業破產案件出現的數量大幅激增。面對此社會狀況,如何通過有效的策略和手段,使這些的房地產破產企業能夠迅速實現盤活,重新燃起企業發展的生機就變得非常重要。“府院聯動”模式是一種能夠有效實現房地產企業破產重整工作的新模式,能夠更有效地推進全國各地的房地產企業面臨的債務沉重以及資金鏈斷裂等重要問題的解決,進而確保在“府院聯動”模式的推進下,能共同構建出一個穩定、和諧且呈現出高度法制化的新型營商環境,從而更加積極地推進我國房地產行業獲得持續的繁榮與穩定發展。